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町人倫理思想研究:日本近代化動因新論》是2001年11月1日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金才。
基本介紹
- 書名:町人倫理思想研究:日本近代化動因新論
- 作者:劉金才
- ISBN:9787301052372
- 頁數:338
- 定價:¥24.00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1-11-01
- 裝幀:平裝
- 開本:32開
- 版次:1
- 字數:275000
- 紙張:膠版紙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為了探究促動日本近代資本主義生成和護展的真正的精神動因,彌補此研究領域迄今存在的歷史與邏輯不盡統一的缺憾,本書以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論為指導,授用倫理學、歷史學、社會文化學的理論,採用“將哲學的方法與歷史的方法相結合”的方法,從聳理思想史的角度,對日本近世町人(商、工)階級的生成發展及其倫理思想形成的社會文化背景和歷史軌跡,町人價值倫理的內涵和精神指向,以及它在日本由封建社會向近代資本主義社會轉型過程中的作用和影響,進行了較為系統,深入了歷史性考察和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在日本前近代 的德川時代,惟有掌握了經濟和文化主導權、成為推進近世商品經濟發展主體勢力町人階級,才是德川社會導權、成為階級中最先進的階級,只有町人階級“惟以貨幣為貴”、“以金錢為本位”、“以營利為善”和以正直、儉約、精算手段致富的價值倫理和精神指向,才在本質上具有符合商品經濟發展規律,促進商業資本發展,催生近低資本主義的功能和近代取向;正是町人階級及其價值倫理和精神,在日本由近代發展的歷史進程中,起到了侵蝕、瓦解、毀滅以封建領主土地所有制、四民等級身份制和朱子學思想統為基石的藩封建統治的重要作用,發揮了促動日本近代資本主義的生成和擴展,推動日本由封建社會向近代資本主義社會轉型和發展的精神原動力作用。本書為日本近代化成因的探究提出了一個新的視角和歷史與邏輯統一的觀點。
圖書目錄
緒論 促動日本近代化的倫理精神
第一節課題的確立及其意義
一、問題的提出
二、町人倫理研究的意義
第二節研究概略與評論
一、日本學者的有關研究
二、中西學者的有關研究
三、先行研究的遺留問題與評論
第三節研究方法與內容結構
一、範疇的界定與理論的運用
二、研究方法
三、結構與內容
第一章 町人階級的形成及其倫理思想的萌生
第一節町人階級形成的歷史軌跡
一、町人的由來與“職人”的演變
二、中世商人與“町眾”
三、“兵農分離”與町人身份的確立
四、幕藩體制與町人階級的成長
第二節町人倫理思想的淵源
一、真宗教義與職業平等意識
二、“有德人”與拜金主義思想的萌芽
三、尊重實力主義與現世主義思想
四、戰國豪商精神與町人意識的形成
第三節近世初期的町人倫理
一、桃山町人的反幕精神和重消費倫理
二、“職業皆佛行”的職業倫理
三、“假名草子”與町人倫理
第二章 元祿町人的崛起及其價值倫理的形成
第一節新興町人的崛起與反禁慾主義倫理
一、新興町人的崛起
二、富商的豪奢之風與紹益的反禁奢思想
三、西鶴的“好色小說”與反禁慾主義精神
第二節 金錢本位價值觀與對身份道德的挑戰
一、西鶴的金錢本位思想與致富倫理
二、近松“世話物”中的町人之道及平等觀念
三、如見的《町人囊》及其町人價值觀
第三節元祿町人的主情主義倫理
一、西鶴的主情主義思想
二、近松的“義理人情”觀與町人倫理
三、仁齋古義學的重情感學說及其道德論
第三章 町人經濟地位的騰達及其倫理體系的確立
第一節 町人經濟地位的騰達及自律意識的增強
一、町人經濟地位的騰達
二、“享保改革”與對町人的抑制
三、《町人考見錄》與町人自律意識的增強
第二節 梅岩心學與町人倫理
第三節 懷德堂學派與町人倫理
第四章 町人價值倫理的發展及其對士農的衝擊和滲透
第一節 "田沼變革"與町人經濟倫理
第二節 化政文化及町人倫理思想的發展
第三節 町人價值倫理對士農的衝擊和滲透
第五章 倒幕維新時期的町人及其價值倫理的近代取向
第一節 幕末町人的政治傾向與進取精神
第二節 町人價值倫理與近代的契合
結論 町人倫理思想與日本的近代化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簡介
劉金才,1951 年出生於河北易縣,1974年於北京大學日語專業畢業後留校任教,1989年中國文化書院《中外比較文化研究斑》畢業,2000年北京大學歷史系博士課程畢業,獲厴史學博士學位,專攻日本語言文化和日本思想史。曾先後赴東京都立大學、創價大學、法政大學、慶應義塾大學作研究員、員訪問教授和進行共同研究。現為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不日本文化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人文學部委員、北京市中日文化交流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日語教學研究會副會長、國際二官尊備思想學會會長。除本書外已有《敬語》等個人著作三部,《中日價值學新論》、《世界大通史》等參撰著作和合作主編著竹11部,編譯和合譯著作6部,發表有關中日語言文化比較、日本人論、町人倫理研究和二官尊德思想研究的論文80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