略論讀史之法

略論讀史之法

《略論讀史之法》是章太炎所著作品,出自於《章太炎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略論讀史之法
  • 作者:章太炎
  • 創作年代:近代
  • 作品出處:章太炎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讀史之法,一時言之不盡。今略論其大概,分三層言之。先明史之大體;次論史之優劣;三示讀史之宜忌。
一、史之大體。自古相傳,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言為《尚書》,事為《春秋》。其實不然。《春秋經》文固是紀事,《尚書》則不專紀言,紀事之處亦多,特是未成之史。所謂史料者爾。《尚書》之外有《逸周書》,與《尚書》性質相同,紀事亦紀言,要皆未經編次之史料也。《春秋》與《左傳》為表里。《左傳》兼備事言,是故拘於事言之分,正未必然。後人論史,以紀傳為正史,編年之體為古史。論其性質,則本紀仍為編年,惟與《春秋》不甚同耳。無本紀,編年不能成。史公作本紀,復作表以輔之,年經月緯,較《春秋》為詳。紀表之外,有世家,有列傳。世家惟《史記》可有之,後不當有。列傳變《春秋》之體,《春秋》以事為主,列傳以人為主也。《史記》之八書與他史之志,《職官》等於《周禮》;《禮志》等於《儀禮》;《天官》、《地理》古所未有。《禹貢》雖略載山川,而不詳郡國。《樂志》詳載《郊祀歌》,體類《詩經》。蓋馬、班之意,在隱括六經之旨而成文。故於《書》、《詩》、《禮》、《樂》無所不該。論其大體,則主於《春秋》也。後人以為紀、傳之體不主於事,而主於人,於是有繁省不明之弊。如語在《項籍傳》,語在《高祖紀》。參差回互,繳繞不清。故荀悅、袁宏仍有編年之作。編年之史,在昔只有《春秋》而已。劉知幾謂凡紀言之文,應別立一種。然不善編排,史籍將變為文集。章實齋以之修志,此為好奇,未可法也。世家之體,原為封建。封建既廢,即無所謂世家。載記之名,較世家為妥,始於《東觀漢記》,記光武初群雄並起之事。當時群雄皆各稱帝以號召,故不應稱曰世家。然陳涉之事,及身而止,亦不應稱世家。如稱載記,與晉十七國之事相同,即無可非議。《史記》無載記之名,歐陽修重作《五代史》,壹以史公為法,於南唐、前後蜀、南東漢、楚閩、吳越均稱世家,其實不合。當時僅吳越錢氏、荊南高氏服從中央,其餘則否,安得皆稱世家哉?歐陽之意,一則刻意摹古,再則《舊五代史》荒謬泰甚,凡服從中央者稱“世襲列傳”,不服從者稱“僭偽列傳”。五代紛爭,僭與不僭,何從定之?歐陽所以悉改為世家,不知稱載記即無病,稱世家猶未當也。又如《明史》有《流寇列傳》。李自成轉徙不常,自為流寇,名實未背;張獻忠定都四川,則不得以流寇目之。《清史稿》記鄭成功、洪秀全別為一類。鄭有帝號,洪稱天王,不能以諸疾〔侯〕之禮待之。如曰載記,即名實相副矣。此外非史公所有,而後人有一得可采者,世紀是也。阿骨打未起以前,其祖已為酋長,統率數千人矣。托克托等修《金史》,於本紀之前別列世紀,其意與《始皇本紀》之前有《秦本紀》相同。魏收作《魏書》,拓跋珪前二十七代均入帝紀,不合史法,識者所笑。列為世紀,則無可訾矣。清之初起,世受明封,非草澤英雄可比。《清史稿》不列世紀,直以本紀發端,載清太宗事如草澤英雄,亦無當於史法也。載記《史》、《漢》所無,世紀史公有其義而無其名,雖出後人,實為史中要目。
他如列傳之標題,、尚少,後出愈多,史公列日者、龜策,已甚無謂。刺客後不常有。滑稽亦無須標目。獨貨殖為重要。民間營利之事,非食貨志所載者,固當詳為紀述。至儒林、文苑之分,出於不得已,未可厚非。叛逆之名,始有之,前此唐修,王敦、並未別立叛逆之號。余謂列傳標目與否,當以人數為斷。多則宜標,少則宜省。儒林、循吏人非少數,固當標出。至於叛臣,人數實少,何必標也。之名亦後起,奸臣與佞臣有別,若董賢為禍之大,但入佞幸傳。奸臣當謂能害人者,不能害人,不得稱奸臣也。唐有,清史無之,若和珅輩只可稱佞臣耳。始有,其後凡一戰而死者,皆入,然則昭忠祠血食之士,無慮千萬,皆可列入耶?、全謝山迂腐之見,以、無忠義傳為憾,不知其人果卓然有所表見,入列傳可矣,何必標忠義之名哉?於儒林之外,別立。後之論者,謂宋人重道學而輕儒林。然史公於列說經之士,孟、荀大儒則特立一傳,附以九流。由此知後世儒林、道學之分亦非無見,惟孟、荀僅二人,故不別為標題耳。錢竹汀謂宋世表章道學,程、朱諸賢應特立傳,不必列入道學傳,斯言得之。起於,劉向別為。有事即書,不別賢否,如蔡文姬節義有虧,而亦傳之。其後變列女為烈女,稍有失德,即遭貶棄,自唐以來皆然,此失古人之意者也。【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章太炎(1 8 6 9—1 9 3 6),名炳麟,太炎是其號。浙江餘杭人。清末參加維新運動。1900年剪辮髮,立志革命。1903年因鼓吹革命被上海租界當局逮捕入獄。1906年出獄後,東渡日本,主編同盟會機關報《民報》。1911年上海光復後回國,任孫中山總統府樞密顧問。因反對袁世凱,1913年起為袁氏所禁錮,袁死後獲釋。後參與孫中山所領導的護法戰爭。晚年因不滿蔣介石獨裁而在蘇州設章氏國學講習會,以講學為業。魯迅評價其為“有學問的革命家”。代表作有《訄書》、《國故論衡》、《齊物論釋》、《新方言》、《文始》等。著述生前編為《章氏叢書》及其《續編》。編者簡介姜義華,江蘇揚州人。1939年出生,1962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歷史系。復旦大學資深特聘教授,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中外現代化進程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主要從事中國文化史、中國近現代思想史、史學理論研究。代表作有《章太炎思想研究》、《天下為公:孫中山思想家剪影》、《百年蹣跚——小農中國的現代覺醒》、《理性缺位的啟蒙》、《現代性:中國重撰》、《中華文明的根柢》、《新譯禮記讀本》、《章炳麟評傳》等。合著有《史學導論》等。策劃百卷本《中華文化通志》。主編《康有為全集》、《胡適學術文集》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