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公嶺,位於湖北省荊門市京山縣城東,為楚國名臣申包胥故里。嶺上有申家河,源自金家店,蜿蜒南入縣河溾水(今開發區內尚有一段河溝)。申公墓在申公嶺南原生資倉庫院內。光緒版《京山縣誌·輿圖》載:“東鄉有申大夫墓,墓冢飽滿,高約3米,圍約10米,墓碑鐫字‘楚申大夫墓’。” 墓碑毀於清末,墓冢毀於20世紀70年代(時縣文化館於曾勘探墓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申公嶺
- 地理位置:湖北省荊門市京山縣城東(申公路一帶)
- 著名景點:申家河、申公墓
- 景點類型:楚國名臣申包胥故里
出處,後續,
出處
光緒版《京山縣誌》載,唐宋時縣城南門外建有“申大夫祠”。明代著名詩人王格有《謁申大夫祠》詩。因明嘉靖和天啟年間城區發生兩次大水災,將南城牆和申大夫祠沖毀,後在大東門外關王殿旁再建申大夫廟(今紫宵路段西側)。至明末崇禎年間傾圮,僅剩申包胥頭部塑像。時任知縣章聚奎有感於申包胥忠心救楚的不朽之功,在城東申公嶺重建申大夫廟。廟門正對墓冢,廟前院牆門題“申大夫廟”。院內寬約5米,深約3米,中有 “化錢爐”,高約2米。廟東側有明知縣章聚奎撰寫的碑記《重建楚功臣申大夫廟記》(見光緒8年版《京山縣誌·藝文》)。正殿中有申大夫塑像,其貌:“瀟灑清高有道,氣像宛然”。廟前廳東側豎立2米餘高青銅大刀,插石臼孔中,刀上鐫銘文和鏤花。1940年廟毀後,有申氏族人將大刀抬至文筆峰文昌閣埋於地下。於1952年初被人發現後出賣。1945年秋,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為了以史為鑑,京山縣政府將縣城命名為“包胥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