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論讀史之法》是章太炎所著作品,出自於《章太炎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略論讀史之法
- 作者:章太炎
- 創作年代:近代
- 作品出處:章太炎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略論讀史之法》是章太炎所著作品,出自於《章太炎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略論讀史之法》是章太炎所著作品,出自於《章太炎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作品原文讀史之法,一時言之不盡。今略論其大概,分三層言之。先明史之大體;次論史之優劣;三示讀史之宜忌。一、史之大體。自古相傳,動則左史書之,言則...
《讀史論略》,又稱《全注讀史論略》,是清杜詔撰史書。《讀史論略》,不分卷,清道光年間朱格進呈寫本。每半頁10行,行20字,版框18cm×13.1cm,開本25.9cm×16cm。四周雙邊,朱絲欄,白口,單魚尾。《讀史論略》,又稱《全注讀史論略》。卷首有杜詔自序,據序文得知,杜詔認為元代潘榮所作的《通鑑...
《讀史的方法》是2023年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由“中國歷史研究法”和“中國歷史研究法補編”兩部分構成,《中國歷史研究法》共六章,第一章論述了史的定義、意義和範圍;第二章回顧並評價了中國的舊史學;第三章講如何改造舊史學、建立新史學;第四、五章專談史料學;第六章則闡述史實上下...
《讀史的方法》包含《中國歷史研究法》與《中國歷史研究法補編》,它們是梁啓超先生在20世紀20年代的授課講義。《中國歷史研究法》於1921年在南開大學講授,《中國歷史研究法補編》於1926年至1927年在清華研究院講授。它們是經典的史學理論與方法論專書,全面反映了新史學首倡者梁啓超先生的學術思想,對中國歷史研究...
《讀史述九章》是晉宋之際文學家陶淵明創作的一組詠史詩,所詠者依次為伯夷與叔齊、箕子、管仲與鮑叔、程嬰與公孫杵臼、孔門七十二弟子、屈原與賈誼、韓非、魯二儒、張摯。全詩九章,每章均為四言韻語,通過對歷史人物的敘述與評論,表達了作者對人情淡薄的慨嘆,流露出對故國滅亡的哀痛,抒發了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
《讀史隨劄》是2023年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讀史隨劄(典藏本)》是錢穆先生所作讀史例記三十五篇的合集,所涉涵蓋較廣,從春秋車戰不隨徒卒的考證、到東漢人養生率性論的闡述,又有對蜀中道教先聲以及晉代民族自卑心理、唐末望族、宋代社會的考察。論述所為極簡要而匯通,讀者可由此獲得啟發。本書對...
《讀史隨劄》是2017年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系錢穆先生所作讀史劄記三十五篇之合集,所涉涵蓋較廣,其中既有對春秋車戰不隨徒卒的考證、對東漢人養生率性論的闡述,又有對蜀中道教先聲以及晉代民族自卑心理等若干問題的論述。所為極簡要而匯通,讀者可隨所造詣,各得道路。作者簡介 錢穆先生(1895.7...
讀史集 四庫提要:《讀史集》明楊以任撰。以任字維節,瑞金人,崇禎辛未進士,官國子監博士。是編摘諸史中事跡之可快可恨及有膽有識者,分為《快》、《恨》、《膽》、《識》四集,每條下略綴評語,詞多佻纖。《讀史集》·四卷(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國學如何進步 第六篇 國小 第七篇 經學 第八篇 史學 第九篇 諸子 第十篇 文學 第十一篇 說文解字序 第十二篇 白話與文言之關係 第十三篇 論讀經有利而無弊 第十四篇 論經史實錄不應無故懷疑 第十五篇 再試讀經之異議 第十六篇 論經史儒之分合 第十七篇 論讀史之利益 第十八篇 略論讀史之法 ...
論讀史之利益...16 略論讀史之法...21 勸治史學並論史學利弊...32 論經史儒之分合...37 論經史實錄不應無故懷疑...47 史學略說(上)...57 史學略說(下)...80 徵信論...95 信史...105 救學弊論...117 哀清史...126 近史商略...131 中國通史略例...141 與梁啓超論修《中國通史》書...
