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鼠多毛蚤

田鼠多毛蚤

田鼠多毛蚤頰櫛刺少(僅4—6根)易與我國發現的多刺多毛蚤、台灣多毛蚤和圓凹多毛蚤相區別。同相近的狹板多毛蚤的區別是:前胸櫛刺數較少,矽第8腹板後部近中段處明顯膨大。本種主要分布於林區;宿主為豇類。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田鼠多毛蚤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蚤目
  • :多毛蚤科
  • :多毛蚤屬
  • 分布區域:東洋界華南區的台灣亞區
特徵,模式產地,生境,危害,

特徵

頰櫛有5(4—6)根櫛刺。額鬃列6(7)根鬃,眼鬃列3根鬃,但於額鬃列和眼鬃列之間近觸角窩前緣處還有1根較長的鬃,後頭鬃3列依次為4(2—5)、6(5—9)、8(5—9)根鬃。下唇須末端達前足基節2/3—4/5處。胸前胸櫛共30(27—33)根櫛刺、背方櫛刺長約為其前背板長的1/2,前胸背板有2列鬃。中胸背板頸片近背緣處有假鬃20)根。後足脛節外側約有20根鬃,後足第2附節長端鬃近第3跗節端部。第5跗節亞跛鬃通常礦前、中足2(3)對後足1對,早均為1對。 第l一7背板各3列鬃,僅第2—4背板有端小刺,其數目依次為5(4—6)、2—5和1—3根。臀前鬃、礦早均為3根,以中位者最長變形節F(圖298)第8腹板後部中段膨大略呈菱形,外側均布小鬃,後腹緣處有許多細長鬃。可動突微高於不動突,其前緣前凸,端部漸細,上2/3段亞後緣處有1列鬃。不動突呈丘狀,亞後緣處有1列鬃。第9腹板後臂長於前臂,後基部寬、中段漸窄但端部突然膨大,端部之前(背)突寬大,於後(腹)緣處有6(5)根刺形鬃,通常中間2根明顯短於兩側者。陽莖端部(圖299)背端骨片發達,明顯伸出端側葉之外。早(圖300)第7腹板後緣無明顯內凹,其上有7(6—9)根長鬃和大約15根短鬃厶第8背板氣門細長呈條狀,背板之後背緣鈍圓。肛錐長約為寬之4倍、長端鬃約為肛錐長之2倍。受精囊頭部明顯寬於尾部但二者長度約等。

模式產地

蘇聯外貝加爾的亞歷山德洛夫扎沃德,采自田鼠巢穴。
田鼠多毛蚤在國內分布於黑龍江和吉林的林區鼯類為其主要宿主也曾於高山鼠兔等動物體外採到。國外分布於蘇聯西伯利亞外貝加爾以東到濱海地區的林區,宿主為林區的小型嚙齒類動物包括Microtus ungurends,M.mongolicus等。朝鮮和日本北海道及附近島嶼的林區,在日本北海道,棕背髓為其主要宿主。

生境

寄生 宿主:棕背[鼠平]、紅背[鼠平]、大林姬鼠、花鼠

危害

直接叮人吸血常可引起刺叮症。其輕重程度視人及其體質而不同。多數人被刺叮後有紅斑、奇癢等反應,一般不久即消退恢復,但一般兒童或新遷入者較嚴重,特別是不少人過敏,可產生變態反應,不僅影響睡眠休息而且發展成風塊,或繼續擴大範圍,以至由於瘙癢而被細菌感染,引起潰瘍,或形成慢性皮膚病,長期不愈。這種危害雖不是嚴重的傳染病,但對農村廣大民眾來說危害亦不算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