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仙記》為中國當代長篇小說,恆美印務(廣州)有限公司印刷,2014年06月第1版,2014年06月第1次印刷。主要內容包括: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第四部、第五部、第六部、附錄、有青草環抱的房間(短篇)、華山論劍記(短篇)等內容。
基本介紹
- 書名:留仙記
- 出版社:貴州人民出版社
- 頁數:270頁
- 開本:32
- 品牌:貴州人民出版社
- 作者:謝挺
- 出版日期:2014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221118806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後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留仙記》由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謝挺,男,1966年10月生於湖南省郴州市。1988年畢業於雲南大學地球物理系。1990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迄今已在國內重要文學期刊發表各類體裁文學作品百萬餘字,部分作品為權威選刊轉載,併入選各種選本,著有中短篇小說集《想像中的風景》《有青草環抱的房間》,長篇小說《愛別離》《留仙記》。曾獲《北京文學》獎、貴州省政府文藝獎。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現居貴陽。
媒體推薦
《留仙記》我看了以後很震驚,謝挺找到了一種恰如其分的小說狀態。
——王秀芸 作家、編輯
這是一部有幽默筆法和幻想色彩,指向真實的小說,比一般的現實小說更有力量。
——宗永平 編輯
《留仙記》一再表明:長篇小說確實是一種高難度的文體,在極富才華又懷著野心的小說家那裡,它又具有無限的可能性。
——徐興正 作家
——王秀芸 作家、編輯
這是一部有幽默筆法和幻想色彩,指向真實的小說,比一般的現實小說更有力量。
——宗永平 編輯
《留仙記》一再表明:長篇小說確實是一種高難度的文體,在極富才華又懷著野心的小說家那裡,它又具有無限的可能性。
——徐興正 作家
圖書目錄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第四部
第五部
第六部
附錄
有青草環抱的房間(短篇)
華山論劍記(短篇)
後記(幾句閒話)
第二部
第三部
第四部
第五部
第六部
附錄
有青草環抱的房間(短篇)
華山論劍記(短篇)
後記(幾句閒話)
後記
這部小說是獻給我父親的——“獻”的說法很精當,因為就在父親八十歲壽辰的當天上午,郵遞員將一包樣刊送到家裡。那是一包《十月》,《留仙記》就在其中。看到父親歡喜的笑容,我真想不出這世上還有什麼更好的生日禮物。在我看來,這份禮物中,除了我自己和很多人的支持與付出,應當還有那么一點老天爺免費奉送的驚喜,於是此後相當一段時間,我都能體會到這個小意外帶來的暖意。
其實,我已經想不起最初寫作《留仙記》的動機了。如果硬要找理由,我相信和《有青草環抱的房間》與《華山論劍記》這兩個短篇有關係,它們一個發表在1999年,一個發表在2000年,創作的時間應當更早。我是個喜歡“三”的人,“三”應當是我小說的密碼,也許為了湊出一個三部曲,我在上個世紀末就打定主意,要寫一部叫《留仙記》的長篇小說。
