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爭宣戰書

甲午戰爭宣戰書

甲午戰爭宣戰書,指的是明治27年8月1日(公元1894年8月1日),日本明治天皇頒布《對清國宣戰詔書》。同一天,清政府頒發上諭對日本宣戰。標誌著甲午戰爭正式開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甲午戰爭宣戰書
  • 時間:明治27年8月1日
  • 頒布者:日本明治天皇
  • 標誌:標誌著甲午戰爭正式開始
日文原文,歷史背景,

日文原文

天佑ヲ保全シ萬世一系ノ皇祚ヲ踐メル大日本帝國皇帝ハ忠実勇武ナル汝有眾ニ示ス
朕茲ニ清國ニ対シテ戦ヲ宣ス朕カ百僚有司ハ宜ク朕カ意ヲ體シ陸上ニ海面ニ清國ニ対シテ交戦ノ事ニ従ヒ以テ國家ノ目的ヲ達スルニ努力スヘシ苟モ國際法ニ戻ラサル限リ各々権能ニ応シテ一切ノ手段ヲ盡スニ於テ必ス遺漏ナカラムコトヲ期セヨ
惟フニ朕カ即位以來茲ニ二十有餘年文明ノ化ヲ平和ノ治ニ求メ事ヲ外國ニ搆フルノ極メテ不可ナルヲ信シ有司ヲシテ常ニ友邦ノ誼ヲ篤クスルニ努力セシメ幸ニ列國ノ交際ハ年ヲ逐フテ親密ヲ加フ何ソ料ラム清國ノ朝鮮事件ニ於ケル我ニ対シテ著著鄰交ニ戻リ信義ヲ失スルノ挙ニ出テムトハ
朝鮮ハ帝國カ其ノ始ニ啟誘シテ列國ノ伍伴ニ就カシメタル獨立ノ一國タリ而シテ清國ハ毎ニ自ラ朝鮮ヲ以テ屬邦ト稱シ陰ニ陽ニ其ノ內政ニ乾渉シ其ノ內亂アルニ於テ口ヲ屬邦ノ拯難ニ籍キ兵ヲ朝鮮ニ出シタリ朕ハ明治十五年ノ條約ニ依リ兵ヲ出シテ変ニ備ヘシメ更ニ朝鮮ヲシテ禍亂ヲ永遠ニ免レ治安ヲ將來ニ保タシメ以テ東洋全局ノ平和ヲ維持セムト欲シ先ツ清國ニ告クルニ協同事ニ従ハムコトヲ以テシタルニ清國ハ翻テ種々ノ辭柄ヲ設ケ之ヲ拒ミタリ帝國ハ是ニ於テ朝鮮ニ勧ムルニ其ノ秕政ヲ釐革シ內ハ治安ノ基ヲ堅クシ外ハ獨立國ノ権義ヲ全クセムコトヲ以テシタルニ朝鮮ハ既ニ之ヲ肯諾シタルモ清國ハ終始陰ニ居テ百方其ノ目的ヲ妨礙シ剰ヘ辭ヲ左右ニ托シ時機ヲ緩ニシ以テ其ノ水陸ノ兵備ヲ整ヘ一旦成ルヲ告クルヤ直ニ其ノ力ヲ以テ其ノ欲望ヲ達セムトシ更ニ大兵ヲ韓土ニ派シ我艦ヲ韓海ニ要撃シ殆ト亡狀ヲ極メタリ則チ清國ノ計図タル明ニ朝鮮國治安ノ責ヲシテ帰スル所アラサラシメ帝國カ率先シテ之ヲ諸獨立國ノ列ニ伍セシメタル朝鮮ノ地位ハ之ヲ表示スルノ條約ト共ニ之ヲ蒙晦ニ付シ以テ帝國ノ権利利益ヲ損傷シ以テ東洋ノ平和ヲシテ永ク擔保ナカラシムルニ存スルヤ疑フヘカラス熟々其ノ為ス所ニ就テ深ク其ノ謀計ノ存スル所ヲ揣ルニ実ニ始メヨリ平和ヲ犠牲トシテ其ノ非望ヲ遂ケムトスルモノト謂ハサルヘカラス事既ニ茲ニ至ル朕平和ト相終始シテ以テ帝國ノ光栄ヲ中外ニ宣揚スルニ専ナリト雖亦公ニ戦ヲ宣セサルヲ得サルナリ汝有眾ノ忠実勇武ニ倚頼シ速ニ平和ヲ永遠ニ克復シ以テ帝國ノ光栄ヲ全クセムコトヲ期ス
御名御璽
明治二十七年八月一日
內閣総理大臣
伯爵
伊 藤 博 文
遞  信  大  臣
伯爵
黒 田 清 隆
海  軍  大  臣
伯爵
西 郷 從 道
內  務  大  臣
伯爵
井  上 馨
陸  軍  大  臣
伯爵
大  山 巖
農 商 務 大 臣
子爵
榎 本 武 揚
外  務  大  臣
陸 奧 宗 光
大  蔵  大  臣
渡 邉 國 武
文  部  大  臣
井  上 毅
司  法  大  臣
芳 川 顯 正

歷史背景

西方人眼中的甲午戰爭
國際公法,是調整國與國之間關係的規則,現代意義的國際公法萌芽於近代歐洲,對此,遠在東亞的中日兩國原本矇昧無知。直到西方列強橫海東來,先後用武力敲開了中國和日本的大門後,兩個東亞古國在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同時,也痛苦地明白了此時的天下已更換了規矩。此後,兩國開始了程度和目的都存在著明顯區別的近代化運動,在處世行事方面都無法隨心所欲,而要時刻惦記著國際觀瞻和國際公法,惦記著列強的感受。8月1日雙方互相宣戰時,之所以都鄭重提出國際法,正因為一樁不久前發生的國際法事件還處在爭辯之中。
甲午戰爭宣戰書
1894年8月1日,清政府頒發上諭對日本宣戰,同一天,日本天皇也下詔對中國宣戰,影響此後中日兩國命運至深的甲午戰爭全面爆發。在作為宣告戰爭開始的法理性檔案——宣戰上諭、詔書中,雙方都意氣如雲,互指對方為不共戴天的仇寇,措辭針鋒相對,但是頗值得玩味的是,清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的宣戰書中有一點細節用語十分相似。
清政府的上諭里指責日本“逾盟肇釁”,說是日本有了一系列“不遵條約,不守公法”的挑釁舉動,中國忍無可忍才付諸武力,對日開戰。日本天皇的詔書中則稱是中國首先破壞了東亞和平,所以日本揮拳出手,要求臣民竭盡全力對中國作戰,不過十分顯眼地也加了一個前提,即要求上述的舉動“不違反國際公法”。
之所以會引得一向持重保守的中國主動對日本開戰,是因為,就在8月1日之前,甲午戰爭的戰火其實已經由日本真正開啟。1894年7月25日,先期得到情報的日本第一游擊隊“吉野”、“浪速”、“秋津洲”等三艘優勢軍艦不宣而戰,偷襲中國運兵艦船,挑起了豐島海戰。這場戰鬥中尤為令人震驚的是,日本軍艦“浪速”竟悍然擊沉了滿載近千名中國陸軍官兵的英國運兵船“高升”。此後中日兩國圍繞著“高升”號事件的責任而產生激烈爭辯乃至全面戰爭,“高升”號事件也成為西方人注意甲午戰爭的一個重要導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