略論讀史之法 國小略說 經學略說 史學略說 諸子略說 文學略說 【附 錄】 國學會宣言(章炳麟) 章氏國學講習會簡章 章氏國學講習會董事會題名 章氏國學講習會理事會題名 關於“章氏國學講習會”、“制言半月刊”、“太炎文學院”及其它(諸祖耿) 諸祖耿先生詩作、輓聯 開歲二十一日松岑印泉兩丈招飲...
哲學的派別 文學的派別 國學如何進步 Part2 國小 國小略說 文字學 音律學 訓詁學 白話與文言之關係 Part3 經學 六經大概 易經 尚書 詩經 三禮 春秋 論經史實錄不應無故懷疑 Part4 史學 史學部類 正史 編年史 政書 治史明辨 論讀史之利益 略論讀史之法 Part5 諸子 諸子流別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名家 ...
第二章 白話與文言之關係 第三章 論讀經有利而無弊 第四章 論經史實錄不應無故懷疑 第五章 再釋讀經之異議 第六章 論經史儒之分合 第七章 淪讀史之利益 第八章 略論讀史之法 國學講習會講演記錄 序 第一章 國小略說 第二章 經學略說 第三章 史學略說 第四章 諸子略說 第五章 文學略說 ...
齊物論釋定本·釋篇題 禮隆殺論 《菿漢微言》一則 述史 尊史 中國通史略例 徵信論 信史 《社會通詮》商兌 原經 原儒 諸子學略說 尊荀 秦獻記 商鞅 學變 清儒 訂孔 秦政記 五朝學 通法 官統 官制索隱 五朝法律索隱 中國文化的根源和近代學問的發達 救學弊論 略論讀史之法 歷史之重要 鄒容傳 高...
略論讀史之法 章太炎 // 050 整理中國文學的提議 鄭振鐸 // 059 Chapter 2 經學與哲學 中國思想史上的儒學統一時代 梁啓超 // 070 孔教研究 辜鴻銘 // 090 陽明學說之淵源及其影響 蔣夢麟 // 103 佛教在中國的演變 胡適 // 119 道教的精神 聞一多 // 124 莊子的思想 許地山 // 133 唐虞三代...
論讀經有利而無弊 論經史實錄不應無故懷疑 再釋讀經之異議 論經史儒之分合 論讀史之利益 略論讀史之法 國小略說 經學略說 史學略說 諸子略說 文學略說 附錄 章氏國學講習會董事會、理事會題名 關於“章氏國學講習會”、“制言半月刊”、“太炎文學院”及其它 諸祖耿先生詩作 整理後記 ...
兄弟相論讀史之道 兄弟和雖窮之氓小戶必興兄弟不和雖世家宦族必敗 讀書宜專習字須有恆 勉弟應在孝悌上用功 凡事皆貴專 優待倉實為有因 學問之道無窮總以有恆為主 事事應勤思善問 手示杜門謝客深為慶幸 特命四弟專程送誥 祖母葬事謹遵天理 蒙皇上破格天恩從四品驟升二品 蒙皇恩得派武會試正總裁 近得...
學者讀正史之前,吾勸其一遊覽此書。記稱“屬辭比事《春秋》之教”,此書深進“比事”之決,每一個題目之下,其資料皆從幾十篇傳中,零零碎碎覓出,如採花成蜜。學者能用其法以讀史,便可養成著術能力(內中校勘文學異同之部約占三分一,不讀亦可)。《聖武記》 魏源著 《國朝先正事略》 李元度著 清朝一...
他的代表作《讀通鑑論》和《宋論》,往往以辯證的思想評論歷史,史論中寓有政論。明清之際史學著作,值得注意的還有茅元儀的《武備志》、談遷的《國榷》、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唐甄的《潛書》等。清朝時期 清朝統治者強化封建專制、籠絡知識分子,大量地編書和修史,以示“稽古右文”,為其統治服務。不少...
斥前代矯誣之行,辟史家誕妄之詞,辨覈舛訛,折衷同異,其義皆古人所未發而敷言是訓,適協乎人心天理所同然”,是“讀史之玉衡”、“傳心之寶典”,甚至認為此書一成,起到“日月著明,爝火可息,百家讕言,原可無存”的作用。 按照這個說法,清以前的任何歷史名著,均無法與之相比。同是清朝官修前代之...
