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關區(畢節縣)

七星關區

畢節縣一般指本詞條

七星關區,隸屬貴州省畢節市,是畢節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及交通運輸物流中心,川滇黔渝結合部區域中心城市,西南地區重要綜合交通樞紐、物資集散地和商貿物流中心,國家重要的新型工業、特色農業和旅遊業基地。位於貴州西北部,地處北緯27度03分至27度46分,西接雲南,北毗四川。山水園林宜居宜業宜游之城。投資人的夢想軸心。面積3747平方公里,共轄53個鄉鎮街道(含大方縣託管鄉鎮);截止至2023年7月,七星關區常住人口141.32萬人。

七星關區因貴州歷史名關七星關而得名,建置沿革源遠流長。七星關區畢節之名,始於元代,歷史上曾是歷代郡、府、路、司、衛、道、署所在地。年均氣溫12.8℃,是“中國避暑名城”“中國最佳綠色宜居城市”“貴州長壽之鄉”。享有“中國最佳投資城市”之譽。歷史遺蹟叢叢。七星關是“烏蒙腹地、三省紅都”,革命紀念地有紅軍二、六軍團長徵到畢節時創建的“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川滇黔省革命委員會”,“貴州省抗日救國軍司令部”等革命遺址。古蹟有舊石器時代遺址、新石器時代遺址、明清時代的摩崖、苗族農民起義的古戰場遺址等。

2020年3月3日,退出貧困縣(區)序列,實現脫貧“摘帽”。2020中國夏季休閒百佳縣市。2022年,七星關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43.78億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七星關區
  • 外文名:Qixingguan District
  • 別名:原稱畢節縣、畢節市
  • 行政區劃代碼:520502
  • 行政區類別:市轄區
  • 所屬地區:貴州省畢節市
  • 地理位置貴州省西北部
  • 面積:3412 km
  • 下轄地區:14個街道、28個鎮、11個鄉(8個民族鄉) 
  • 政府駐地:七星關區開行路 
  • 電話區號:0857
  • 郵政編碼:551700
  • 氣候條件:北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 人口數量:128.92 萬(2022年常住人口)
  • 著名景點:老畢節八景、新畢節八景等
  • 機場:畢節飛雄機場
  • 火車站畢節站
  • 車牌代碼:貴F
  • 地區生產總值:543.78 億元(2022年)
歷史沿革,地名由來,建置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特徵,自然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生物資源,人口民族,政治,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交通運輸,歷史文化,綜述,遺蹟,遺址,文化,風景名勝,綜述,景區,著名人物,城市榮譽,

歷史沿革

地名由來

七星關區名的由來主要源於境內楊家灣鎮赫章縣交界處,與婁山關勝景關並稱貴州三大名關的歷史名關——七星關。蜀漢時期,諸葛亮南征孟獲,曾在七星關燃燈拜祭七星,乞求上蒼佑其早日平定南方,恢復漢室,統一中原。1936年2月,紅六軍團政治部主任夏曦在此不幸犧牲。“七星”還寓意七星高照,吉利祥和,國泰民安,全區人民齊心協力,共創美好未來。
七星關區
七星關區

建置沿革

七星關區歷史文化悠久。據境內多處考古研究發現,在距今30至50萬年前,這裡就有古人類活動的文化遺蹟。
堯舜時代,為有鼻國(諸侯國)。
夏朝,為梁州的南域,荊州的西鄰。
商末周初,為盧國南境。
戰國,為夜郎國西北境。
秦,設漢陽縣、置平夷郵亭,屬蜀郡東南部地。
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置平夷縣,屬牂牁郡
三國蜀漢章武元年(公元221),置平夷庲降都督府,成為南中地區一個重要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交通重鎮。
晉建興元年(313),以縣升郡,置平夷郡,為郡治治所;東晉簡文帝時,平夷郡改名平蠻郡,郡治平夷也同時改為平蠻縣。劉、宋、梁、陳至隋代,建制無所變化,均仍其舊。
唐、宋,為祿州治所。唐代,朝廷對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實行羈縻管理,以今七星關城區境內的倒天河(彝名“祿遮液”)為名,置祿州羈縻州。宋,降置為祿州羈縻小州。
元,置平遲、安德兩長官所和畢節驛("畢節"源於彝語"比躋"取漢文而來),平遲長官所(治所在今城區台子路軟木廠)和安德長官所(治所在今周驛),管轄今黔西北一帶和六盤水部分地區。
明初,境內分設畢節、赤水二衛,管理今黔西北和滇東北鎮雄、威信以及川南敘永、古藺等地。明洪武十六年(1383)置畢節衛,二十一年置層台衛、赤水衛,二十七年廢層台衛。1414年,設畢節整飭兵備道,貴州按察司副使駐畢節。1523年,令分巡貴寧道兼兵備駐畢節,管轄烏撒、畢節、赤水、永寧4衛。1528年,敕貴州威清兵備副使改駐畢節地方,兼制雲南霑益州,四川烏蒙(今雲南昭通市)、烏撒、東川、鎮雄4府並永寧宣撫司。
清代,為畢節兵備道、貴西道駐地。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裁畢節、赤水2衛,改置畢節縣。雍正七年(1729),貴西道駐畢節,管轄安順、遵義、大定、南籠四府。光緒三十四年裁貴西道,改巡警道,移駐貴陽。
民國,1913年1月,廢府、州、廳置縣。4月,置黔西道,治畢節縣。1914年6月,黔西道改名貴西道,治安順縣。1917年,徙治畢節縣。1923年廢道,所有縣均直隸於省。1935年6月起,畢節縣為第四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
新中國成立後,1949年12月,建立貴州省畢節專區,專員公署駐畢節縣
1970年,畢節專區改稱畢節地區,地區行政公署駐畢節縣。
1993年12月10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畢節縣撤縣建市(縣級)。
2011年11月,國務院批准撤銷畢節地區和縣級畢節市,設立地級畢節市,畢節市設立七星關區,以原縣級畢節市的行政區域為七星關區的行政區域。
七星關區(畢節縣)

