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桂林舟游陽朔》是近代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葉劍英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該首七言絕句的最大特點就是化靜為動,清麗如畫,既準確地狀寫了沿途所見的風光之美,也充沛地流露了作者輕鬆愉快的心情,讚美了桂林山水的奇麗。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由桂林舟游陽朔
春風灕水客舟輕,夾岸奇峰列送迎。
馬躍畫山人睇鏡,果然佳勝在興坪。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桂林:市名,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西江支流桂江上游。歷史上是廣西政治、文化中心和軍事重鎮。市內風景秀麗,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譽。
②灕水:一稱灕江。在廣西東北部、桂江上游。西南流到陽朔以下稱桂江。
③畫山:灕江中的名山,在廣西陽朔縣東北。畫山為一巨大平直削壁,高寬各數十米,面向江水,上布滿各種顏色石紋,縱橫交錯。
④興坪:在廣西陽朔縣北。為灕江岸邊古鎮。古有“陽朔山水在興坪”之稱。
白話譯文逐句全譯
春風伴著灕水,客人既輕快、又悠閒。兩岸的山峰對來往的客人列隊迎送。
畫山上各種顏色的石紋縱橫交錯,仿佛是一群駿馬,如鏡中看畫一般,令人陶醉。果然最美的風景在興坪。
創作背景
1962年3月22日,葉劍英由桂林乘舟游陽朔,觀賞沿江畫廊的美景,在舟中寫下了該首清新俊逸的七言絕句。
作品賞析
詩首二句:“春風灕水客舟輕,夾岸奇峰列送迎。"“春風”二字,點明了時間:其時正當仲春,南國氣候宜人,已是遊覽的大好時光。“客舟輕”,既寫舟行之輕快,也映襯出作者心情的輕鬆暢快。“奇峰”二字,形象地概括出了桂、陽一帶的山峰的特點,簡煉明了。“列送迎”,是將山峰擬人化了,本來是從飛舟中看到兩岸奇峰有的漸漸退去,有的迎目而來;但作者卻說它們夾列兩岸,像是在送、迎佳賓一樣。這兩句詩以輕快明麗的筆觸,勾勒出一幅舟行於山水之間的圖卷:春風吹拂著清澈的灕江之水,客人乘坐的船兒輕快地飛駛;兩岸的奇峰列隊而待,似好客的主人送往迎來。
如果說首二句簡約地描繪了桂、陽之間山水的巨觀畫卷,寫得較為概括、開闊的話,那么後兩句則對這一帶的風景點進行了局部的讚美:“馬躍華山人睇鏡,果然佳勝在興坪。”這兩句詩是說:畫山好象駿馬飛躍,遊客臨觀清澈的灕江之水就像是在對鏡自照,人說陽朔之美以興坪為最,今日親臨,方信這裡的風光渠然佳勝無比。這後兩句詩也是運用了詩的想像,把本來平靜的畫山寫得活了起來,連綠水也多情地為遊客準備好了一面巨大的鏡子。結句把落腳點放在號稱陽朔風景之最的興坪,戛然而止,簡潔有力。“果然”二字,充分地表現了作者那驚喜、滿意、讚嘆的由衷感情。
名家點評
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范碩《葉劍英詩詞探勝》:“這首七絕正是這樣一幅從桂林到陽朔的灕江風光畫。在它的開闊的畫面上,有春風吹拂的灕水,有蕩漾灕水上的輕舟,有兩岸迎送的奇峰,但這都是一些遠景,近景只突出了“畫山”和“興坪”。這種簡潔疏放、畫龍點睛的表現方法,是自古以來大畫家、大詩人傳神寫意之妙筆。”
西北政法大學教授柯澤《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詩詞選讀》:“這首記游之作除了具有很強的畫面感外,還具有極強的動感。詩人用了“客舟輕”“列送迎”“馬躍華山”這樣的詞句來描繪遊歷途中的情與景,使得全詩在整體意境上搖曳生姿,情景交融。”
蘭州大學教授王傳明《中華詩詞鑑賞辭典》:“這首七絕的最大特點就是化靜為動,清麗如畫,既準確地狀寫了沿途所見的風光之美,也充沛地流露了作者輕鬆愉快的心情。政務繁忙的葉劍英同志難得有閒情逸緻去流連光景,因而此詩尤顯得可貴。”
作者簡介
葉劍英(1897年-1986年),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導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人和領導人,元帥。原名宜偉,字滄白,廣東梅縣人。1920年起追隨孫中山先生參加民主革命,1978年後任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長,是中共第八、第九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至第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十、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副主席。著有《葉劍英詩詞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