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田和街道
- 行政區類別:街道
- 地理位置:山東省威海市區西部
- 面積:12.63 平方公里
- 人口:5.5萬
街情概況,歷史沿革,經濟建設,社會事業,旅遊景點,
街情概況
街道黨工委下設38個基層黨組織,其中黨委2個、黨總支1個、黨支部35個。現有黨員1487名,其中街道機關黨員52名,社區直管黨員1010名,隸屬街道黨組織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黨員477名。常住人口5.5萬人,臨時居住人口1.1萬人。總面積12.63平方公里,轄區東鄰環翠樓街道辦事處,西連煙威一級公路,南毗環翠旅遊度假區,北望渤海灣,距國際海水浴場僅2公里,距市行政中心3公里。區內佛頂山、豐柴山、垛頂山鼎足而立,世昌大道橫貫東西,環山路、福山路、古寨路等主幹道縱橫交錯,2010年,榮獲“山東省特色產業鎮”、“全市村莊改造工作先進集體”、“全市信訪工作先進單位”、“全市學法用法示範機關”、市級“國內經濟合作工作先進單位”、“威海市志願者服務先進集體”、“高區安全生產工作先進單位”、“高區平安建設先進單位”、“高區沙灘運動會優秀組織獎”、“高區第五屆職工運動會團體第一名”。
歷史沿革
田和街道境域,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英國租占威海衛後隸屬第四總董區。屬文登縣辛汪都三里;1898~1930年英國強租威海衛期間,分屬威海衛第四、第十九總董區;1930年10月國民政府收回威海衛後,分屬威海衛行政區第二、第三自治區;1940年8月,分屬城市區和里口區;1945年9月,分屬威海衛市里口區、市北區;1950年3月,設立田村鄉。1958年,成立田村人民公社。轄44個行政村;1984年3月,田村人民公社撤社改鎮,劃分為田村和張村2個鎮,田村鎮轄23個行政村;1996年8月,田村鎮改為田村街道辦事處,並成建制劃歸高技術產業開發區;2001年2月,田村街道辦事處撤銷,設立臥龍、田和、萬欣3個街道辦事處;田和街道辦事處轄田村、東河北、西河北、仁柳莊、王家莊、黃家溝6個村和田東居民委員會;2005年5月區劃調整,將萬欣街道辦事處併入田和街道辦事處,形成現在的行政區劃。目前,田和街道辦事處下轄王家莊、黃家溝2個行政村,田村、東河北、西河北、仁柳莊、萬家疃、李家夼、黃家夼、阮家寺、大嵐寺、寨子10個“村改居”居委會和田東、柴峰、洪智、寨西、寨南、古寨6個社區居委會,常住人口9.3萬。
經濟建設
田和街道正在建設中的城際鐵路也從轄區穿行而過,形成了四通八達、方便快捷的交通網路,20公里範圍內可直達威海港、威海火車站、威海長途汽車站和威海國際機場,是進出威海的重要門戶,也是重要的金融、物流、保險、汽貿和高端產業聚焦區。現有華田工業園、華田外企工業園、華田初村工業園、德盛工業園、阮家寺工業園、華榮工業園、黃家夼工業園、仁柳莊工業園等8處工業園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家,註冊私營企業921家,個體工商戶2204家,形成以世昌大道為軸線,東端金融保險聚集區、西端汽車貿易發展區、中端服務業核心區的產業格局。總建築面積27萬平方米。有私營企業191家,個體私營工商戶2118戶。2010年,全處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純收入和人均純收入分別為31.78億元、6.77億元和11143元,同比分別增長10.1%、11.6%和9%;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工業利稅、工業利潤分別完成19.8億元、5.07億元、3.68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4.25%、32.6%、33.4%;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5億元,同比增長18.8%;實現地方財政收入5662萬元,同比增長26.5%。街道12個村居經濟總收入過億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不斷進步。轄區目前建有3所國小、18所市民學校、19所幼稚園以及其它3所社辦學校,在校學生近5000人,其中田村國小、黃家溝國小為“市級規範化學校”,同時田村國小獲“中央教科所國小學具套用研究優秀實驗學校”、“山東省國小思想品德多媒體課件開發優秀實驗學校”和“威海市中國小教育科研優秀實驗學校”等榮譽稱號。醫療事業均衡發展。轄區現有1所醫院、1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所社區衛生服務站,形成了“一個中心,三個社區服務站”的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實現了15分鐘社區衛生服務圈,方便居民就近看病就醫。2010年,田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被評為“山東省星級衛生服務機構”,並榮獲“山東省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金峰塔社區衛生服務站被評為“市級星級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文體活動豐富多彩。投入100餘萬元配套建設街道綜合活動中心,並以綜合活動中心為依託,不斷強化“長樂之秋”、“田和講堂”、“剪紙之鄉”等區域特色文化品牌建設,輻射帶動街道民眾文化蓬勃發展。目前,轄區建有文體活動點有14個、社區健身氣功活動點5個,社區柔力球、太極拳、健身操等體育健身隊10餘個,先後開展“長樂之秋”系列廣場文化活動200餘場次,極大豐富了社區居民文化生活。社會保障全面覆蓋。轄區社會保障參保率、社會養老保障覆蓋率、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覆蓋率分別達92%、98.5%和95%以上,退休人員養老金髮放率100%。
旅遊景點
李氏宗祠位於境內李家夼村老村北頭。明天順八年(1464年)李氏先祖李玉調任威海衛任指揮僉事,其後代在九峰山下安家,生息繁衍,發展成為大家族。為發揚祖先傳統,1917年,家族成員集資創建李家宗祠。宗祠占地面積150平方米。腰線(即窗台石)以下為大塊條石、塊石壘成,腰線以上青磚到頂,椽檐青瓦,雕樑畫棟,屋脊、屋檐、檐角為青色“雲龍鳥獸”造型和圖案裝飾點綴,古樸高雅。大門正上方刻有“李家宗祠”四個大字,兩扇獨木大門畫有鬥神,台階左右兩方石鼓,寫有“世系靈璧”四個大字。前廳有左右配殿,院內西面建有防火池,石板路直通大殿。大殿結構為豎檁房架式,做工精緻,造型美觀,氣勢磅礴。進入大殿,莊嚴肅穆,迎面懸匾有“作藩東海”“衍澤鳳陽”“隴西衍澤”。2005年,進行了保護性維修。毛白楊古樹位於城區西南方向1.5公里李家夼村西北角。這棵毛白楊樹齡500餘年,至今生長旺盛。該樹高達72米,直徑1.62米,樹冠22.5米,為村中一大勝景。該樹先後遭受過三次雷擊,但其生命力依然旺盛。村民們都把這棵“古樹”視為村中一寶,把它當成山區人民健康長壽的標誌。每逢大災難或過年過節之時,很多村民都要向它祈求平安,掛紅色彩帶以示吉利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