行政區劃

2003年,畢節市轄6個街道辦事處、29個鎮、6個民族鄉,595個村委會、16個社區居委會。
2007年末,畢節市轄6個街道、27個鎮、8個鄉(其中6個民族鄉),524個行政村、20個居委會。
2013年07月,市西街道金桂、桂花、洪山、蘭苑、環南、擁軍6個社區劃歸洪山街道。析市東街道,設立麻園街道。析海子街鎮,設立碧海街道。撤銷流倉橋街道,設立碧陽街道、德溪街道。
2014年,設立青龍街道。
2015年,畢節市經濟開發區與雙山新區整合組成金海湖新區,梨樹鎮、岔河鎮、青龍街道、小壩鎮由金海湖新區代管。
2019年,設立柏楊林街道。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七星關區,位於貴州省西北部,地處東經104°51′-105°55′,北緯27°3′-27°46′之間,地處川、滇、黔交匯區域,東與金沙大方兩縣接壤,南與納雍縣毗鄰,西與赫章縣及雲南省昭通市鎮雄縣威信縣相連,北與四川省瀘州市古藺敘永兩縣交界,總面積3747平方公里。
七星關區

地形地貌

七星關區地處滇東高原向黔中山原丘陵過渡的傾斜地帶。地形西高東低,東北至西南長約120公里,南北寬約80公里,地勢從西南向東北呈階梯狀逐漸下降,平均海拔1511米,最高處烏箐梁子海拔2217米,最低處赤水河谷里匡岩海拔470米。地貌屬中山山地類型,其組合是:高中山194.57平方公里(折合291858畝),占總面積的5.70%;中中山2209.83平方公里(折合3314745畝),占總面積的64.74%;低中山811.37平方公里(折合1217053畝),占總面積的23.77%;低山197.56平方公里(折合296332畝),占總面積的5.76%;境內喀斯特地貌發育良好,峰巒疊現,氣勢磅礴,溪流縱橫,壑谷幽深,自然風光旖旎多姿。

氣候特徵

七星關區境內地勢西高東低,平均海拔1511米,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2.5攝氏度,適於生態療養、避暑度假,被譽為“中國十大避暑城市”。日照總時數多年平均為1377.7小時,年降雨量多年平均為954毫米,無霜期多年平均為250天左右。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畢節市七星關區土地利用現狀,全區土地總面積為341097.61公頃,其中:耕地138891.11公頃,園地886.41公頃,林地151040.35公頃,草地4696.97公頃,城鎮村及工礦用地10114.45公頃,交通運輸用地3608.97公頃,水域及水利實施用地1930.39公頃,其它土地29928.95公頃。
七星關區(畢節縣)
七星關區

水資源

畢節市七星關區擁有較為豐富的水資源。年均地表徑流量為14.92億立方米,平均每畝土地地表降水總量654.3立方米,徑流量為291.4立方米,地下水儲量為4.33億立方米,尚待進一步開發利用。水能資源可開發量為115714千瓦,在貴州省屬水能資源豐富縣區。

礦產資源

畢節市七星關區礦產資源有硫、鐵、煤、鋅、大理石、矽砂、銅、草炭、粘土、高嶺土等20餘種,其中:煤炭地質儲量達42.55億噸,以無煙煤為主,有少量煙煤、煤層4至5層,機械性能好,熱量7000至8000大卡;硫磺礦儲量達8.41億噸,有鐵磺、褐鐵磺、菱鐵磺、針鐵磺等類型,品位較高,易采、易選;已探明的粘土儲量達到3000萬噸以上,三氧化鋁含量平均達30%以上,其它有害物質均低於2%以下;大理石資源尤為豐富,作為建築材料頗具開採價值。

生物資源

畢節市七星關區生物資源十分豐富。全區林木資源有700餘種,農作物資源有玉米、稻穀、小麥、馬鈴薯、烤菸、油菜籽、花生、大蒜、苧麻、蠶桑等455種,中藥材有杜仲、天麻、半夏、何首烏、金銀花、苦參等2000多種;花卉類400餘種,此外還有蕨類、菌類和飼料類等植物資源,草種資源378種。畢節市七星關區還有獨具高寒山地特色的豬、牛、馬、羊等產品,沔魚河四腮魚屬全國珍稀魚種。資源豐富齊全,在這裡實施生物工程,前景可觀。

人口民族

人口
據全國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截至2020年,七星關區常住人口130.5066萬人(含金海湖新區託管的鄉鎮街道),與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113.7383萬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6.7683萬人,增長14.74%,年平均增長率為1.38%。(如不含金海湖新區託管的鄉鎮街道,則2020年年末全區常住人口為119.8246萬人)。七星關區聚居著漢、彝、白、苗、布依等23個民族。
2022年,全區年末常住人口128.92萬人,其中男性人口65.50萬人,女性人口63.42萬人。(七星關區53個鎮鄉街道<含大方縣託管5個鎮鄉街道>年末常住人口141.32萬人,其中男性人口71.80萬人,女性人口69.52萬人。)
截止至2023年7月,七星關區戶籍人口189.19萬人,常住人口141.32萬人。
民族
七星關區有漢、彝、苗、回、蒙古等38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人口16.62萬人,占戶籍人口8.8%。

