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濾芯的中心管和具有其的過濾裝置

用於濾芯的中心管和具有其的過濾裝置

《用於濾芯的中心管和具有其的過濾裝置》是佛山市美的清湖淨水設備有限公司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於2016年1月13日申請的專利,該專利的公布號為CN105498544A,授權公布日為2016年4月20日,發明人是宋國棟、蔡雪剛、桂鵬。該發明涉及淨水設備技術領域。

《用於濾芯的中心管和具有其的過濾裝置》所述中心管包括:第一半管、第二半管和膜元件,其中,第一半管具有沿其軸向延伸的第一配合面,且第一配合面上開槽形成沿軸向延伸的第一流道;第二半管具有沿其軸向延伸的第二配合面,且第二配合面上開槽形成沿軸向延伸的第二流道,第一半管和第二半管對接且第一配合面與第二配合面相對,第一半管和第二半管配合形成中空的直管狀;膜元件設在第一半管和第二半管之間並分別封閉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根據該發明的用於濾芯的中心管,可以簡化中心管的結構,便於中心管開模,從而實現中心管的批量生產。

2021年11月,《用於濾芯的中心管和具有其的過濾裝置》獲得第八屆廣東專利獎銀獎。

(概述圖為《用於濾芯的中心管和具有其的過濾裝置》摘要附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用於濾芯的中心管和具有其的過濾裝置
  • 申請人:佛山市美的清湖淨水設備有限公司、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申請日:2016年1月13日
  • 申請號:2016100210367
  • 公布號:CN105498544A
  • 公布日:2016年4月20日
  • 發明人:宋國棟、蔡雪剛、桂鵬
  • 地址: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北滘鎮廣教社區居民委員會廣樂路68號1號廠房二樓之二
  • 分類號:B01D61/00(2006.01)I、C02F1/44(2006.01)I
  • 代理機構:北京清亦華智慧財產權代理事務所
  • 代理人:黃德海
  • 類別:發明專利
專利背景,發明內容,專利目的,技術方案,附圖說明,權利要求,實施方式,榮譽表彰,

專利背景

家用淨水器中的過濾技術一般可分為微濾、超濾、離子交換、吸附和反滲透(RO)/納濾(NF)技術,RO/NF最核心的零部件是RO/NF膜元件。RO/NF膜元件在使用過程中會產生濃縮水,純水只占進水的30%左右,會產生比較大的浪費。
傳統的膜元件進水方式是從平行於純水收集管(中心管)的方向進原水和出濃水,流道較短。相關技術中通過改變原水在膜元件內的流動方向來實現,原水的流動方向一部分或全部垂直於中心管方向。例如在相關技術中,原水進水流速方向和濃縮水出水方向與中心管垂直,但其特殊的中心管結構在家用淨水器上無法開模,不能實現批量生產。

發明內容

專利目的

《用於濾芯的中心管和具有其的過濾裝置》旨在至少解決2016年1月之前的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該發明在於提出一種用於濾芯的中心管,所述中心管結構簡單,開模方便,適於批量化生產。該發明還提出一種具有上述中心管的過濾裝置。

