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傳統走向現代:論中國史學的轉型

由傳統走向現代:論中國史學的轉型

《由傳統走向現代:論中國史學的轉型》是 2006年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俐娜。本書在廣泛占有史料的基礎上,從歷史和邏輯兩個角度,具有而又深入地考察了20世紀最初30年間中國史學在社會變革的歷史背景下,由傳統向向現代化轉型的艱難曲折的過程,並從史學理論體系的內在發展理路上對歷史觀念、研究對象、史著內容、研究方法和史著體例等方面的更新和改革,進行了詳細的論證,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

基本介紹

  • 書名:由傳統走向現代:論中國史學的轉型
  • 頁數:332頁
  • 裝幀:平裝
  • 開本:32開
圖書信息,作者簡介,內容簡介,媒體評論,圖書目錄,

圖書信息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第1版 (2006年4月1日)
ISBN: 7802300169
條形碼:9787802300163
尺寸: 21.4 x 14.2 x 1.3 cm
重量:358 g

作者簡介

劉俐娜,1958年生,河南焦作市人。1983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獲學士學位。2003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獲博士學位。現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副研究員,從事中國近現代史學史、學術思想史研究。主要論著有《顧頡剛學術思想評傳》、《中國民國思想史》、《五四時期史學思潮新探》、《論顧頡剛的史料學思想》、《晚清政治與新史學》等。

內容簡介

總的看來,在研究近代史學轉型的諸多論著中,這部著作可以說是一部內容更豐富全面、論說更深入具體的有新見解的著作。

媒體評論

書評
從學術史的角度看,作為學術門類之一的史學產生之後,便逐漸形成一定的、與所處時代社會政治及文化相適應的研究模式。一定的史學研究模式是研究者在史學觀念、史學研究目的和功能、研究對象和內容、研究方法和史著形式等諸方面形成相對一致認識、共同遵守的一般研究規範,並通過代表性的著作體現出來的。史學模式一旦形成,將直接影響和決定史學研究的性質和特點,並在一定階段內保持相對的穩定。

圖書目錄

導 言
上 編
第一章 困境中覓路:傳統史學與近代社會轉型
一 傳統史學的發展與變化
(一)傳統史學的研究模式
(二)清代史學的新發展
(三)晚清史學的求變取向
二 近代社會變遷與傳統史學
(一)傳統史學在近代的困境
(二)新的政治文化與史學轉型的方向
(三)新的社會文化與史學轉型的動力
第二章 變革中求新:新史學的興起與發展
一 新史學潮流的涌動
(一)回應“史界革命”的呼喚
(二)樹立新史學的觀念
(三)譯介和編撰新式歷史教科書
二 新史學的曲折發展
(一)復古思潮引起新舊較量
(二)關於新史學的學術思考
第三章 發展中轉型:建設現代史學
一 五四新文化運動與史學新思潮
(一)民主、科學與新史學
(二)新文化與現代學術觀念
(三)現代史學的建設者
二 現代史學的探索與建設
(一)借鑑西學與探索新史學道路
(二)古史討論與現代史學模式的基本確立
(三)現代史學的多元取向
下 編
第四章 借鑑與建構:歷史學科的規範化
一 釐清歷史學的基本概念
(一)歷史與歷史學
(二)客觀的歷史與記述的歷史
(三)歷史學科的規範和定位
二 歷史哲學與歷史學
(一)歷史哲學的歷史學意義
(二)思辨的歷史哲學與歷史理論
(三)關於歷史及歷史學的哲學思考
三 歷史觀與歷史學
(一)歷史觀變遷與史學進步
(二)新的歷史觀及其影響
(三)唯物史觀與歷史科學
第五章 破舊與立新:現代史學理論的初構
一 由“厚古”到“重今”:史學目的和功能的變化
(一)反思傳統史學的目的和功能
(二)闡發新的史學目的和功能
二 由部分到全部:史學研究內容的擴展
(一)由上而下:研究對象的轉移
(二)由偏到全:研究內容的擴展
(三)探尋民眾生活:關注經濟史與思想史
三 由“記述”到“解釋”:歷史研究任務的轉變
(一)史家責任意識的變化
(二)解釋歷史與現代史學
(三)解釋史學與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
第六章 引進與完善:史學方法的豐富與發展
一 史學方法論體系的初建
(一)重視史學方法的熱潮
(二)現代史學方法論的初建
二 引進和借鑑新的史學方法
(一)譯介西方新史學方法
(二)引進新思想方法取代舊觀念
(三)新方法在史學研究中的運用
三 藉助新觀念發展傳統方法
(一)王國維與歷史考證方法
(二)考證方法現代意義的闡述
(三)顧頡剛與傳統經學方法
第七章 繼承與發展:史料整理與史書編纂
一 史料整理的科學化
(一)運用新觀念認識史料
(二)整理和考辨史料方法的總結
(三)傅斯年的史料思想和研究方法
二 史著體例和編纂方法的更新
(一)反思傳統編纂思想和史書體例
(二)更新編纂思路和史體的認識
(三)史學表述形式的豐富
結 語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