政治

現任畢節市七星關區黨政主要領導
區委書記
黃海剛
區長
區委常委、區人民政府黨組副書記、副區長(分管常務工作)
練惠林
區委常委、區人民政府副區長(掛職)
李良一
區人民政府副區長
吳學靜
區人民政府副區長
區人民政府副區長
區人民政府副區長
參考資料來源

經濟

綜述

2022年,七星關區生產總值543.78億元、同比增長0.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3.96億元、同比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134.65億元、同比增長-4.3%,第三產業增加值305.16億元、同比增長1.3%。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9.1%,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4.8%,比上年下降1.4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6.1%,比上年提高2.9個百分點。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2090元、同比增長0.9%。
七星關區(畢節縣)
七星關區博泰大廈

第一產業

2022年,七星關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74.47億元、同比增長4.0%。其中:種植業總產值120.01億元、同比增長3.6%,林業總產值6.14億元、同比增長-1.5%,畜牧業總產值39.85億元、同比增長5.8%,漁業總產值0.2億元、同比增長14.9%,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8.26億元、同比增長7.0%。
2022年,七星關區糧食種植面積181.87萬畝、同比增長0.2%,糧食總產量40.01萬噸、同比增長2.7%。全年蔬菜及食用菌種植面積74.49萬畝、同比增長-2.2%,蔬菜及食用菌產量77.85萬噸、同比增長0.6%。年末果園面積48.78萬畝、同比增長-0.3%,全年園林水果產量14.45萬噸、同比增長-0.5%。
2022年,七星關區年末豬存欄51.06萬頭、同比增長11.6%,牛存欄9.32萬頭、同比增長1.1%,羊存欄2.94萬隻、同比增長-25.6%,家禽存欄460.31萬羽、同比增長0.1%。全年豬出欄93.33萬頭、同比增長4.6%,牛出欄3.53萬頭、同比增長-10.4%,羊出欄2.38萬隻、同比增長-13.6%,家禽出欄559.55萬羽、同比增長6.8%。全年豬牛羊禽肉產量9.72萬噸、同比增長3.6%,禽蛋產量3.13萬噸、同比增長9.7%。
2022年,全區水產品產量803噸、同比增長14.6%。

第二產業

工業
2022年,七星關區123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完成產值200.56億元、同比增長-14.29%;累計完成增加值99.43億元、同比增長-1.6%。其中:採礦業增加值0.54億元,同比增長-73.1%,製造業完成產值127.11億元、同比增長-21.9%,完成增加值81.77億元、同比增長-2.2%。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9家企業)完成產值72.05億元、同比增長9.9%,完成增加值17.12億元、同比增長10.1%。。
建築業
2022年,七星關區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72個,同比減少8個。其中:特級和一級資質建築業企業4個,同比減少1個;二級資質企業52個,同比減少5個;三級資質企業及其他資質企業16個,同比減少2個。全年資質內建築業總產值68.56億元、同比增長-5.4%,實現增加值39.84億元、同比增長-11.9%。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22年,七星關區新增市場主體16.95萬戶。其中:企業2.89萬戶,個體工商戶13.82萬戶,農民專業合作社2466戶。
2022年,七星關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7%。批發業累計銷售額同比增長4.1%,零售業累計銷售額同比增長1.2%,住宿業累計營業額同比增長-7.4%,餐飲業累計營業額同比增長-6.9%。
金融業
2022年,七星關區財政總收入125.66億元、同比增長-9.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3.03億元、同比增長-20.2%。其中:稅收收入14.79億元、同比增長-20.1%。
2022年,七星關區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03.79億元、同比增長7.2%。其中:教育支出33.00億元、同比增長0.5%,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1.72億元、同比增長25.6%,衛生健康支出9.31億元、同比增長49.3%,農林水事務支出11.21億元、同比增長22.5%。
2022年,七星關區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752.92億元、同比增長7.8%。其中,住戶存款399.93億元、同比增長14.2%。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922.08億元、同比增長7.6%。
旅遊業
2022年,七星關區共接待旅遊人數966.88萬人次、同比增長-0.19%,實現旅遊總收入78.81億元、同比增長1.5%。全區共有12個A級景區,其中:4A級景區2個(畢節市七星關區拱攏坪森林公園景區、金海湖旅遊區),3A級景區10個。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22年,七星關區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班)率92.3%,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99.97%,國中階段入學率96.2%,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93.3%,“三殘”兒童少年毛入學率96.5%。國小輟學率0%,國中輟學率0%。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6.8%。國小農村寄宿生0.636萬人,寄宿率6.4%;國中農村寄宿生3.2529萬人,寄宿率60.6%。

文化事業

2021年9月23日,2021年中國農民豐收節貴州主會場活動在畢節市七星關區舉行。
2022年,七星關區藝術表演場館1個,博物館2個,公共圖書館2個,文化館2個,文化站53個。

醫療衛生

2022年,七星關區年末共有醫療床位10821張。共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1304個,其中:市屬醫療機構26家,區級醫療衛生單位5家(區人民醫院、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區婦幼保健院、區衛生監督所、區精神病醫院),鄉鎮(街道)衛生院50個,村(社區)衛生室(服務站)853個,學校醫務室2家(只含區內);一級民營綜合醫院58家,個體診所202家、門診部39個。共有衛生專業從業人員13144人(含市級)、同比增長7.4%,其中:執業(助理)醫師4373人、同比增長2.9%;註冊護士8771人、同比增長9.8%。全區行政村(社區)衛生室實現標準化建設全覆蓋,每個村(社區)均配備1名以上合格村醫。常住人口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建檔率96.36%。

