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殿邦

申殿邦

申殿邦(1935~),河南新鄭人,有色金屬冶煉專家。歷任瀋陽冶煉廠技術員、主任工程師、研究所所長、副總工程師、總工程師。主持研究成功粗鉛連續脫銅新工藝;研製開發銅渣磨料和強化金與銅、鉛共煉技術;組織實現銅的富氧熔煉;組織研製成功鐵路電機車用無氧銅接觸導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申殿邦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河南新鄭
  • 出生日期:1935
  • 職業:工程師
  • 畢業院校:河南省立鄭州工業學校
  • 主要成就:創建粗鉛連續脫銅新工藝
生平簡介,科學成就,創建粗鉛連續脫銅新工藝,研製開發新產品 向科技要效益,治理污染 改善環境,為老企業的技術進步盡心盡職,人生履歷,相關作品,

生平簡介

1935年2月5日生於河南省新鄭縣。1951年畢業於河南省立鄭州工業學校,同年分配到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鄭州市委工作。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第一個五年計畫開始執行後,申殿邦深感自己的知識不足,要繼續深造。1952年9月考入中南礦冶學院(後中南工業大學,今中南大學)有色金屬冶金系學習,1956年8月畢業分配到瀋陽冶煉廠工作,從此和有色金屬冶金事業結下了不解之緣。

科學成就

創建粗鉛連續脫銅新工藝

沈冶是個綜合性的大型有色金屬冶煉骨幹企業。既有銅、鉛、鋅等火法冶煉,又有電解精煉,還有金、銀貴金屬及稀散金屬的回收利用,能把銅、鉛、鋅冶煉過程中的貴、稀有金屬綜合回收,為國家生產出高質量的電解銅、電解鉛、電解鋅,還能生產在國內占有相當比重的黃金、白銀,以及各種稀貴金屬、高純金屬、半導體材料及化工產品硫酸等共50多個品種。同時,它又是一個老企業,生產工藝落後、設備陳舊、勞動條件艱苦、污染嚴重等問題亟待解決。
申殿邦到沈冶後,先在金銀車間當技術員,後來又在鋅冶煉車間、鉛電解車間勞動和工作。長時間的生產一線工作使他深深體會到工人的工作條件差、勞動強度大、環境艱苦,有的又很危險,而且有的工藝過程也不盡合理。為改變當時的惡劣環境,他決心改進粗鉛精煉的除銅工藝。
在生產過程中,當粗鉛含銅高時,原來的周期性除銅作業的勞動條件十分艱苦,一要撈渣,二要卸渣,三要續鍋、四要裝鍋,五要運渣。尤其當時在機械化作業程度很低的情況下,不僅撈渣、卸渣勞動強度大,條件惡劣,特別是冬天,操作者前面是熱渣燻烤,後面是冷風吹背;以及隨後的操作續鍋和浮渣的處理作業都是很艱苦的,且續鍋易放炮,產生劇烈震動,影響熔鉛鍋的壽命。較頻繁的換鍋,也是影響正常生產的一項難題。為了改變這一切,他一方面查閱資料,找出科學依據。另一方面和其他技術人員、老工人進行研究。經過論證和從小型到大型試驗,終於成功地把粗鉛間斷除銅精煉作業改為連續性作業,從而簡化了工藝,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改善了生產環境,節約了能源。把原來的周期性除銅和浮渣處理兩個工序合併為一個,消除了中間產物——含銅鉛浮渣。