技術方案

根據《用於濾芯的中心管和具有其的過濾裝置》第一方面的用於濾芯的中心管,包括:第一半管,所述第一半管具有沿其軸向延伸的第一配合面,且所述第一配合面上開槽形成沿軸向延伸的第一流道,所述第一半管的第一端封閉且第二端具有與所述第一流道連通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半管的側壁具有與所述第一流道連通的第一過孔;第二半管,所述第二半管具有沿其軸向延伸的第二配合面,且所述第二配合面上開槽形成沿軸向延伸的第二流道,所述第二半管的第一端封閉且第二端具有與所述第二流道連通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半管的側壁具有與所述第二流道連通的第二過孔,所述第一半管和所述第二半管對接且所述第一配合面與所述第二配合面相對,所述第一半管和所述第二半管配合形成中空的直管狀;膜元件,所述膜元件設在所述第一半管和所述第二半管之間並分別封閉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
根據該發明的用於濾芯的中心管,通過採用第一半管和第二半管配合形成中心管,並在第一半管和第二半管的配合面上分別開槽形成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由此,可以簡化中心管的結構,便於中心管開模,從而實現中心管的批量生產。
在該發明的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中至少一個的內表面上設有止抵所述膜元件的加強筋。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流道的內表面上沿垂直於其軸線的方向相對的兩側上均設有多個第一橫向加強筋組,且所述第一流道的內表面上相對兩側的多個第一橫向加強筋組交錯布置。
可選地,所述第一流道的內表面上設有沿所述第一半管的軸向延伸軸向加強筋,多個所述第一橫向加強筋組在所述軸向加強筋的兩側布置。
進一步地,每個所述第一橫向加強筋組均包括兩個第一橫向加強筋,且兩個所述第一橫向加強筋沿軸線方向上間隔的距離不小於2毫米。
優選地,所述第一橫向加強筋組與所述第一配合面齊平,且所述第一橫向加強筋的自由端具有倒圓角。
在該發明的一些實施例中,在軸向上每相鄰的兩個第一橫向加強筋組之間均設有所述第一過孔。
在該發明的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二流道的內表面上沿垂直於其軸線的方向相對的兩側上均設有多個第二橫向加強筋組,且所述第二流道的內表面上相對的兩側上的多個第二橫向加強筋交錯布置。
進一步地,每個所述第二橫向加強筋組均包括兩個第二橫向加強筋,且兩個所述第二橫向加強筋沿軸線方向上間隔的距離不小於2毫米。
優選地,所述第二橫向加強筋組與所述第二配合面齊平,且所述第二橫向加強筋的自由端具有倒圓角。
在該發明的一些實施例中,在軸向上每相鄰的兩個第二橫向加強筋組之間均設有所述第二過孔。
在該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半管的兩端均設有沿其周向延伸的第一工藝定位槽,所述第一流道位於兩個所述第一工藝定位槽之間,所述第二半管的兩端均設有沿其周向延伸的第二工藝定位槽,所述第二流道位於兩個所述第二工藝定位槽之間。
在該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流道的兩端與對應的所述第一工藝定位槽之間的距離在10毫米到20毫米的範圍內,且所述第二流道的兩端與對應的所述第二工藝定位槽之間的距離在10毫米到20毫米的範圍內。
在該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半管和所述第二半管中任一個至少一部分的截面形成為半圓形,所述第一過孔設在所述第一半管的弧形面上,所述第二過孔設在所述第二半管的弧形面上。
在該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半管的兩端分別設有第一上配合點和第一下配合點,所述第二半管的兩端分別設有第二上配合點和第二下配合點,所述第一上配合點和所述第二上配合點扣合,所述第一下配合點和所述第二下配合點對應扣合。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上配合點和所述第一下配合點均包括沿垂直於所述第一半管軸線的方向間隔布置的兩個卡凸,且所述第二上配合點和所述第二下配合點均包括設在所述第二管部上垂直於其軸線的方向上的兩側的兩個卡槽。
優選地,所述第一上配合點和所述第一下配合點沿軸線方向的尺寸不相同。
在該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半管上沿軸向的兩端均設有凸出所述第一配合面的凸台,且所述第一上配合點和所述第一下配合點分別布置在所述凸台上。
在該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半管包括主體和設在所述主體兩端的第一柱體和第二柱體,所述第一柱體內形成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半管與所述主體配合併位於所述第一柱體和所述第二柱體之間。
在該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半管的第一端設有沿軸向延伸並與所述第一流道間隔開的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半管的第一端設有沿軸向延伸並與所述第二流道間隔開的第二定位孔。
根據該發明第二方面的過濾裝置,包括:中心管,所述中心管為根據該發明第一方面的用於濾芯的中心管;上端蓋,所述上端蓋上設有第一導流管和第二導流管,所述上端蓋分別與所述第一半管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半管的第二端相連,且所述第一導流管插接到所述第一通孔內、所述第二導流管插接到所述第二通孔內;下端蓋,所述第一半管和所述第二半管的第一端分別與所述下端蓋相連。
根據該發明的過濾裝置,通過設定上述第一方面的用於濾芯的中心管,從而提高了過濾裝置的整體性能。
在該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半管的第一端設有沿軸向延伸並與所述第一流道間隔開的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半管的第一端設有沿軸向延伸並與所述第二流道間隔開的第二定位孔,所述下端蓋上設有第一定位管和第二定位管,所述第一定位管插接到所述第一定位孔內,所述第二定位管插接到所述第二定位孔內。