社會保障

2022年,七星關區年末社會服務機構37個,其中:養老機構34個(區32個,市2個),兒童福利和救助保護機構3個(市兒童福利院1個,區兒童福利院0個<辦公樓正在建設>,市未保中心1個,區未保中心1個)。年末社會服務床位2510張,其中:養老機構床位2170張(市級520張),兒童服務床位340張(市兒童福利院250張,市未保中心40張,區兒童福利院設計床位0張,區未保中心50張)。

交通運輸

公路
截至2015年底,七星關區公路通車裡程達3689.8公里,實現鄉鄉通油路,基本實現村村通水泥路,居民出行條件有效改善。
鐵路
穿越畢節腹地的“成都-貴陽-廣州”客運專用高速鐵路(350公里/小時)畢節段全面通車,隆黃鐵路敘永-畢節段正在規劃之中,畢節-織金段(新建織金至畢節鐵路)自黃織線織金站引出,經八步、白布、大方至畢節樞紐畢節東貨運中心站,線路全長80公里,設計時速120公里,全線設織金、織金北、八步、白布、大方西、畢節東等6個車站。
高速公路
2015年11月15日,廈蓉高速畢生段正式通車,為七星關區境內廈蓉、杭瑞、畢威三條高速公路建設畫上了圓滿的句號,形成橫跨東西、縱貫南北、四通八達的現代化高速公路網。
航空
畢節飛雄機場已經開通畢節-北京、畢節-廣州、畢節-貴陽、畢節-昆明、畢節-重慶、畢節-上海、畢節-深圳、畢節-西安等航線。

歷史文化

綜述

七星關區地處川、滇、黔三省交匯處,是西南腹地歷史文化古鎮,素稱“烏蒙腹地、三省紅都、文化名城”。自古在軍事上扼滇控蜀,交通上為三省通衢,又是三省交匯處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品集散地。截至2015年3月,七星關區有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1處,有重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16個。

遺蹟

漢代平夷古城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對全國實行“郡縣制”的中央集權統治。秦初,秦始皇把古梁州析置成漢中郡、蜀郡和巴郡三個郡進行管理。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大將常頞奉秦始皇之命出使夜郎,將夜郎國之地域改置為夜郎、漢陽二縣,歸蜀郡管轄。今畢節市大方、七星關區、赫章、威寧等縣區屬漢陽縣。常頞還對今宜賓經七星關區至曲靖一段的古南絲綢之路進行了“鑿、砌、擴”改造,築成了屬秦朝“七大工程”的歷史上著名的“五尺道”,並在今七星關區的“五尺道”上設平夷郵亭。郵亭又稱驛站,是南中地區與秦始皇中央王朝的聯繫紐帶。
漢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中郎將唐蒙奉漢武帝劉徹之命,在夜郎核心腹地設定犍為郡。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夜郎國滅,漢武帝把夜郎改置為牂牁郡,將犍為郡的漢陽縣以七星河為界析出今七星關區、大方等地,以“平夷”郵亭之名置“平夷縣”,歸屬牂牁郡管轄,平夷始成縣治機構,平夷古城建於今畢節市城區東郊觀音橋辦事處境內。平夷縣從西漢設定起至東晉安帝元興三年(公元404年)改平蠻縣止,歷經五百一十五年時間,是七星關歷史上延時最長的稱謂。
三國蜀漢平夷庲降都督府
三國時期(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正式稱帝,改元章武。章武元年,劉備在南中地區的平夷縣(今七星關區)設定地方軍政合一的最高指揮管理機構——蜀漢平夷庲降都督府,以總攝南中益州、犍為、牂牁、朱提四郡,加強對少數民族地區的治理。平夷縣古威鎮(今觀音橋)為蜀漢平夷庲降都督府治所。
蜀漢平夷庲降都督府經歷三任都督,歷時十三年,蜀漢政權在南中地區的很多重大歷史事件都是在平夷庲降都督府三任都督任期內發生的。七星關三國蜀漢文化是黔西北所特有的歷史文化。七星關是研究三國文化的一塊重要寶地。
明代畢節衛城
畢節衛城始建於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為征南大將軍傅友德遵朱元璋諭旨所建。明代為衛城,清代、民國和新中國成立後至撤縣設市(縣級)為縣城,今為七星關區。同時也是明代兵備道、清代貴西道、民國國民黨專員公署駐地。新中國成立後,為畢節行署所在地。
南絲綢之路遺蹟
七星關古道:在七星古城舊址七星村,有一條兩千多年前的七星關古道,是中國古代南絲綢之路南線之南段在黔西北境倖存下來的文化古蹟,是南絲綢之路的重要實物遺證。七星關古道沿關隘山勢蜿蜒盤旋,截至2013年現有石階571級。

遺址

古人類文化遺址
舊石器時代:畢節扁扁洞遺址、畢節麻窩口洞遺址、畢節大洞遺址、青場老鴨洞遺址等。
新石器時代:朱昌鎮牛鼻子洞、七星關區青場瓦窯村遺址等。
古戰場遺址
豬拱箐苗民起義遺址:位於城西25公里的青場鎮境內,是具有全國影響力的近代苗民起義活動遺址。遺址內的大硝洞遺址、元帥府基地遺址等尚存。
其他文化遺址
貴州省唯一一處巨猿化石出土地點:何官屯扒耳岩。巨猿化石是研究人類發展的重要工具,中國只有4個省(市)、7個地方發現,畢節占了一處。畢節巨猿屬更新世早期,更新世是地質年代,時間在公元前1.1萬年-240萬年之間。早期應是200萬年以前。