研製開發新產品 向科技要效益

1984年,申殿邦任廠副總工程師兼研究所所長。當時生產常被煉銅和煉鉛爐渣堆放所困擾。過去這些爐渣都給鐵路部門做護路基材料之用,隨著時間的推移,日積月累,該部門已無處可用了,所以對處於大城市的沈冶每天都要向外排放數百噸廢料就成為工廠的一個老大難,又無可借用的經驗。當時工廠常因爐渣無處堆放而被迫減產、壓產。廠領導急得團團轉,要研究所想法解決。面對難題,他不畏縮,親自率領工程技術人員,走向社會,走向市場調查研究,尋找解決方案。經過廣泛深入的調研,了解到我國有關工業部門,過去用河沙做除銹劑,粉塵大,矽肺問題嚴重,影響工人身體健康,而且效果不好,用鋼砂做除銹劑成本太高。國外船舶修理行業用一種銅渣磨料除銹效果很好,我國船舶修理廠因無這種除銹劑,其效果差,外輪都掉轉船頭開走了。申殿邦了解到這個信息後就親自率領工程技術人員到船廠和他們共同研究,了解到國外的銅渣磨料就是用煉銅爐渣為原料製做的,據此,他根據用戶要求和工程技術人員一道制訂了試製方案,建造安裝了試製設備,經過反覆試驗製成了銅渣磨料,經用戶試用,效果很好。沈冶搞出來國產的新型銅渣除銹劑,成本低、效果好,用戶讚不絕口,造船廠使用後,修船質量大大提高,而且業務量顯著增加,再也不用進口了。“技術工作要靠韌勁去乾,把平凡的技術工作搞好,就創造價值。”事後申殿邦深有感觸地說。沈冶每年從銅渣除銹劑中可獲取利潤300多萬元。各兄弟企業也積極推廣套用,變廢為寶,創造了顯著的社會效益。
申殿邦
鉛的主要用途是用於蓄電池製造業,過去蓄電池是用鉛銻合金做陽極,這種蓄電池材料消耗高、產能低、壽命短,國外已採用以鉛鈣合金為陽極的免維護蓄電池。國內的蓄電池廠家由於鉛鈣合金的供應困難,還不能及時組織生產此類蓄電池。申殿邦敏銳地捕捉到這個信息,立即召集有關工程技術人員討論開展這個課題的研究,並派人設法參加在瀋陽召開的蓄電池工業展覽與技術交流會。他積極組織科技人員查閱資料,進行試驗,成功地研製出熔鹽電解法製造鉛、鈣、鍶三元母合金並投產套用至今,為蓄電池製造業提供了優質的鉛鈣母合金或工作合金,滿足了該工業的需要,其技術獲國家專利,並成功地生產出的母合金,為各類用戶需要的不同合金創造了條件,如用鉛、鈣、鍶、銀合金代替濕法煉鋅用的鉛—銀合金,使銀含量由1%下降到0.2%~0.3%,節約了白銀,減少陽極板製造費用,降低電解鋅的製造成本,為新建廠減少投資,深受煉鋅廠家的歡迎。
為了開發新產品,申殿幫他親自帶領工程技術人員深入市場,無論是鄉鎮企業,還是國營大廠和外資或台商獨資企業都留下過他的身影,他鍥而不捨的精神也深為客戶所感動。一台商的客戶長期使用沈冶的鋅合金生產拉練,他親自聯繫、親自過問並組織及時保質保量保供應。他經常教育工程技術人員要強調經營,搞好銷售,讓研製的新產品打得響,站得住,占領市場制高點。申殿邦在廠內積極主張推行工程技術人員研、產、銷一條龍負責到底的工作方法。事實證明,認真貫徹這一做法的,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治理污染 改善環境

