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麥16號是畢節地區農科所採用雜交育種方法育,2004年3月通過貴州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畢麥16號
- 審定時間:2004年3月
- 審定機構:貴州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
- 類型:半冬性
產量表現,特徵特性,技術要點,
產量表現
1.1品比試驗:2000~2001年度本所品比中平均產量為292.5kg/畝,比對照增產191.3%,增產達極顯著,同時表現出較好的綜合農藝性和較強的抗病性。
1.2區域試驗:2001~2003年度畢麥16號參加了貴州省高海拔特殊生態區小麥品種區域試驗,其中2001~2002年度六個試夜糠匪詢點平均畝產245.6kg,居參試品系第二位,比對照畢麥
15號增產38.6%,增產達極顯著,2002~2003年度五個試點(該年度納雍點因乾旱試驗報廢)平均畝產230.3kg,居參試品系第一位,比對照畢麥11號增產41.87%,增產極顯著,兩年 6個試點11個點次均表現增產,增產8.0%以上的點為8個,占所有點次的73%。
1.3生產試驗:2002~2003年度在進行區試的同時,畢麥16號參加了生產試驗,試驗共設大方、畢節、納雍、赫章、盤縣五個試點,試驗全部採用密植,兩次重複,小區面積0.2畝,以當地主栽品種為對照,試驗結果,5個試點有4個表現增產,1個減產,綜合平均產量233.65kg/667m2,產量居第一位,比對照平均增產42.83%。
特徵特性
該品種(系)半冬性,幼苗半直立,葉色濃綠,根系發達,抗旱力強,抗寒性好,全生育期平均208天,分櫱強,孕穗到抽穗期旗葉微捲成蔥狀,成穗率中等,植株緊湊,穗層整齊,株高69.5cm,較適合分帶間套種植,穗長方型,酷剃頌長芒和蘭套、白殼、紅粒,半硬粒質,穗粒數41.3,千粒重42.9g,容重768g/L,籽粒蛋白質含量11.98%,濕麵筋含量27.3%,沉降值27.0 ,伯爾辛克係數21min,屬弱筋小麥,中抗白粉病,高抗條鏽病,對葉鏽病和稈鏽病免疫。
技術要點
該品系株高適中,株型緊湊,根愉只恥系發達,抗旱力強,抗寒性好,較適合本區海拔1800m以下地區進行旱陵影她踏地分帶間套種植,其栽培技術要點是:(1)適期播種:由於該品系寒性好,因此播種時提倡適時早播,在海拔1400m的地區,播種期宜在10月20日或以前,其它地區可根據海拔每升高或降低100m,播期可提早或道慨應推遲2~3d。(2)合理密植:由於該斷束品系分櫱強,因此播種量彈性可適當放大,單作時其播種密度可以控制在每畝有基本苗11~16萬之間,土壤肥力水平和栽培管理水平高時則播種量可適當偏低,反之則適當偏高,分帶間套種植其密度掌握在每畝有基本苗7~9萬之間。在此範圍內如土壤肥力水平高、栽培管理水平高或播幅窄則播種量可適當偏低,反之則適當偏高。(3)科學施肥:要求做到重施底肥,基肥以有機肥為主,適當配以速效化肥,一般分帶種植以每畝1000kg腐熟圈肥加15kg硫酸鉀加25kg普鈣作底肥一次施入,追肥一般在三葉期和拔節孕穗期根據苗情長勢進行看苗追肥,以速效氮肥為主,如尿素每次每畝追5~10kg為宜,進行單作密植時基肥和追肥可適當增加。(4)加強田間管理,適時收穫:冬前和開春後應即時進行中耕除草,保持田園清潔,在拔節期和齊穗期要注意防治病蟲害,臘熟末期要及時收割,以免造成產量損失和品質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