文化

七星關文化,是七星關區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稱,既是一個歷史概念,也是一個空間概念。從舊石器時代早期起,就有先民在這塊土地上開創畢節的遠古歷史,創造畢節的遠古文化。
史前文化:舊石器時代以畢節扁扁洞遺址、畢節麻窩口洞遺址、畢節大洞遺址、青場老鴨洞遺址等古人類文化遺址為代表;新石器時代以朱昌牛鼻子洞等古人類文化遺址為代表。
商周文化:以貴州唯一發現的商周時期文化遺址——青場瓦窯村遺址為代表。青場瓦窯村遺址,1982年發現,1984年、2008年、2013年先後三次進行發掘,清理出多座房屋遺蹟和陶窯遺址,出土石器、陶器、銅器石范和少量的青銅器,是一處商周時期的聚落遺址。
夜郎文化:畢節曾是貴州高原青銅時代社會文化最先進發達的地區;是貴州夜郎時期考古遺存發現最集中、出土遺蹟遺物最豐富、被考古專家譽為“貴州夜郎考古的聖地,青銅考古的殷墟”。
三國文化:承載蜀漢政權在西南夷地區實施招撫政策,實現漢夷結盟、民族大團結等相關歷史重大事件。七星關三國蜀漢文化是黔西北所特有的歷史文化,較之雲南、四川來說,其占有不可忽視、不可替代的重要歷史地位。七星關是研究三國文化的一塊重要寶地。
古彝文字:原始古彝文的創製和出現時間大致是新石器時代中晚期,而且語言文字系統獨立完整。它與蘇美爾文字、古埃及文字、中國甲骨文、瑪雅文字、哈拉般文字被學術界統稱為世界最古老的六大文字,也是至今唯一還在使用的文字。
衛所文化:衛所文化承載大明朝對西南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鞏固政策等相關歷史重大事件。
明清儒學文化:人才潮湧、萬馬奔騰,這是七星關區明清之季儒學輝煌歷史的真實寫照。如今雖已滄桑巨變,先賢已逝去數百年春秋,但明清儒學文化仍是七星關區一筆彌足珍貴的歷史財富,其精華永遠值得我們傳承、弘揚。
紅色文化:七星關區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蘊含著深厚的紅色歷史文化,是全國著名的紅色革命老區,素有“烏蒙腹地、三省紅都”之稱。城區“紅三館”、雞鳴三省會議、擴紅運動等是紅軍長征時留下的遺址、遺蹟。
民俗文化:七星關區豐富多彩的民俗資源耀眼奪目。花燈、龍燈、年戲、燈會等豐富的民間藝術形式,彰顯出七星關區民俗活動的多姿多彩;苗族跳花坡、彝族敬酒歌、白族“三道茶”等民俗以及苗族的蠟染、刺繡、農民畫,彝族的建築文化、服飾文化,各族人民的釀酒工藝、飲食文化、手工製作等,展現出一幅幅獨具民族特色的絢麗畫卷。
土司文化:七星關區有著深厚的土司文化,大屯的土司莊園裡曾經走出五個詩人,末代土司、詩人余達父的傳奇人生更讓土司莊園蒙上神秘色彩,厚重的土司文化不僅僅是水西文化的延續,更是七星關區文化的重要代言。
同心文化:同心文化體現了統一戰線與畢節試驗區“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克難攻堅,榮辱與共的風雨歷程。
民族文化:七星關區屬於多民族聚集的地方,苗族文化、彝族文化、白族文化等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了厚重的一筆,大屯土司莊園、三官彝寨、大南山苗寨等民族風情濃郁、民族文化底蘊深厚的民族文化村,成為支撐七星關區民族文化的重要景點。
水西文化:水西文化是畢節市特有的歷史文化,是烏江鴨池河水以西發展起來的文化,屬於彝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七星關區莊重氣派、古樸典雅的大屯土司莊園,是解讀水西文化、研究土司制度的一塊活化石。
龍門文化:七星關區是個古老而文明的地方,城鄉建造龍門頗多。龍門不僅是一個民居建築概念,更是一個意蘊深厚的歷史文化概念;它不光是畢節明、清歷史時期社會文明的象徵,也是當時社會生活的縮影;它不但是一座座有形的建築,而且是一座座無形的豐碑。
茶文化:畢節市七星關區具有悠久的茶葉生產歷史,早在秦漢時期的平夷縣(今七星關區一帶)就種植、製作、飲用茶葉,清代還出產了“太極貢茶”,茶葉獨具特色,品質極佳。太極(俗稱水田壩)古茶文化頗為深厚,種茶、制茶、飲茶有自己的特色。
科技文化:1964年11月,畢節機械廠試製成功的Q581A3.5馬力單缸四沖農用汽油抽水機,通過省級技術鑑定,投入批量生產。1978年“畢麥5號”獲省和國家科學大會獎。1985年12月,畢節縣製革廠用“稀土鹽及鉻鋯鋁多金屬鞣劑”鞣製雲貴路綿羊服裝手套革成功。經省鑑定,達到國內先進水平,1986年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988年12月,在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上,畢節縣酒廠生產的畢節牌55°畢節大曲、畢節縣速溶豆漿晶廠生產的洪山牌速溶豆漿晶獲銀質獎。
公共文化:“十二五”期間,七星關區已建有群藝館、圖書館、大型文化廣場、文化公園等公共文化設施,完成了29個300平方米的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481個村的農家書屋,10個數字圖書進戶推廣套用工程和9個數字農家書屋建設,32個鄉鎮公共電子閱覽室、10個社區公共電子閱覽室、16個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文化活動室),“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點覆蓋全區481個行政村。

