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記錄:
《五藏山經·西山經》第3條山脈記有:又西二百八十里,曰章莪之山,無草木,多瑤碧。所為甚怪。有獸焉,其狀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擊石,其名曰猙。有鳥焉,其狀如鶴,一足,赤文青質而白喙,名曰畢方,其鳴自叫也,見則其邑有訛火。
我在全彩繪《經典圖讀山海經》(上海辭書出版社)一書中解讀如下:經文“所為甚怪”,按前後文意,似應在“其名曰猙”之後,是說猙這種動物的行為怪異。關於畢方鳥的叫聲“畢方”,袁珂先生敏銳地指出此乃竹木燃燒時所發出的噼啪聲響,並據此認為畢方鳥即火老鴉,良有理也。今日賀蘭山有一種珍禽藍馬雞,它的叫聲“格拉”粗厲而短促,翅短不能遠飛,翎羽長而艷麗,或許即畢方鳥的原形。進一步說,此處畢方鳥又可能是古代消防隊員的標誌性裝束,一旦發生火災,他們要及時行動,並大聲模仿竹木燃燒的噼啪聲以示警。與此同時,五尾一角的猙“其音如擊石”,恐怕也不是自然界的動物,而是掌管打火石的人所特有的一種身份裝束。
此外,《五藏山經·中山經》第11條山脈的醜陽山(位於今日的大別山,參見42平方米巨畫《帝禹山河圖》,即五藏山經全景復原圖),也有一種赤足的鳥,狀如烏鴉,“可以御火”,顯然它實際上也是當地消防員的裝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