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興恕,湖南鳳凰廳人。隸田興恕虎威營。田興恕(1836—1877)字忠普,湖南省鎮竿鎮人(今湖南鳳凰),苗族。祖家本是居住在鳳凰縣麻沖鄉麻沖寨,後因家庭貧困而在祖太婆姚氏時搬遷到竿子坪鄉木林坪村長潭居住。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田興恕出生在木林坪。
基本介紹
- 本名:田興恕
- 所處時代:鹹豐
- 民族族群:苗族
- 出生地:湖南鳳凰廳
- 主要成就:田興恕虎威營
田興恕(1836—1877)字忠普,湖南省鎮竿鎮人(今湖南鳳凰),苗族。祖家本是居住在鳳凰縣麻沖鄉麻沖寨,後因家庭貧困而在祖太婆姚氏時搬遷到竿子坪鄉木林坪村長潭居住。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田興恕出生在木林坪。其父田慶和早逝,十二、三歲的田興恕就給人家放牛,因孤兒寡母遭人歧視,姚氏太婆就帶著田興恕和他的哥嫂又搬到鳳凰縣城北郊外擂草坡的“餉兵廟”居住,靠在亭子上賣粑粑和打草鞋餬口。幼時的田興恕飽受生活艱辛,顛沛流離,身子瘦小,整天行於崇山峻岭之中,靠替人家放牛割草艱難度日。
少年時的田興恕就具有湘西人特有的豪邁、爽朗和自信。有一回,田興恕挑馬草在一戶朱姓大戶門口滾銅錢玩耍時,朱家小姐出來講了他幾句,他不服輸道:“你莫凶火,等我當官了一定要討你做嫁娘。”看似平常的一句戲語,在他20歲因戰功官至總兵後終成為現實。
太平天國農民起義給了田興恕改變命運的契機。鹹豐二年(1852年),16歲的田興恕從軍入鎮標,跟隨乾州參將鄭少良開到長沙同太平軍作戰。當時標隊防守長沙天心閣,太平軍久攻不下,想打地道埋炸藥炸開天興閣城牆,頭領聞訊後想派人出城打探太平軍從何處打洞。田興恕主動請纓,拚死探明情況後,清兵即由城內打洞接通太平軍地道,用濕棉絮堵死,打破了太平軍計畫。有幸得到湖南巡撫駱秉章的師爺左宗棠賞識,把田興恕留在府台衙門當武巡捕。
當時太平軍在湘江西岸駐軍,清軍招募敢死隊“摸夜”,田興恕又主動請戰,深夜駕一小船,火燒太平軍大營,其後幾百太平軍騎兵追趕,田興恕泅水勝利而歸,這種虎膽龍威又有幾人能及?湖南巡撫駱秉章深感遇一虎將,遂升其為哨官。
瀏陽告急,左宗棠命田興恕收攏湘西散兵游勇百來人增援,後擊退太平軍有功,因此被左宗棠封為“虎威營”。因這支部隊以湘西鳳凰人為骨幹,鳳凰在清康熙年間稱為鎮竿鎮,所以又稱之為“竿軍”。竿軍部隊“虎威營”在首領田興恕率領下,轉戰十幾省,歷經二百餘戰皆勝,所向披靡,被曾國藩命名為“虎威常勝軍”。竿軍兵勇喜歡在左臂刺上“虎威常勝軍”的青字,攻城格鬥時,常赤裸左臂,揮刀躍馬,自家人互相呼應鼓舞士氣,令敵方膽戰心驚,所以當時在湘軍中流傳著“無湘不成軍,無竿不成湘”的說法。
鹹豐九年(1856年),太平天國內部發生天京事變,洪秀全導演了“王殺王”的鬧劇。石達開率十幾萬太平軍精銳離開天京(今南京)至湖南,並圍困寶慶(今湖南邵陽),田興恕率領四千五百人增援,扼守九鞏橋,每天都在激戰,寸土必爭,歷時一個多月,“竿軍”在糧草彈藥將耗竭之時仍挑選出一批敢死隊準備與太平軍決一死戰。此刻,援軍李續宜部及時趕到,里外夾擊大敗石達開,令其慘敗退到廣西。
1857年,田興恕及其“虎威軍”與太平軍作戰勇敢,勇猛異常,攻下臨江,1858年又攻下崇仁、樂安、宜黃、南豐等地,遂被提升為副將,加總兵銜,賜號尚勇、摯勇“巴圖魯”(滿語為勇士)。