風景名勝

綜述

七星關區有“磅礴烏蒙、三省紅都”“避暑養生地、長壽七星關”等素稱,山水神奇、人文薈萃,各類旅遊資源豐富。
七星關區旅遊資源有8個主類、29個亞類、95個基本類型,涉及近700個主要資源單體或景點。截至2016年9月,七星關區累計發現290處地文景觀、94處水域風光、61處生物景觀、1處天氣與氣候景觀、20處遺址遺蹟、120處建築與設施、21處旅遊商品、10處人文活動、70處鄉村旅遊、5處紅色旅遊、5處山地體育旅遊、2處康體養生旅遊。

景區

紅色三館
紅色三館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上館:“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川滇黔省革命委員會舊址”,位於城區百花路,是中國少有、貴州唯一的省級蘇維埃革命政權遺址。
下館:“紅六軍團政治部舊址”,位於城區中山路。1936年2月,紅二、六軍團長徵到達畢節市七星關區,創建了黔、大、畢革命根據地,開展了一系列革命實踐活動。紅六軍團政治部就設於七星關城區中山路原安息會會址內,政治部主任夏曦和政治委員王震等領導同志在此辦公。同時大力宣傳紅軍是為“乾人”打天下的隊伍,積極開展“擴紅”工作。此間,七星關區3000多名優秀兒女參加紅軍北上抗日,這是紅二、六軍團長征過程中“擴紅”成績最為輝煌的階段。
第三館:“貴州抗日救國軍司令部舊址”,位於城區和平路,為貴州辛亥革命元老周素園的住宅,也是司令部駐地。在這裡,紅軍在長征途中建立了唯一的省級抗日武裝。
雞鳴三省紅色旅遊景區
景點有“雞鳴三省”會議紀念碑、三聖宮、絕壁棧道、赤水古渡、古鹽道、螞蟻洞等。位於區東北面75公里林口鎮雞鳴三省村,地處黔、滇、川三省交界處,1935年2月5日,中共中央在此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會議,史稱“雞鳴三省會議”。
沔魚河--雞鳴三省
省級地質公園。地質公園由月亮山景區(39.91平方公里)、沔魚河景區(36平方公里)、雞鳴三省景區(43平方公里)三個景區組成。地質公園內地質遺蹟景觀類型多樣,種類齊全,包括溶洞、天生橋、石林、溶丘、天坑、伏流、岩溶峽谷等地質遺蹟景觀,月亮山石林怪石嶙峋,姿態萬千,引人如勝;響水天坑斧劈刀削,神秘深邃;老鷹洞規模宏大,大型鐘乳密度國內罕見,精緻的“霸王盔”;渭河、赤水河峽谷壁立千仞。
拱攏坪景區
中國森林氧吧、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區西南326國道邊上,距城區41公里,景區面積1718公頃,森林覆蓋率95%以上,林海壯闊,森林類型多樣,景觀絢麗多彩,屬景觀複合型森林公園,素有“避暑勝地、森林氧吧”之美譽,景區內岩溶地貌發育較好,被譽為天然喀斯特地貌博物館,是旅遊、觀光、休閒、避暑、度假和療養保健的最佳場所。景區共有景點37個,其中特級景點雷音殿有世界岩溶第一殿之稱;一級景點吞天井為貴州第一坑。
城市公園
畢節人民公園:七星關城區的中央公園。
紗帽山公園:位於城東北。
陽山公園:位於城西郊。
泰豐園:位於城郊。
德溪濕地公園:位於德溪新區。
響水灘公園:該公園“響水灘瀑布”為中國唯一城市市區天然大瀑布。
南山公園:位於南部新區。
同心城市公園:地處五龍橋至流倉橋沿倒天河兩側。
貴州畢節天河水利風景區
國家級水利風景區。位於畢節市西北部,與倒天河水庫融為一體。景點有貞壽坊、觀音洞、仙岩洞、神龍戲水、水庫等。景區水面寬廣、地域廣闊,四周山巒起伏,陡峭險要,登高遠望,碧波蕩漾。景區以水庫為中心,群山環抱,自然景觀優越。山頂蒼松翠柏,碧雲連天,山腳湖光山色,相輝相映;溶洞內千姿百態的鐘乳石巧奪天工、栩栩如生;景區內綠樹成蔭,鳥語花香,小橋流水,古樸優雅。
阿市中寨景區
位於區東北部,距城區64公里。因山得名,因水稱奇,境內喀斯特地貌發育完好,造就了奇山、秀水、峰林、溶洞、溝岔、地下水等奇觀。景點有箐溝峽谷、開河溶洞、雄垮仙人洞、望鄉河峽谷等。
民族文化旅遊景區
大南山苗寨:現代世界苗族人的故鄉。
大屯土司莊園: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官寨:貴州歷史文化名村。
畢節新八景
南橋虹霓、那魯洞天、天河樂園、五龍翡翠、陵園聖地、陽山松濤、百花紅跡、北鎮雄關。
南橋虹霓是七星關區繁華夜景的一大代表,位於畢節城區鬧市中心南關橋。那魯洞天位於小河風景區內。天河樂園位於天河景區內。五龍翡翠位於城區清畢南路末端的五龍橋。五龍橋的夜晚景色迷人,猶如一片散發各色光芒的翡翠,流光溢彩,美不勝收。陵園聖地即畢節烈士陵園。陽山松濤位於城西郊的陽山。百花紅跡位於城內百花山,即“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川滇省革命委員會舊址“。北鎮雄關位於城北。
畢節老八景
翠屏旭日、東壁朝霞、響水轟雷、龍灘夜月、豐落秋成、雙峰脫穎、南山雨霽、靈峰仙境。
這八景有的已消失,有的已改建,有的已舊貌換新顏。據《畢節縣誌》記載,翠屏旭日位於城西2.5公里,地處安家井上方。東壁朝霞為城東北的山間勝景。響水轟雷位於城東南端,距市中心約2千米。龍灘夜月位於城西北面。豐落秋成位於城郊清豐(舊稱豐樂)。雙峰脫穎,雙峰即大、小文筆山,其山勢綿延,景色秀美,是人們登山遊樂的好地方。古時,山中高塔竦峙,亭台裝點,更因雙峰形如毛筆,自古以來就是文人墨客集聚之地。南山雨霽位於城南面。靈峰仙境位於城西南的靈峰。
鄉村旅遊景區
橙滿園村:位於清水鋪鎮,地處赤水河畔,遠近聞名的優質水果基地,同時也是紅色旅遊、鄉村體驗旅遊、觀光農業旅遊、自然生態旅遊的絕佳之地。
太極村:位於亮岩鎮,太極貢茶發源地。
砂鍋寨村:位於碧海街道,因有上百年燒制砂鍋歷史和地形酷似砂鍋而得名,貴州美麗鄉村推薦旅遊目的地。
溜洱河峽谷
溜洱河峽谷位於距城區70公里的普宜鎮與大屯彝族鄉交界處,流程近10公里。景區內有天生橋,天生橋上又建有東風大橋,成一“橋上橋”的美景。有半邊山、半邊岩、孤峰、石筍、石柱、令牌山、夫妻山、大銀山、五子山、獅子山、童子拜觀音等景點神奇秀麗,岩柏、岩松等野生植物保存完好。上游有梯子岩,梯疊七級,每級高、寬約8米,淙淙山泉順梯而下,濺起層層水花,飛珠散玉,如詩如畫。
小河風景區
景點有黑龍洞、燕子洞、鑄錢洞、雙人雙鼓峰、平頂山草原,觀音山群峰、金獅拜寶象、夫妻峰、小河彞寨等。位於大新橋辦事處小河村,距城區5公里。景區內山巒疊嶂,狹谷深邃,奇山異石林立,溶洞密布幽深,岩溶造型精美,形象惟妙惟肖,更有民風濃郁的獨特彝寨。奇特的景致被元、明、清時期的詩人墨客譽為“黔中勝景”。