附圖說明

圖1是根據《用於濾芯的中心管和具有其的過濾裝置》實施例的用於濾芯的中心管的示意圖;
圖2是圖1中所示的第一半管的示意圖;
圖3是沿圖2中A-A線的剖視圖;
圖4是圖2中所示的第一半管的俯視圖;
圖5是圖1中所示的第二半管的示意圖;
圖6是沿圖5中B-B線的剖視圖;
圖7是圖5中所示的第二半管的另一個角度的示意圖;
圖8是圖1中所示的中心管沿第一工藝定位槽和第二工藝定位槽切割後的示意圖;
圖9是圖8中所示的中心管的剖視圖;
圖10是圖8中所示的中心管的俯視圖;
圖11是根據該發明實施例的過濾裝置的上端蓋的示意圖;
圖12是圖11中所示的上端蓋的剖視圖;
圖13是圖11中所示的上端蓋的仰視圖;
圖14是根據該發明實施例的過濾裝置的下端蓋的示意圖;
圖15是圖14中所示的下端蓋的剖視圖。
附圖示記:中心管100,第一半管1,主體11,第一流道111,第一過孔112,第一橫向加強筋組113,第一橫向加強筋1131,軸向加強筋114,第一工藝定位槽115,卡凸116,凸台117,第一凹槽118,第一柱體12,第一通孔121,定位槽122,第二柱體13,第一定位孔131,工裝卡口132,第二半管2,第二流道21,第二通孔22,第二過孔23,第二橫向加強筋組24,第二橫向加強筋241,第二工藝定位槽25,卡槽26,第二定位孔27,第二凹槽28,膜元件3,上端蓋200,第一導流管201,第二導流管202,定位凸緣203,第一限位筋204,環形密封槽205,下端蓋300,第一定位管301,第二定位管302,第二限位筋303,彈性定位件304。