1859年貴州提督蔣玉龍因“不能申明紀律,致軍心散潰”被革職,清政府即令田興恕署理貴州提督,1860年11月,被正式任命為提督,並詔授為欽差大臣,兼署巡撫,掌握貴州軍政大權,當時他才24歲。
1861年,康熙皇帝於100多年前發布的禁教令由於與西方侵略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而日漸廢除,傳教士驕橫跋扈更激起中國民眾無比怨恨。身為貴州的軍政大員,田興恕在這一年決定控制傳教士的非法活動,接連三次查抄法國天主教傳教士貴陽教區胡縛里的主教府。這年端午節,青岩民眾遭到四位修士的謾罵,團務道趙畏三便將教民三人抓捕入獄查抄並燒毀大修院。主教胡縛里兩次寫信要求田興恕放人,田興恕惱羞成怒便將違法的三名修士及一廚工王馬爾大押赴刑場一併斬首,史稱“青岩教案”。
1862年農曆正月十五,開州夾沙龍民眾祭龍歡度元宵佳節,通知天主教徒參加,天主教以奉教為由不準教徒參加。田興恕聞報大怒,批示正法,先後將天主教傳教士文乃爾及教民4人凌遲處死,將首級懸於城門示眾,史稱“開州教案”。兩次教案震驚朝野,後經法國大使館向清廷提出嚴重交涉,至1865年3月清廷被迫決定將貴州巡撫兼提督田興恕發配新疆,永不赦免。在西方侵略擴張的形勢下,田興恕寧願自己被貶官、流放甚至殺頭,也要打擊西方不法傳教士的囂張氣焰,湘西人的勇猛無畏得到充分體現。
1867年—1868年,陝甘少數民族擁兵起事,道路梗塞,時任陝甘總督的左宗棠奏請朝廷起用田興恕帶兵征剿,屢建戰功。在甘肅的幾年中,從來沒有踏進私塾讀書的田興恕,聘請一位姓袁的閣老做老師開始認真讀書,他把湘西人的那種韌勁發揮到極致。刻苦努力一番後不僅粗通文墨,還能做詩填詞,並著有《鎮生詩草》的詩集,真有當年三國時期從“吳下阿蒙”到“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的呂蒙風範了。
1872年由左宗棠奏請清廷,請求將田興恕釋放原籍,朝廷準奏。1873年,田興恕回到鳳凰。在閒居鳳凰的幾年間,田興恕出錢聘請文人重修鳳凰廳志,使得當時鳳凰發生的許多史事得以記載。續田氏家譜,興建慰忠祠,參與許多公益活動。1877年(光緒三年)田興恕因多年征戰的創傷發作而病逝,享年41歲。
人生苦短,漫漫長河,你我只是河中一滴。每每念及竿軍,念及田興恕,內心總是充滿無限感傷。回首田興恕輝煌而短暫的一生,作為後人,我們應該記住他。
鹹豐六年,從平郴、桂、茶陵,以功敘外委。興恕援江西,進攻袁州,興恕躍馬突賊陣,興奇隨入,各軍繼之,遂獲大勝,賊潰奔數十里。分宜、袁州復,擢千總,加守備銜,賞藍翎。七年,師次高安陰岡嶺,興奇斬偽監軍姜萬祥、總制艾得勝。攻復臨江,擢游擊,換花翎。八年夏,貴州寇起,隨興恕往援,敗賊黎平,夷其營。轉攻漢砦,斬馘二十餘級,夷賊營十餘處,追北十八江,斬偽侯黃必升等二十一人,擒偽將軍伍雲童。黎平復,以參將留湖南補用,加副將銜。
九年春,石達開率眾十餘萬犯寶慶,興恕軍適自黔還,道其境,駐軍九鞏橋。賊乘其甫安營,悉眾來犯,隨興恕擊卻之。是夜三鼓,興奇率壯士八百人襲賊營,賊驚潰,死亡相屬,餘眾奔逃。寶慶平,擢副將。十年,從興恕剿貴州苗匪,興奇領虎勇二千人至石阡,戰龍潭,斬賊偽元帥韓成龍、覃國英,盡平其營。越二日再攻,賊走馬坪,斬馘甚眾,並拔出被擄老穉男女三千餘口。捷聞,賜沖勇巴圖魯名號,加總兵銜,仍駐石阡。六月,擊賊雙溪,中伏,死之,時年三十二。詔贈提督銜,謚剛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