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垤村隸屬於雲南省紅河州紅河縣垤瑪鄉牛紅村委會。位於垤瑪鄉鄉境東南,為牛紅村委會駐地,到鄉鎮道路為鄉村公路,國土面積1478畝,適合種植水稻、玉米和蕎子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64畝,林地面積639畝,人均耕地0.4畝。該村為典型的哈尼族聚居地,全村有農戶31戶,共175人,其中男81人,女79人。至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農戶27戶,總計132人,參合率75.4%。其中農業人口總數為175人,勞動力85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口81人,外出務工人數5人。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第三產業等,主要銷售往縣內。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8.9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5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和勞務收入為主。該村正在發展茶葉、芭蕉芋等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茶葉產業。基礎設施差。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大力發展茶葉種植和家庭養殖業。
基本介紹
農村經濟,基礎設施,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發展重點,
農村經濟
該村全村耕地面積64畝,林地面積639畝,人均耕地0.4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和蕎等作物。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第三產業等,主要銷售往縣內。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8.9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2.00萬元,占總收入的 82 %;畜牧業收入2.50萬元,占總收入的 6%(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2頭,肉牛11頭,肉羊20頭);林業收入2.00萬元,占總收入的 5 %;第二、三產業收入1.52萬元,占總收入的4 %;工資性收入2.00萬元,占總收入的 5 %。農民人均純收入1,250.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和勞務收入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5人在省內務工5人。該村到2009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5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71.33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村規民約、基礎設施建設。
基礎設施
畢垤村為典型的哈尼族聚居地,無其他民族雜居。該村截止2009年底,已實現通公路、通電、通電話、通電視。全村飲用井水。有31戶通電,有1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0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戶。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公路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水泥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5.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5.00公里。全村共有機車1輛。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0戶。該村到2009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現有1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牛紅國小設在垤瑪村委會駐地,校舍建築面積1005平方米,有正式教師4人。畢垤村距離鎮中學4.5公里。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增長,農村醫療、社會保障及衛生環境得到了一定的發展,農村居民也積極參與農村社會保障,有相當一部分的農戶開始加入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及農村合作醫療。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衛生院。該村建有簡易公廁1個。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主要銷售往。2012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0.00萬元, 該村正在發展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32戶,共鄉村人口179人,其中男性99人,女性80人。其中農業人口179人,勞動力89人。 到2012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32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5.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24戶。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牛紅國小,中學生就讀到垤瑪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00公里,距離中學5.00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27人,中學生3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2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5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71.33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0個,黨員總數2人,黨員中男黨員1人,女黨員1人。 團員12人。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農民文化水平和科技意識低,缺少發展資金。。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大力發展茶葉種植和家庭養殖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