著名人物

傅寶,漢代平夷(今七星關區)人。歷任尚書郎、長安(相當今北京)令,終巴郡太守。與毋斂(今獨山縣)尹珍齊名。南中有學,自二人始。
張諫,明正統四年(1439)進士,亦貴州第一名進士,官順天(北京)府尹,《順天府志》有載。
陳迪,明天順七年(1463)進士,官監察御史。
朱謙,明天順八年(1464)進士。由御史擢江西僉事。正憲肅度,人不敢犯。歸家,益勵名節,為鄉里范。
茅鋐,明成化八年(1472)進士,官御史。
王謙,明成化間赤水衛指揮,終貴州都指揮使(相當省軍區司令)。
蔡夫人,畢節衛指揮林晟母。明正統間,畢節發生戰事,夫人率童僕,簡壯士、料軍實、聚倉候糧,守城三月。敵潰走、城賴以全,時稱女將軍。
劉琪,著名孝子,十四尋親,歷時十年,經雲、貴、蜀、楚、桂、吳越齊魯、燕趙,終於國舅廠遇其父。事聞於朝廷,旌表並頒旨建坊。
韓鑅,清乾隆戶部侍郎,河東河道總督,著名水利專家,奉旨迭查山東、江西、江南、湖北工程事務。獲乾隆帝贈“福”字匾,故居在五里坪。
翟翔時,清乾隆間貴陽府訓導,監貴山書院,兼授學子聲律。總督勒保重其為人,使子於膝下受學。曾與貴陽名流何泌,知縣王湛恩重修扶風寺。
阮維誠,清雍正二年(1724)進士,雲貴總督勒保,河東河道總督韓鑅等數十人皆受業弟子。為其立“阮老夫子神道碑”,在流倉橋五架牌坊處。
翟錦觀,清嘉慶十年(1805)進士,翰林院編修,雲南按察使,曾主講貴山書院,卒後門人祀貴陽尹公祠。天河公園貞壽坊有翟錦觀題聯。
吳德清,清道光十六年(1836)進士,官雲南迤南道道台,雲貴總督岑毓英業師,為官清正,受回民敬仰。有《十梧齋詩抄》傳世。
周起濱,清道光三年(1823)進士,官浙江杭嘉湖道,太常寺卿,廣東按察使,布政使、代巡撫。力主防禦英夷侵略,大府不納,後辭病歸。
薛升,清嘉慶千總、都司、副將,道光時擢總兵、賞捷勇巴圖魯名號。擢直隸(河北)提督(相當省軍區司令),圖形紫光閣、謚勤勇。
陳善儀,清乾隆舉人,有勇力、能舉百鈞,官甘肅知縣,土寇薄城下,善儀持關聖大刀舞城上,寇驚退。頭鋪橋即陳善儀創修。
周婉如,清同治女詩人、精書畫、曉音律,有《吟秋山館詩抄》傳世。
一門五進士、叔侄三翰林。張鵬九,乾隆十九年(1754)進士。張履元乾隆五十四年(1789)進士,翰林院檢討。張晉元子張鳳枝,乾隆十六年(1795)進士、翰林院檢討,張名枝,嘉慶六年(1801)進士,張本枝,嘉慶七年(1802)進士,翰林院庶吉士。張履元嘗主講貴山書院。
一門五進士,祖孫三翰林。路元升,乾隆元年(1736)進士,路孟逵嘉慶十九年(1814)進士,翰林院庶吉士。孟逵子路璋,道光十六年(1836)進士。路璜,道光二十五年(1845)進士,翰林院庶吉士。路璜子路朝霖,光緒二年(1876)進士,翰林院庶吉士,光緒帝蒙師。“朝中多進士,天子是門生”為當時艷語。路氏代有詩集,萬卷藏書被雲南軍閥唐繼堯“借”走,二十四匹馬馱往雲南。一個縣有兩家一門五進士三翰林一天子老師,在全國尚未見第二例。
五里七知縣、一總督。清乾隆嘉慶年間,翰墨河畔小山村南箐,“五里七知縣、一總督”。即:陝西白河縣令周獻奇、安徽太湖縣令邱文喜、河南清泉縣令聶通順、湖南零陵縣令孫藩業、河南衡陽縣令徐德潛、縣令邱寶森(任職地不詳)、湖南長守縣令孫祚永等七名進士、七位知縣以及與此同時的“河東總督”孫俊業。
清代武進士。糜大禮,乾隆四年(1739)中式,官游擊。葉遇春,乾隆十六年(1751)中式。肖明倫,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式。蓋睿開,乾隆四十六年(1781)中式,欽點即用,官參將。王家燮,道光十三年(1833)中式,官守備、都司、終四川總兵。張承恩,道光三十年(1850)中式。
周素園,貴州辛亥革命元老,大漢軍政府行政總理,民國貴州第一才子。1936年2月任貴州抗日救國軍司令,隨二六軍團長征至陝北,任八路軍高級參議,解放後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貴州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人民政協全國委員會委員、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貴州省副省長。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及新中國建設作出特殊的貢獻,毛澤東主席尊之為“一個十分親切而又可敬的朋友與革命的同志”,深得中央和省府高度禮遇。
路朝鑾,民國時期國學大師,詩、書、畫皆精,與徐世昌、梁啓超、吳梅、吳湖帆等友善。任東北大學教授,四川大學教授,四川通志館副總纂,中央國史館分纂,解放後為陳毅市長聘任的上海文史館36位館員之一。