權利要求

1.一種用於濾芯的中心管,其特徵在於,包括:第一半管,所述第一半管具有沿其軸向延伸的第一配合面,且所述第一配合面上開槽形成沿軸向延伸的第一流道,所述第一半管的第一端封閉且第二端具有與所述第一流道連通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半管的側壁具有與所述第一流道連通的第一過孔;第二半管,所述第二半管具有沿其軸向延伸的第二配合面,且所述第二配合面上開槽形成沿軸向延伸的第二流道,所述第二半管的第一端封閉且第二端具有與所述第二流道連通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半管的側壁具有與所述第二流道連通的第二過孔,所述第一半管和所述第二半管對接且所述第一配合面與所述第二配合面相對,所述第一半管和所述第二半管配合形成中空的直管狀;膜元件,所述膜元件設在所述第一半管和所述第二半管之間並分別封閉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於濾芯的中心管,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中至少一個的內表面上設有止抵所述膜元件的加強筋。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於濾芯的中心管,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流道的內表面上沿垂直於其軸線的方向相對的兩側上均設有多個第一橫向加強筋組,且所述第一流道的內表面上相對兩側的多個第一橫向加強筋組交錯布置。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用於濾芯的中心管,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流道的內表面上設有沿所述第一半管的軸向延伸軸向加強筋,多個所述第一橫向加強筋組在所述軸向加強筋的兩側布置。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用於濾芯的中心管,其特徵在於,每個所述第一橫向加強筋組均包括兩個第一橫向加強筋,且兩個所述第一橫向加強筋沿軸線方向上間隔的距離不小於2毫米。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用於濾芯的中心管,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橫向加強筋組與所述第一配合面齊平,且所述第一橫向加強筋的自由端具有倒圓角。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用於濾芯的中心管,其特徵在於,在軸向上每相鄰的兩個第一橫向加強筋組之間均設有所述第一過孔。
8.根據權利要求2-7中任一項所述的用於濾芯的中心管,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流道的內表面上沿垂直於其軸線的方向相對的兩側上均設有多個第二橫向加強筋組,且所述第二流道的內表面上相對的兩側上的多個第二橫向加強筋交錯布置。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用於濾芯的中心管,其特徵在於,每個所述第二橫向加強筋組均包括兩個第二橫向加強筋,且兩個所述第二橫向加強筋沿軸線方向上間隔的距離不小於2毫米。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用於濾芯的中心管,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橫向加強筋組與所述第二配合面齊平,且所述第二橫向加強筋的自由端具有倒圓角。
11.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用於濾芯的中心管,其特徵在於,在軸向上每相鄰的兩個第二橫向加強筋組之間均設有所述第二過孔。
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於濾芯的中心管,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半管的兩端均設有沿其周向延伸的第一工藝定位槽,所述第一流道位於兩個所述第一工藝定位槽之間,所述第二半管的兩端均設有沿其周向延伸的第二工藝定位槽,所述第二流道位於兩個所述第二工藝定位槽之間。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用於濾芯的中心管,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流道的兩端與對應的所述第一工藝定位槽之間的距離在10毫米到20毫米的範圍內,且所述第二流道的兩端與對應的所述第二工藝定位槽之間的距離在10毫米到20毫米的範圍內。
1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於濾芯的中心管,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半管和所述第二半管中任一個至少一部分的截面形成為半圓形,所述第一過孔設在所述第一半管的弧形面上,所述第二過孔設在所述第二半管的弧形面上。
1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於濾芯的中心管,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半管的兩端分別設有第一上配合點和第一下配合點,所述第二半管的兩端分別設有第二上配合點和第二下配合點,所述第一上配合點和所述第二上配合點扣合,所述第一下配合點和所述第二下配合點對應扣合。
16.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用於濾芯的中心管,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上配合點和所述第一下配合點均包括沿垂直於所述第一半管軸線的方向間隔布置的兩個卡凸,且所述第二上配合點和所述第二下配合點均包括設在所述第二管部上垂直於其軸線的方向上的兩側的兩個卡槽。
17.根據權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用於濾芯的中心管,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上配合點和所述第一下配合點沿軸線方向的尺寸不相同。
18.根據權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用於濾芯的中心管,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半管上沿軸向的兩端均設有凸出所述第一配合面的凸台,且所述第一上配合點和所述第一下配合點分別布置在所述凸台上。
1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於濾芯的中心管,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半管包括主體和設在所述主體兩端的第一柱體和第二柱體,所述第一柱體內形成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半管與所述主體配合併位於所述第一柱體和所述第二柱體之間。
2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於濾芯的中心管,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半管的第一端設有沿軸向延伸並與所述第一流道間隔開的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半管的第一端設有沿軸向延伸並與所述第二流道間隔開的第二定位孔。
21.一種過濾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中心管,所述中心管為根據權利要求1-20中任一項所述的用於濾芯的中心管;上端蓋,所述上端蓋上設有第一導流管和第二導流管,所述上端蓋分別與所述第一半管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半管的第二端相連,且所述第一導流管插接到所述第一通孔內、所述第二導流管插接到所述第二通孔內;下端蓋,所述第一半管和所述第二半管的第一端分別與所述下端蓋相連。
22.根據權利要求21所述的過濾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半管的第一端設有沿軸向延伸並與所述第一流道間隔開的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半管的第一端設有沿軸向延伸並與所述第二流道間隔開的第二定位孔,所述下端蓋上設有第一定位管和第二定位管,所述第一定位管插接到所述第一定位孔內,所述第二定位管插接到所述第二定位孔內。