沈冶的環境治理一直為眾人矚目。銅鉛生產煙氣中排放的二氧化硫量很大,每小時4噸多。申殿邦作為廠技術領導幹部十分重視環保治理工作,認為這是科技人員的神聖職責。為了變害為利,變廢為寶,通過制酸車間把大量二氧化硫回收,製成硫酸。但採取的是乾法工藝,能源消耗大,成本高,回收率低,環保治理不理想。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隨著國家經濟建設重點的轉移,人們對環境治理越來越重視。申殿邦組織工程技術人員上制氧工程,實行富氧熔煉,強化冶煉過程,使銅冶煉鼓風爐、轉爐煙氣二氧化硫濃度大大提高,大幅度提高了硫酸產量。1979年至1980 年,月產硫酸突破萬噸大關,《瀋陽日報》頭版頭條報導:瀋陽冶煉廠制服了一條毒龍,中央電台也轉播了這條訊息。實現富氧熔煉,煙氣回收制酸,大大減少了對大氣的污染,為瀋陽市環境治理做出了貢獻。
20世紀90年代初,申殿邦組織科技人員引進俄羅斯“非穩定態”轉化技術,以實現節能和改進二氧化硫煙氣的回收,提高硫酸產量。此項技改措施於1993年7月建成投入生產性運行。它是周期性的改變進入固定釩觸媒層低溫煙氣的新型裝置,在這種裝置中,觸媒不僅能起到加速反應的作用,而且也起到熱交換器作用,從而把原始煙氣加熱,把反應過的氣體冷卻。它與傳統的二氧化硫氧化方法相比,優點是能處理低濃度二氧化硫煙氣,不需要消耗燃料來加熱煙氣,節約能源,新裝置投入生產後全部取消了外加熱,每年可節省燃料費200萬元,二氧化硫煙氣的污染顯著降低。
申殿邦主持並親自參加了含砷及重金屬離子污水處理的試驗和投產,解決了當時他所在車間的污水排放問題,達到了標準。隨後他被調任廠總工程師,主管技術工作,他又主持建立全廠的清、污水分流系統,建立工廠的污水處理總站,全廠污水實行分散治理和集中管理。分散治理,即各車間的污水各自治理達標。集中管理,即全廠統一管理並將分散不合格的污水由總站統一處理後,實行達標排放。

為老企業的技術進步盡心盡職

申殿邦在沈冶工作的近40年裡,他走到哪裡都盡心盡職地為發展科技而努力工作。1956年畢業到廠被分配到金銀電解車間的硒工段當見習技術員,他改進蒸餾溫度的控制,使渣含硒顯著下降,提高了硒回收率。他參加提取鉑、鈀的試驗,成功地從金電解廢液中得到回收。1958年在鋅冶煉車間鎘工段勞動時,他改進浸出技術,降低了渣中合鎘,提高了鎘浸出率,深受工人歡迎。為了從鉛菸灰中回收鎘,他不僅制定技術方案,親自參加試驗並獲得成功。他在鉛電解車間,不僅創新實現了粗鉛連續脫銅工藝,而且在穩定電解液組成,採用聯合添加劑,控制最佳技術條件,提高電解鉛質量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為了消除黑煙,改善環境,採用重油摻水燃燒,使油充分霧化完全燃燒取得了顯著效果。為了治理污水,他從制度試驗方案,進行試驗並成功投產達標排放,都親自主持,身體力行。1984年他到研究所後,率領工程技術人員解決了爐渣排放難的大問題,創造了數百萬經濟效益,並有巨大的社會效益。雜銅是沈冶的主要原料之一,原來是不分等級,全經銅冶煉處理,他認為這不是物盡其用,工藝路線也不合理,應該分門別類處理才“划得來”,他指導工程技術人員進行研究,將較好的雜銅一步生產精銅的新工藝,不僅每年盈利數百萬元,並且開闢了我國紫雜銅一步精煉的“終南捷徑”。

人生履歷

1935年2月5日 出生於河南省新鄭縣。
1949~1951年 在河南省鄭州工業學校學習。
1951~1952年 在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鄭州市委員會工作。
1952~1956年 在中南礦冶學院有色金屬冶金系學習。
1956~1995年 在瀋陽冶煉廠工作。
1995年12月 退休。

相關作品

波蘭G?ogów冶煉廠的生產布局和技術改造
富氧底吹熔池煉銅的理論與實踐
銅氧化礦的鼓風爐還原熔煉
電解銅過程中陽極鈍化的研究
低碳經濟與氧氣底吹熔池煉銅新工藝
低碳經濟與氧氣底吹工藝的無碳自熱熔煉
高富氧底吹熔池煉銅新工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