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獸

畏獸

畏獸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wèi shòu ,指的是傳說可以避凶邪的猛獸,出自《山海經圖贊·猛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畏獸
  • 拼音:wèi shòu 
  • 注音:ㄨㄟˋ ㄕㄡˋ
  • 出處:《山海經圖贊·猛槐》
概述,解釋,出處,

概述

畏獸(畏獸)
九尾狐 “青丘國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海外東經》 “有青丘之國,有狐,九尾。”.
讙(huan) 翼望山的畏獸,樣子長的像狸貓,體格嬌小,獨目,三條尾巴,
舉父(ju fu) 崇吾山的畏獸,善於投擲,虎豹畏之
狸力(li li) 櫃山上的畏獸,樣子像豬,四肢卻長出了爪子,帶有鋸齒
獓狠(犬因)(ao yin) 三危山食人巨獸,樣子有些像牛,長著四隻角,它的毛髮很長
矔疏(guan shu) 一角馬,辟火奇獸。最早出現在《北山經》.
猙(zheng) 章峨山,千里無草木植被,多碧岩。此山中有一畏獸,五尾一角,吼叫聲如雷
中山神,又做“鐘山神”(讀音:zhong shan shen) 自女兒山至賈超山共十六座山,方圓
蠱雕(gu diao) 是一種似鳥非鳥,似豹非豹的食人畏獸,獨角,叫起來像嬰兒的啼哭

解釋

傳說可以避凶邪的猛獸。

出處

晉 郭璞 《山海經圖贊·猛槐》:“列象畏獸,凶邪是辟。” 唐 裴孝源 《貞觀公私畫史》:“《畏獸圖》, 王廙 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