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278.95 畝(其中:田708.86畝,地570.09 畝),人均耕地0.48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 13,357.5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51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57畝,主要種植杉木油桐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8505.56畝,其他面積128.00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12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話、通電視等五通,無路燈。全村有323戶通自來水,有139戶飲用井水,有139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37.4%)。有522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32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 100%和63.57%);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63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96戶(分別占總數的58.89%)。
該村到曙光鄉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集貿市場4.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3輛,拖拉機17輛,機車39輛。
到2012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37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戶;建有小水窖14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63戶。全村有9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9個自然村已通電;有9個自然村已通路;有9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9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9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7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44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08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2年農村經濟總收入89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10.00萬元,占總收入的34.6%;畜牧業收入377.00萬元,占總收入的42%(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135頭,肉牛165頭);林業收入41.00萬元,占總收入的4.6%;第二、三產業收入110.00萬元,占總收入的12.2%;工資性收入66.00萬元,占總收入的18.7%。農民人均純收入18.70元,農民收入以種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66.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77人(占勞動力的31.47%),在省內務工91人,到省外務工286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縣內。該村正在發展種養殖業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核桃產業。擁有專業合作組織19個,其中,已登記註冊 19個;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人數2671人 。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560戶,共鄉村人口2746人,其中男性1388人,女性1283人。其中農業人口2746人,勞動力1341人。該村以漢族壯族為主(是漢族壯族、彝族混居地),其中漢族876人,壯族1675人,彝族120人。到2012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671人,參合率100%;享受低保68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126平方米,有鄉村醫生3人,該村距離鄉(鎮)衛生院7公里。該村建有公廁3個,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3,800.00平方米,擁有教師10人,在校學生365人,距離鎮中學5.00 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65人,其中小學生239人,中學生126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4個、圖書室3個、業餘文娛宣傳隊4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2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67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352.00畝,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 ,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6370.00元(人均36元),一事一議籌勞1180個(勞均10個)。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 ,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是 ,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村內收支情況。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5個黨小組,共有黨員34人,少數民族黨員26人,其中男黨員32人、女黨員2人。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12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農田水利工程溥弱,不能保障灌溉,以致影響產量,還有部分農民缺糧。2、村村公路較差,在雨季時節給以出行。3、醫院收費過高,部分村民患病進不起醫院。
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在基本耕地面積內建設灌溉設施,大力民展蔬菜種植及經濟林果的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