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家垤鄉

申家垤鄉

申家垤鄉位於山陽縣東北部,北靠流嶺與商州市接壤,南接高壩店鎮,西靠王莊鄉,東臨兩嶺鄉。鄉政府駐蔡家莊村,距縣城25公里。轄蔡家莊、牛家坪、申家垤、蔡園、君子澗、蘆垣溝、老屋場7個村、39個村民組、1961戶,有農業人口8041人。鄉域總面積70平方公里,有耕地12185畝,已成林地87030畝。全長9公里的申(申家垤)寺(高壩店鎮寺溝村)公路把申家垤鄉與商洛公路主幹道山郭路連線起來,鄉內兩條公路貫穿全鄉7個村,簡易公路遍布各個村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申家垤鄉
  • :7個
  • 人口:8041人
  • 林地面積:87030畝
經濟狀況,社會事業,名勝古蹟,優勢產業,基礎設施,

經濟狀況

申家垤是一個比較落後的山區鄉,經濟以農業為主。糧食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馬鈴薯,2002年糧食總產2304噸。經濟作物主要有大豆、油菜以及中藥材,中藥材以二花、薯芋、黃芪、柴胡、黃芩、天麻為主,2002年,全鄉藥材面積達到5150畝,其中二花2500畝、薯芋1250畝、黃芪700畝、柴胡500畝、黃芩200畝。產業結構調整後,糧經比為4:6。村民素有栽培天麻、木耳的習慣,年產木耳約5噸,天麻15噸。經濟林主要有核桃、板栗、柿子。2002年,全鄉核桃發展到2710畝、板栗2450畝、柿子760畝,山菜萸、杜仲等也有一定規模。畜牧業以戶養家畜為主,年出欄生豬2100頭、牛200頭、羊500頭。工業主要以糧食加工、木器加工等小型企業為主,蔡垣鉛鋅礦年產礦石1000噸,年產值35萬元,上交稅金5萬元。鄉鎮企業主要以個體工商戶為主,全鄉共有個體經銷戶43戶。2002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1801萬元,其中農業產值1300萬元,工業產值100萬元,服務業及勞務業產值501萬元。財政收入3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68元。
2002年以來,鄉黨委、政府帶領8000申家垤人民,認真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歷史機遇,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狠抓農業結構調整、生態環境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勞力輸出業和非農產業,促進了全鄉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

社會事業

全鄉共有8所學校,其中九年制學校1所,完全國小6所,初級國小1所,在校學生1860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近年來,先後新建國小校舍27間,修繕校舍35間,徹底排除了校舍危房,教學條件和教學質量逐年提高,普及了六年義務教育。“普九”工作已全面開展,正在抓緊實施,預計年底可全面達標。文化、廣播、電視、衛生等社會事業發展迅速。全鄉擁有衛星電視地面接收設備500餘套,新建有線電視小片網2處,發展用戶350多戶,電視覆蓋率達87%。廣播覆蓋率為81%。發展有線電話18部。鄉村兩級衛生服務網路進一步健全,村村建有醫療站,有鄉、村兩級醫生24人,且都達到了中專以上學歷水平,婦幼防疫工作紮實有效,消滅了地方病和多發傳染病,人民民眾的健康水平明顯提高。

名勝古蹟

青峰山烈士墓,位於鄉政府北約5公里的青峰山頂部。烈士曾十娃,江西瑞金人,1932年,隨紅四方面軍一部穿越申家垤山谷時,與敵遭遇,受傷掉隊,養傷於蔡垣一民眾家中,後被敵人發現,活埋於青峰山,時年16歲。解放後,當地民眾和中小學生經常上山祭奠英靈。
普廣寺 為道教古觀,位於蘆垣溝村娘娘廟組,始建於1573年(明朝萬曆年間),總建築面積540平方米,屬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天主教堂 位於君子澗村,始建於1786年(清朝乾隆年間),白蓮教起義時被焚毀,1912年重建,2000年重新擴建,為周圍1000餘教徒朝拜上帝的地方。
龍王洞 位於申家垤村當嶺組,洞深10公里,據傳曾臥有大蟒,洞口狹窄,僅容1人,進入洞內30米處豁然開朗,洞頂縫隙有天光照入,洞中遍布奇石異景,如石床、石椅、石桌、石獸等。
龍捲柏 位於老屋場村廟台組,據傳為唐玄宗年間韓姓人所植,距今已逾千年,樹身匍匐盤旋生長,圍約4米,高約10米,樹冠35米,占地數畝,整個柏樹形似蒼龍,意欲騰飛,十分壯觀。

優勢產業

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建設進展迅速.
申家垤鄉地處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地帶,氣候溫和濕潤,適宜多種動植物生長。優越的氣候條件、廣闊的山地資源、優良無污染的自然環境,具有發展中藥材、林果業的獨特優勢。鄉黨委、政府審時度勢、科學論證、果斷決策,提出了“穩糧、興藥、優果、擴畜”的農業結構調整思路,確立了“藥業興鄉富民”的戰略,積極引導民眾大力發展以二花、黃芪、柴胡為主的中藥材。到2002年,中藥材發展到5150畝,成為全縣藥材面積較大的鄉鎮之一,是縣內幾家製藥企業的重要藥源基地。林果業上,抓住退耕還林的有利時機,因地制宜地發展核桃、板栗等經濟林,加強科技培訓,紮實做好嫁接、修剪、防蟲等科管工作,有力地促進了林果業的發展。到2002年,全鄉經濟林果園達到6500畝,林果業的經濟效益初步顯現。

基礎設施

近幾年來,鄉黨委、政府抓住國家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的機遇,積極爭取上級投資,組織民眾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初步改變了貧窮落後的面貌。2000年,按照民眾鋪底子、國家鋪面子的投資模式,建成了全縣第一條通鄉柏油路。改造沙石化村級公路40公里,新修通組公路12公里,公路通村率100%,通組率97.5%。建成自來水工程17處,鋪設輸水管線41公里,解決了467戶、2031人的飲水困難。建成了九年制學校51間、1275m2的教學樓,建成了財政所宿辦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