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鎮慘案

田家鎮,內蒙古自治區涼城縣永興鎮舊名,民國涼城縣(俗稱舊涼城)政府所在地,因慘案破壞嚴重,城中人口銳減,後遷往新堂。建國後,將田家鎮改為永興鎮,即永遠興盛之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田家鎮慘案
  • 時間:1937年
  • 地點:涼城縣所在地的田家鎮
  • 後果:殺害我同胞299人
簡介,過程,影響,紀念碑,

簡介


據《涼城大事年表》記載,1937年,日軍長谷川部4000餘人為奪取歸綏(今呼和浩特)打通道路,於9月18日在飛機、坦克、大炮的掩護下,向當時涼城縣所在地的田家鎮發動進攻。駐軍奮起反擊,激戰一晝夜,死傷500多人,傷斃敵人100多人,9月22日撤離。次日,日軍破城後,把無辜百姓趕到鏵爐廠院內。在白根太郎的指揮下,日軍掄起軍刀,不分男女老幼瘋狂砍殺。之後又從東街殺到西街,從南街殺到北街。僅3小時,殺害我同胞299人,其中年齡最大的73歲,最小的只有12歲,製造了駭人聽聞的“田家鎮慘案”。

過程


1937年9月20日,日寇占領綏東豐鎮後,將未撤退的綏遠國民兵壯丁訓練團和縣保全大隊守城士兵78人,集中到東門牛王廟一帶全部槍殺。9月21日,日軍關東軍察哈爾派遣兵團一部進攻涼城縣舊縣城田家鎮,國民黨山西騎兵二師師長彭毓斌率六團抵抗,擊斃日軍82人,傷數十人,進攻受阻。當日夜日軍在飛機、坦克的掩護下,發動猛攻。23日拂曉,日軍從鎮東門攻入,把被彭師長打擊的損失遷怒於鎮內居民。滿載荷槍實彈日軍卡車因街上彈坑阻路,就用5個老百姓的屍體墊路,沿街肆意搶劫商家的財物。居民們見狀紛紛逃避。日寇不分男女老幼,沿街見人就殺,隨後將逃避的民眾驅趕到東街鏵爐廠大院,威逼他們跪在地上,其中有小學生、手工業人、商家店員、各行藝人、行動不便的老人以及外地旅客等,黑壓壓的一大片人群。由日寇執法隊長白根太郎指揮日本兵,掄起東洋刀,挨個向跪著的人頭亂砍。頓時一顆顆人頭落地、血染土地,哭喊聲連天,慘不忍睹。僅用3個多小時就殘殺無辜民眾299人,其中最大年齡的王老財73歲,最小的劉二孩年僅12歲。在南街,日寇在一個菜窯里發現9名躲藏的婦女,便獸性發作,對她們輪姦後全部殺死。這就是駭人聽聞的“田家鎮慘案”。

影響


致使這個美麗的地方,到處飄著血腥味,一個繁華的小鎮在侵略者鐵蹄的踐踏之下幾乎消失。解放後,為了讓這裡繁榮起來,田家鎮被改為“永興鎮”,那汪碧水也就起名“永興湖”,寓意永遠興旺的湖。

紀念碑


為紀念死難同胞和為國捐軀的烈士們,2000年,永興湖旅遊總公司出資修建了田家鎮慘案紀念碑,這裡被確定為自治區級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修建的“田家鎮慘案紀念碑”,碑身高6米,寬1.5米,用大理石砌成。正面鑲有“田家鎮慘案紀念碑”8個大字。背面刻有“不忘國恥,興我中華”8個大字。碑座高2米,正面刻有慘案簡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