胡文忠公《讀史兵略》最佳。近西洋之《行軍測繪》、《水師操練》、《陸師操練》、《防海新論》、《御風要術》、《克虜伯炮說》、《炮操法》、《炮表》、皆上海製造局書。《海戰紀要》、《兵船布陣》,皆有用之書也。聖道既明,中國古今既通,則外國亦宜通知。譬人之有家,必有鄰舍,問其家事、譜系、田園...
這樣後來讀史者就可以很容易地考察當時修史的具體情況,增加了修史的透明度。朱墨書與簽帖運用得最為成功的是《宋神宗實錄》的幾次修纂,由於宋神宗推行變法後,宋代黨爭愈演愈烈,因此《神宗實錄》重複修纂了五次之多,最後形成了墨本、朱本、新本三種不同的版本。這三種實錄現在均已亡佚,但在《續資治通鑑長編...
學者讀正史之前,吾勸其一遊覽此書。記稱“屬辭比事《春秋》之教”,此書深進“比事”之決,每一個題目之下,其資料皆從幾十篇傳中,零零碎碎覓出,如採花成蜜。學者能用其法以讀史,便可養成著術能力(內中校勘文學異同之部約占三分一,不讀亦可)。《聖武記》 魏源著 《國朝先正事略》 李元度著 清朝...
《草廬經略》對古代軍事思想進行了比較全面深刻的闡述,而且間有自己的獨立見解,對後世有一定影響。清宋慶在序言中說:本書“逐條論斷,最為審密。”“近時《武備志》、《讀史兵略》諸書雖該博過此,而精當遜之,亦談兵者不可缺少之書。”(宋氏排印本序)民國年間有人甚至稱其為“中國兵學通論”。本書始...
《三略-上略》共2100餘字,占全書的一半以上,內容豐富,是全書的主要部分。其主要內容:①強調民本、兵本思想,注重收攬人心、民心。這也是該書政略思想的核心。《三略》開篇即指出:夫主將(治理、統率)之法,務攬英雄之心,賞祿有功,通志於眾。故與眾同好,靡不成;與眾同惡,靡不傾(摧毀)。治國安家...
呂思勉與陳垣、陳寅恪、錢穆並稱為“現代四大史家”。呂思勉史學代表作品有《白話本國史》《呂著中國通史》《秦漢史》《先秦史》《兩晉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呂思勉讀史札記》《宋代文學》《先秦學術概論》《中國民族史》《中國制度史》《文字學四種》等。人物生平 遍讀群書 光緒十年甲申二月初一(1884年2月27...
(《讀史管見》)近代·錢锺書:“太上不辱”云云,每下愈況,循次九而至底,“不辱”四,“受辱”五,事歸一致而詞判正反,變化以避呆板,得不謂為有意為文耶?……此書情文相生,兼紆徐卓犖之妙,後人口沫手胝,遂多仿構。李陵《重報蘇武書》、劉知幾《史通·雜說》下以來論定為贗托者,實效法遷此...
清代李慈銘:如以後世史法論,圖畫麒麟閣功臣事,必當屬之《霍光傳》後矣。此知班氏猶得《春秋》“微而顯”“志而晦”之旨也。蘇武唯此一事,足以伸眉身後,故班氏特以此事系之傳後,以慰千載讀史者之心。良史用心之苦,非晉、宋以後史家所知。(《漢書札記》)清代趙翼:敘次精彩,千載下猶有生氣,合...
況往古之人與事多矣,論人當觀其一生,論事當究其終始,而得也失也未必盡當。蓋書缺有間者多矣,其涉疑似之間者,未能一一論定。故斯編各標題目,略分片段,誠不欲輕下斷語,徒滋空論,致貽他日悔恨;亦以排比之責已盡,任讀者隨時隨事,自能以其見解解之。蓋讀史若能比較綜合而觀,則事理詳晰,...
南師認為,任何學問都有兩面,歷史也是如此。越是明亮的地方,也越有黑暗。看不見的、黑暗的裡頭往往都有東西。本書精選南師讀史心得,展現國學大學眼中的歷史正面與側面。圖書目錄 第一章 讀史心得 怎樣研究歷史才有意義? / 2 培養一雙“歷史的眼睛” / 7 史書不一定完全可靠,但想真正讀懂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