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本名:田琯
- 字號:字希玉,號竹山
- 所處時代:明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福建大田梅嶺
- 出生時間:1533
- 去世時間:1606年
- 主要作品:《雪心賦注》、《地理直說》、《辯或意說》等
人物生平,主要成就,
人物生平
據說,田琯入仕後,為了報答嫂嫂資助赴讀的恩情,自己出資請人測量水路,開一條從永安西華坂直到大田縣三十九都三保(現大田縣建設鎮建設村)林家厝邊長達4里、2尺多寬的水圳。這條水圳不僅給他嫂嫂和鄉親用水帶來便利,還能灌溉百畝農田。
萬曆二年(1574年),田琯調任浙江新昌縣知縣。田琯一到任,便體察民情,整頓吏治,革除時弊,使新昌民風煥然一新。孝行砩是新昌縣最為重要的歷史水利灌溉工程。據新昌縣有關志書記載,孝行砩位於新昌縣城東門外漢山腳,始建於南宋紹興十二年(1142),可以引新昌江水經石演、張家莊至三溪砩,渠長5000餘米,灌溉農田可達萬畝以上。明代多次毀、修,因分水不均,管理不力,以致嚴重損毀,使灌區不斷縮小,許多農田因此荒蕪。田琯了解到孝行砩年久失修,嚴重影響當地的農業生產發展後,立即組織修建。據《錢塘江志&S226;孝行砩》載:“萬曆五年,新昌知縣田琯募工重修,並捐俸置田10畝,供作管理歲修之用,使灌區農田悉成膏腴之地。”田琯為了保證水利灌溉工程的長期有效合理套用,他首先從根本上著手,制定均水法,革除“小民修渠,勢家得水”之弊,保障了大多數民眾的利益。他還捐出自己的部分奉祿購置10畝田作為“浚渠費”,使孝行砩有了正常的維護修養的經費。田琯為新昌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派典吏督工修築縣城西郊的後溪堤,杜絕水患;為方便百姓過渡,他在三溪渡口設定渡船等。
萬曆七年,田琯為振興新昌文教,組織編纂《新昌縣誌》。他特聘“淹貫經史,為文直抉理奧,聲名重一時”的著名學者呂繼儒參加編修邑志,修成“世稱良史”的《新昌縣誌》十三卷。田琯調離新昌時,新昌百姓感激田琯為他們所作的好事,特在城中為田琯畫像立祠。
田琯因在新昌任上政績卓著,被擢升為南京戶部主事,不久又遷員外陟郎中。
萬曆十九年,田琯出任江西南康知府。南康有座顏家山。據說,大書家顏真卿遊歷於此,愛此地風景秀麗,遂在此築室。唐末,顏氏裔孫顏翊率子弟30多人到這裡的白鹿洞講學。南宋時期,理學家朱熹受命知南康軍。他察看了白鹿洞遺址,報請孝宗皇帝批准,在此籌款建屋,徵集圖書,聘請名師、廣集生徒,辦起了聞名全國的白鹿洞書院。田琯出任南康知府後,在魯公舊址建侯亭,並奉旨清查先賢遺蹟,修建成祠廟祀奉顏真卿和其裔孫顏翊。
南康任期滿後,田琯調任雲南兵備副使。他統管貴州普安、四川東川一帶兵備,整飭曲靖、尋甸、馬龍、霑益等州縣兵馬。由於田琯為人剛正不阿,不肯依附權貴,因此得罪了一些達官貴族,被調任廣西布政司參議,分守右江道。後又改任雲南副使,分守洱海道。數十年來坎坷的官場使田琯十分厭倦,他決定辭職還鄉,再舉不就。萬曆三十四年,田琯卒於家中。朝廷誥封他為文林郎、承德郎、中憲大夫及中議大夫。
主要成就
田琯精通理學,著有《雪心賦注》、《地理直說》、《辯或意說》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