自然,還會有一些別的由頭:比如,我下鄉扶貧時聽到過一個叫“打薛家”,充滿巫氣的故事。這個故事是一個出家師父告訴我的,不見文字,也未見流傳,後來這位閒雲野鶴般的出家人也杳無蹤跡,所以我只能根據他的籍貫,斷定這個故事大致生成、流行的範圍。它很像民間傳說中的“源故事”,我後面所有的構想都種植其上,就像一株植物的根系,為今後所有的敘述輸送營養。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聊齋志異》了。記得2000年我生了一場大病,不過因此也有了平生僅有的一次臥床不起,在那段長達數月的百無聊賴臥床時間裡,我只有靠閱讀來打發時光,而當時讀得最投入的就是《聊齋志異》。我後面能在飯桌上向朋友們複述聊齋中最生僻的典故,應該就是得益於這次床上閱讀。我喜歡“異史氏日”以外的一切,可能從現在的小說觀來看,這類夫子自道總有些迂腐的。當然,更可能那些孤寂的長夜,這些聊齋里的人物,早已跳出文字的巢穴,開始了他們又一次嶄新的漫遊,並為各自新的位次和歸宿而交融。當時我肯定產生了一個要“寫盡”聊齋的念頭,而現在,把這個念頭說出來還是有露臉的風險。
有朋友很喜歡《留仙記》,他們為人物尋找出處,構想各種解讀,有些頭緒甚至伸到了若澤·薩拉馬戈、赫拉巴爾的文本;還有的談閱讀感受,聲稱讀書是在高鐵運行期間,那兩個小時的如夢如幻的“飛行”,讓兩者的速度與進度上意外的契合。當然也有人不喜歡,因為它的非現實,抓不到以往閱讀的憑據。但無論何種態度,我都一笑置之,也只能一笑置之——這時候我與《留仙記》的關係也發生了變化,我更像一名不相干的旁觀者(前面我說過已將它“獻”給父親了),或者我們本來就是一對在途中邂逅的旅人,惺惺相惜也好,相見恨晚也罷,終於就到了揮手作別,互道珍重的時候:
只要你過得比我好,只要你活得比我更長久。
其實,我已經想不起最初寫作《留仙記》的動機了。如果硬要找理由,我相信和《有青草環抱的房間》與《華山論劍記》這兩個短篇有關係,它們一個發表在1999年,一個發表在2000年,創作的時間應當更早。我是個喜歡“三”的人,“三”應當是我小說的密碼,也許為了湊出一個三部曲,我在上個世紀末就打定主意,要寫一部叫《留仙記》的長篇小說。
自然,還會有一些別的由頭:比如,我下鄉扶貧時聽到過一個叫“打薛家”,充滿巫氣的故事。這個故事是一個出家師父告訴我的,不見文字,也未見流傳,後來這位閒雲野鶴般的出家人也杳無蹤跡,所以我只能根據他的籍貫,斷定這個故事大致生成、流行的範圍。它很像民間傳說中的“源故事”,我後面所有的構想都種植其上,就像一株植物的根系,為今後所有的敘述輸送營養。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聊齋志異》了。記得2000年我生了一場大病,不過因此也有了平生僅有的一次臥床不起,在那段長達數月的百無聊賴臥床時間裡,我只有靠閱讀來打發時光,而當時讀得最投入的就是《聊齋志異》。我後面能在飯桌上向朋友們複述聊齋中最生僻的典故,應該就是得益於這次床上閱讀。我喜歡“異史氏日”以外的一切,可能從現在的小說觀來看,這類夫子自道總有些迂腐的。當然,更可能那些孤寂的長夜,這些聊齋里的人物,早已跳出文字的巢穴,開始了他們又一次嶄新的漫遊,並為各自新的位次和歸宿而交融。當時我肯定產生了一個要“寫盡”聊齋的念頭,而現在,把這個念頭說出來還是有露臉的風險。
有朋友很喜歡《留仙記》,他們為人物尋找出處,構想各種解讀,有些頭緒甚至伸到了若澤·薩拉馬戈、赫拉巴爾的文本;還有的談閱讀感受,聲稱讀書是在高鐵運行期間,那兩個小時的如夢如幻的“飛行”,讓兩者的速度與進度上意外的契合。當然也有人不喜歡,因為它的非現實,抓不到以往閱讀的憑據。但無論何種態度,我都一笑置之,也只能一笑置之——這時候我與《留仙記》的關係也發生了變化,我更像一名不相干的旁觀者(前面我說過已將它“獻”給父親了),或者我們本來就是一對在途中邂逅的旅人,惺惺相惜也好,相見恨晚也罷,終於就到了揮手作別,互道珍重的時候:
只要你過得比我好,只要你活得比我更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