林青,20世紀三十年代中共貴州第一個黨支部創始人、第一任貴州工委書記,革命先烈。貴陽市委黨校等處塑林青像,永久紀念。
民國初年著名書法家江敉、郭崇輝、王曉雲、李郁森、熊伯泉。
劉叔儀,著名物理學家,1950年回國,與蘇步青、華羅庚、錢偉長被高教部聘為博士研究生導師,創非終典熱力學狀物學派,“劉—亥準同期定律“等三項成果達諾貝爾獎科學獎水平;”耦合侓“”劉氏耗散方程“劉—玄長壽論”被譽為科技前沿重大突破。在科技界享有很高聲譽。
葛天回,著名土木建築專家,青年時參加五四運動及地下黨革命活動,1942年任貴大土木工程系主任,1958年參與創建貴州工農院,曾主持整修甲秀樓,宏福寺,花溪等名勝古蹟,生前曾任畢節弘毅中學校長。
解放後著名畫家:
王樹藝,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貴州美術家協會主席。擅長版畫、國畫。
吳逸波,解放前就讀於國立藝專,師從國畫大師張書旗。
李昌中,全國著名國畫家,北京宇宙搖籃創建人之一,1959年以《光輝十年畫貴州》享譽畫壇。

城市榮譽

榮譽名稱
授予單位
獲得時間
國家級生態示範區
國家環保部
2012年
中國十大避暑旅遊城市
亞態環保保護協會、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世界文化地理研究院、中華口碑CPPC等
2008年、2009年、2010年
中國投資成本最低十佳城市
《半月談》雜誌社、《中國名牌》雜誌社
2012年
中國最佳投資城市
中國城市研究院、中國排行榜網、《南方企業家》雜誌社
2011年
中國最佳綠色宜居城市
中國上市公司發展研究院、中國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中國排行榜網、《南方企業家》雜誌社
2013年
中國古茶樹之鄉
中國茶葉流通協會
2016年
貴州長壽之鄉
貴州省老年學會
2013年
貴州省森林城市
貴州省關注森林活動委員會
2015年
全國文化先進市
文化部
1997年、2007年、2014年
全國科普示範市
中國科協
2007年、2011年
中國避暑名城
世界文化地理學會、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和亞態環境保護協會等
2016年
中國最具成長力創新型城市
經濟日報社、中國科學院地理所、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2012年
全省文明城市
貴州文明辦
2011年、2015年
全省衛生城市
貴州省愛衛辦
2008年、2015年
貴州省雙擁模範城
省委、省政府、省軍區
2007年、2011年
中國避暑休閒百佳縣(第一名)
香港桂強芳全球競爭力研究會(CICC),亞態環境保護協會(APEPA),世界文化地理研究院(LCGA)環境舒適度研究室、天下口碑中心(CPPC)
2017年
第二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
水利部
2019年11月
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農業農村部
2019年
2020中國夏季休閒十佳縣市
《小康》雜誌社聯合多個國家權威部門和專業機構,結合全國大數據評選
2020年4月
2020中國避暑名縣
桂強芳全球競爭力研究會、香港中外城市競爭力研究院、香港《中國城市》雜誌社、香港世界文化地理研究院、亞太環境保護協會
2020年5月
“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
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
2020年6月
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農業農村部
2019年10月
全國雙擁模範城
全國雙擁工作領導小組、退役軍人事務部、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
2020年10月
國家衛生城市
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
2021年1月
2020年度全國“平安農機”示範縣
農業農村部、應急管理部
2021年3月
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農業農村部
2021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