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尼旺鷂

留尼旺鷂

留尼旺鷂(學名:Circus maillardi):是鷹科、鷂屬的一種猛禽。體長59厘米,翼展105-140厘米。性別差異很大,雌性大15%。該物種有一個細長的頭和細長的身體,有一條又長又窄的尾巴。成年雄性上體以黑色為主,下體以白色為主。黑色的頭部有白色條紋覆蓋,延伸至背部和胸部。臀部為白色,尾巴有模糊的棕色條紋。雌性,頭部和背部棕色,頸部有紅褐色條紋和灰色及黑色斑點。喉嚨白色、胸部和腹部有褐色和紅褐色的條紋。尾下覆羽是均勻的白色。該物種的喙黑色,蠟膜、虹膜和腿黃色。

單獨或成對生活。喜歡滑翔並且進行空中表演飛行。使用各種方法來捕捉獵物,在天空中進行非常高的環形飛行,或者使用非常接近地面的觀察哨。年輕未成熟的留尼旺鷂則徒步狩獵。主要以小型脊椎動物為食,如兩棲動物、爬行動物、齧齒動物和鳥類。僅分布於法屬的印度洋西部的火山島——留尼旺島。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保護現狀,保護級別,種群現狀,

形態特徵

留尼旺鷂體長59厘米,翼展105-140厘米。尺寸和輪廓與大型猛禽沼澤鷂相似,因此被認為是體型最大的鷂之一。留尼旺鷂的體型要小得多,其兩性二態性也很明顯。該物種有一個細長的頭和細長的身體,頭部像貓頭鷹一樣的項圈和一條又長又窄的尾巴。性別差異很大,雌性大15%。幼鳥是可區分的,因為它們要在成長到4年後才能達到成鳥的羽毛,這期間都是中間羽毛。
在成年雄性中,上體以黑色為主,下體以白色為主。黑色的頭部有白色條紋覆蓋,延伸至背部和胸部。臀部為白色,次級羽為灰色。尾巴有模糊的棕色條紋。喙黑色,其餘裸露的部分(蠟膜、眼睛和腿)黃色。雌性,頭部和背部棕色,眉毛較淺。頸部有紅褐色條紋和灰色及黑色斑點。喉嚨白色、胸部和腹部有褐色和紅褐色的條紋。尾下覆羽是均勻的白色。灰色矩形處顯示較暗的斑點。裸體部分的設定與它的伴侶相似。
幼體的頭部、喉嚨、胸部、上部、翅膀和尾巴呈深棕色,腹部呈棕紅色,頸背和臀部呈淺紅色。

棲息環境

在馬達加斯加,留尼旺鷂主要出現在沼澤、植被茂盛的湖泊、稻田以及乾燥潮濕的草地上。它們也在耕地上狩獵。在葛摩和留尼旺島,它們位於海拔更高的地方,通常在500米以上,在森林覆蓋的山區,條塊空地和小峽谷。這種棲息地通常位於甘蔗地的正上方,在那裡它們會捕捉蜥蜴和老鼠,這些蜥蜴和老鼠在砍掉腳後立即進入甘蔗地。留尼旺鷂生活在海拔3000米的地方,但很少停留在2000米以上。

生活習性

留尼旺鷂單獨或成對生活。喜歡滑翔並且進行空中表演飛行,這與沼澤鷂的表演非常相似。特別是,它們進行驚人的螺旋上升飛行,伴隨著與同屬的近親沼澤鷂和非洲沼澤鷂沒有太大區別的叫聲。在鳥巢附近,雄性進行了由下潛和突然上升組成的雜技表演。在這種起伏的飛行過程中,它們會自行旋轉,伴隨著刺耳的叫聲“kai-ké-ké-ké-ké-ké”。
飛行非常容易,留尼旺鷂通過掠過地面或距地面幾米的樹木縱橫交錯地穿越其領地。這種飛行由與長滑翔和短翼跳動的交替組成。狩獵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偶然的因素。因此,在下潛追逐獵物之前,通常需要花時間進行盤旋檢查。在留尼旺,它們在森林上方和森林內狩獵。在葛摩,它們也沿著懸崖的飛檐延伸。這種鷂使用各種方法來捕捉它的獵物:它可以在天空中進行非常高的環形飛行,或者相反,使用非常接近地面的觀察哨。年輕未成熟則徒步狩獵。
在繁殖季節之外,留尼旺鷂通常是沉默的。它們的鳴叫聲非常多,幾乎每遇到一種情況都會大聲鳴叫一場,發出威脅的咯咯聲,求愛的嚎叫聲,任何與食物有關的情況,該物種都會發出一種壓抑的叫聲。這些叫聲大致相當於歐洲沼澤鷂的叫聲。在記錄的相互聯繫中,鳥巢附近有一個吱吱作響的“kiay kioo”。另一個引人注目的叫聲是雄鳥在波浪狀飛行的頂端發出的“kai pi-pi-pi-pi-pi”。
主要以小型脊椎動物為食,如兩棲動物、爬行動物、齧齒動物和鳥類。在留尼旺島,它們會吞食所有可食用的獵物,無論是活的還是死的,例如老鼠、田鼠和鼩鼱。還會捕捉小鳥和巢內的鳥卵、小雞和蜥蜴,食譜可能隨季節變化。食物中還包括青蛙、蚱蜢、蜻蜓和昆蟲幼蟲。

分布範圍

僅分布於印度洋西部馬斯克林群島中的火山島留尼旺島。留尼旺省為法國的海外省之一。
留尼旺鷂
留尼旺鷂分布圖

繁殖方式

留尼旺鷂的繁殖季節是從1月中旬到8月底。巢是用草和綠色植物的莖建造的。大多數時候,巢被放置在植被中間的地面上。有時位於稍高的地方,距地面20厘米,位於低矮的灌木叢中。每窩只有2-3枚。孵化持續33-36天。雛鳥在孵化後45-50天離巢,但它們仍然依賴雄鳥提供的食物長達2個多月。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20年ver3.1——瀕危(EN)。

種群現狀

,留尼旺鷂的物種數量估計不到100對。2000年在125-130對之間,1999年在130-170對之間。2011年查證在2009-2010年記錄有564隻成體,包括約150隻確認或可能的配對,總數可能更高。這給出了200-560隻成熟個體的範圍。該物種被列為瀕危物種,因為它的種群和範圍非常小,棲息地繼續消失和退化。
趨勢論證:自1970年代後期以來,該範圍似乎一直保持穩定(Bretagnolle等人,2000年),並且物種數量被認為至少是穩定的(V.Bretagnolle in litt.2007),並且在引入保護措施後可能會增加(Cheke1987;M. Le Corre在litt.2000;V.Bretagnolle在litt.2007)。隨後的調查發現,一些地區的物種密度在2000-2010年期間有所下降。總體趨勢難以確定,但疑似該物種在2000-2010年間經歷了緩慢下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