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甲寅村
- 下轄地區:甲寅、美東、石頭寨
- 面積:14平方公里
- 耕地面積 :3595.27 畝
甲寅村風景,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基層組織,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發展重點,
甲寅村風景
巧奪天工的哈尼梯田令人神往,魂牽夢繞,世界聞名。甲寅梯田位於紅河縣中東部,氣勢磅礴,逶迤壯觀,從海拔400米至1800米,依山開墾,順勢造田,經緯縱橫,蛛絲密布,大的有三四畝,小的只有水牛大,在陡峭處,形如天梯,美如龍脊,充分展示了梯田纏繞山腰的人文景觀,充分體現了人與自然的高度和諧,昭示了梯田文化: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度共構的良性農業生態系統。
甲寅村依山傍水,地靈人傑。民族歌舞極具特色,樂作舞、竹板舞等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舞蹈蜚聲海內外。一年一度的甲寅哈尼“長街宴”以誘人垂涎的哈尼佳肴美味,激情洋溢、獨具特色的民族歌舞吸引了數以萬計的四面八方賓客。2003年來自日本、瑞士東南亞國家的哈尼阿卡專家學者和四方賓客歡聚甲寅,成功舉辦了“哈尼阿卡”文化節。
春風送暖,萬象更新。甲寅村穩步推進以“生產發展、村容整潔、鄉風文明、管理民主”為主題的新農村建設,積極實施稻魚工程,發展生態農業,促農穩糧增收,成為了紅河縣發展稻田養魚較早、規模較大的村。2007年,實施稻田養魚7206畝,魚農增收216萬元;2008年,全鄉傳統稻田養魚面積可達7500畝,速成稻田工程設施魚凼養魚示範300口,覆蓋面積達1500畝。
近年來,甲寅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全村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大街小巷已全部硬化,緩解了發展瓶頸,增強了發展後勁,全村人民物質生活更寬裕,文娛生活更豐富,悄然興起10 支農村文藝隊,除在村內村外演出外,還對諸如矻扎扎節、昂瑪節、跳樂作、阿究赫、打磨秋、長街宴、民族服飾等哈尼民族文化和藝術進行了挖掘、整理、傳承和弘揚,極大豐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時促使具有文化底蘊深厚、多姿多彩民族文化的甲寅聲名遠播。
甲寅村良好的基礎設施促動旅遊業悄然興起,但是旅遊業的發展尚處於起步階段,未能充分展示其獨特的哈尼文化產業實際價值,主要體現在:沒有一個旅遊開發商在此投資,政府行為多,還沒有引入市場機制,經營管理粗放,旅遊基礎設施不完善,配套設施不齊全,留客難,回頭客少,旅遊業效益低,附加值少。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516.21畝(其中:田2504.26畝,地1012.01畝),人均耕地0.62畝,主要種植稻穀、玉米、黃豆等作物;擁有林地9052.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08.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6畝,主要種植棕、梨、桃、花椒等經濟林果; 其他面積2100.0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2年底,全村有1397戶通自來水,有34戶飲用井水, 有1431戶通電,有653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406戶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34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275戶。
該進村道路為屬於柏油、水泥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0.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0.00公里。
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2500.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00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30畝。
該村到2012年底,有506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96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2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148.7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916.60萬元,畜牧業收入759.4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4920頭,肉牛466頭,肉羊0頭); 林業收入144.70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889.10萬元, 工資性收入684.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050.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經商、務工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684.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385人 ,在省內務工1147人,到省外務工238人。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2個,黨員總數113人,黨員中男黨員94人,女黨員19人。 團員194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棕絲、養殖,主要銷售往本縣。2012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615.80萬元, 該村正在發展棕絲加工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棕絲、養殖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431戶,共鄉村人口6480人,其中男性3361人,女性3119人。其中農業人口6389人,勞動力3780人。
到2012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5903;參加農村合作醫療6012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0.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235戶。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甲寅國小,中學生就讀到甲寅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00公里,距離中學0.80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1136人,中學生503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2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27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595.23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120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2513個(勞均7個)。年末集體總收入56.00萬元,有固定資產201.4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①龍頭帶動企業少,主要產業發展規模小;②、農民普遍文化素質較低,農業科技難以推廣,民眾增收較難,市場競爭意識淡薄,競爭能力弱;③旅遊產業由於政府投入相對較少,旅遊基礎設施溥弱,產業未能做大做強;④農村基礎設施落後,自然環境較惡劣,村民對自然災害的防禦能力較弱。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打牢基礎、鞏固傳統產業、培植後續產業,發展教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取得實效,特色產業優勢明顯,形成一批能帶動全鄉經濟發展的拳頭產業;農民收入穩步增長,生產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