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甲基丙二酸尿症
- 外文名:methylmalonicacademia
病症簡介,發病機制,
病症簡介
3、嚴重者可引起酮症酸中毒、低血糖、高血氨、高甘氨酸血症,新生兒、嬰幼兒期病死率很高;
4、目前已發現7種不同的酶缺陷類型,根據VB12試驗治療是否有效,臨床分類為VB12有效型與無效型;
6、尿酮體測定、血氣分析、血氨、血糖、心肌酶譜等一般生化檢查也有助於診斷;
7、對VB12有效型患兒採用VB12長期維持劑量,每周肌注1次1mg或每天口服10~20mg;
8、對重症患兒尚應給予低蛋白、高熱量飲食控制,使血、尿甲基丙二酸濃度維持在理想範圍;
9、急性酸中毒發作時應以補液、糾正酸中毒為主,必要時進行腹腔透析或血液透析,同時,應保證高熱量的供給以減少機體蛋白的分解;
10、甲基丙二酸尿症的預後取決於病型、發現早晚與長期治療三個方面,為提高患兒的生存率與生活質量,須提高認識,早發現,早治療。
發病機制
遺傳性甲基丙二酸血症的生化機制十分複雜,其缺陷包括兩種變位酶酶蛋缺陷產生的完全性變位酶缺陷和部分缺陷;兩種腺苷鈷胺素(AdoCbl)合成缺陷,即線粒體鈷胺素還原酶缺乏和線粒體鈷胺素腺苷轉移酶缺乏;以及3種由於胞漿和溶酶體鈷胺素代謝異常引起的腺苷鈷胺素和甲基鈷胺素(MeCbl)合成缺陷。患者為遺傳缺陷mut0、mut-、cblA和cblB時僅有甲基丙二酸血症,臨床表現相似。缺陷為cblC,cblD,cblF時產生甲基丙二酸血症和同型胱氨酸尿症。本症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
【臨床表現】
(1)甲基丙二醯輔酶A變位酶缺乏已報導100餘例。雖有四種缺陷(mut0、rout-、cb1A和cblB),但臨床表現無大差異。最常見的臨床症征為嗜睡、生長發育不良、反覆發作性嘔吐、脫水、呼吸窘迫和肌張力低下。其它少見症狀有智慧型落後、肝大和昏迷。缺陷為mut0者症狀出現早,80%在生後第一周。血清鈷胺素濃度正常,有代謝性酸中毒,血pH可低至6.9,血清碳酸氫鹽低至5meq/L。80%病人有酮血症或酮尿,70%有高氨血症。半數病人有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和貧血。部分病例有低血糖症。患者尿或血中均有大量甲基丙二酸。正常兒童和成人每天排出0.04mmol(5mg)甲基丙二酸,而單純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兒日排出甲基丙二酸2.1~9mmol(240~5700mg)。正常個體血漿中幾乎檢測不到甲基丙二酸,而患者為0.22~2.9mM(2.6~4mg/d1),部分病例在腦脊液中檢測到與血漿等量的甲基丙二酸。輕症、晚發性或所謂'良性'病例甲基丙二酸水平較低。由於丙醯輔酶A羧化為可逆反應,丙酸及其前體(丁酮)或代謝物(β-基丙酸和甲基枸櫞酸)亦可在尿中積聚,但水平低於甲基丙二酸。攝人丙酸和甲基丙二酸前體蛋白或胺基酸會增加甲基丙二酸積聚,甚或引發酮症或酸中毒。
(2)甲基丙二醯輔酶A變位酶和甲基四氫葉酸同型半胱氨酸甲基轉移酶聯合缺乏已報導數十例遺傳性聯合性甲基丙二酸血症和同型胱氨酸尿症,缺陷為ch1C,cblD,cblF。cblC缺陷者臨床表現變異較大,但均以神經系統症狀為主。早發病例在生後兩月出現症狀,表現為生長發育不良、餵養困難或嗜睡。遲發病例可在4~14歲出現症狀,可有倦怠、譫妄和強直痙攣,或痴呆、脊髓病等。大多數病例均有血液系統異常,如巨幼紅細胞和巨紅細胞貧血、多形核白細胞核分葉過多和血小板減少等。患者血清鈷胺素和葉酸濃度均正常。cblD缺陷者發病較晚,表現為行為異常、智慧型落後和神經肌肉病變,無血液系統異常。數例cblF缺陷者均在生後兩周出現口腔炎、肌張力低下和面部畸形,部分有血細胞形態異常。本症患者除有特徵性甲基丙二酸血症和同型胱氨酸尿症外,部分病例有低甲硫氨酸血症和胱硫醚尿症。
【診斷】
套用GC-MS進行血、尿有機酸分析可診斷本症。應注意排除新生兒期其它原因引起的酮症酸中毒、鈷胺素缺乏,和單純同型胱氨酸尿症。各種遺傳缺陷的確定有賴於培養細胞分析。測定羊水或中期妊娠孕母尿中甲基丙二酸濃度或培養羊水細胞中酶活性可進行產前診斷。
【治療】
儘早開始限制飲食中蛋白質,L-鹼和口服抗生素可能有效或維生素B12有效,本病目前還無法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