實施方式

下面參考圖1-圖15描述根據《用於濾芯的中心管和具有其的過濾裝置》第一方面實施例的用於濾芯的中心管100。
如圖1所示,根據該發明第一方面實施例的用於濾芯的中心管100,包括:第一半管1、第二半管2和膜元件3。
具體地,如圖2和圖3所示,第一半管1具有沿其軸向延伸的第一配合面,且第一配合面上開槽形成沿軸向延伸的第一流道111,由此,可以便於第一半管1實現開模生產。第一半管1的第一端(例如圖3中所示的第一半管1的下端)封閉且第二端(例如圖3中所示的第一半管1的上端)具有與第一流道111連通的第一通孔121,第一半管1的側壁具有與第一流道111連通的第一過孔112。這樣,流體可以經第一過孔112收集流入第一流道111內,最終從第一通孔121內流出;當然,流體也可以經第一通孔121收集流入第一流道111內,最終從第一過孔112內流出。
如圖5-圖7所示,第二半管2具有沿其軸向延伸的第二配合面,且第二配合面上開槽形成沿軸向延伸的第二流道21,由此,可以便於第二半管2實現開模生產。第二半管2的第一端(例如圖6中所示的第二半管2的下端)封閉且第二端(例如圖6中所示的第二半管2的上端)具有與第二流道21連通的第二通孔22,第二半管2的側壁具有與第二流道21連通的第二過孔23。這樣,流體可以經第二過孔23收集流入第二流道21內,最終從第二通孔22內流出;當然,流體也可以經第二通孔22收集流入第二流道21內,最終從第二過孔23內流出。
如圖1所示,第一半管1和第二半管2對接且第一配合面與第二配合面相對,第一半管1和第二半管2配合形成中空的直管狀;膜元件3設在第一半管1和第二半管2之間並分別封閉第一流道111和第二流道21。
當中心管100工作時,第一半管1和第二半管2中的其中一個用於收集滲透物(例如過濾後的純水),另一個用於收集濃縮物(例如過濾出的雜質)或流入未過濾流體(例如原水)。在中心管100中,原水和純水均沿垂直於第一半管1和第二半管2的方向流動,以避免出現由於水流方向改變帶來的負面效果。
根據該發明實施例的用於濾芯的中心管100,通過採用第一半管1和第二半管2配合形成中心管100,並在第一半管1和第二半管2的配合面上分別開槽形成第一流道111和第二流道21,由此,可以簡化中心管100的結構,便於中心管100開模,從而實現中心管100的批量生產。
在該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參照圖2和圖5,第一流道111和第二流道21中至少一個的內表面上可以設有止抵膜元件3的加強筋,也就是說,可以僅在第一流道111內設有止抵膜元件3的加強筋,也可以僅在第二流道21中設有止抵膜元件3的加強筋,還可以在第一流道111和第二流道21內均設有止抵膜元件3的加強筋。由此,加強筋不僅可以對位於第一半管1和第二半管2配合面之間的膜元件3起到支撐作用,同時加強筋還可以提高第一半管1和第二半管2的強度。
例如在圖2和圖5所示的示例中,第一流道111和第二流道21的內表面內均設定止抵膜元件3的加強筋,以支撐膜元件3和提高第一半管1和第二半管2的整體強度。
在該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第一流道111的內表面上沿垂直於其軸線的方向相對的兩側上均設有多個第一橫向加強筋組113,且第一流道111的內表面上相對兩側的多個第一橫向加強筋組113可以交錯布置。由此,可以在保證第一流道111暢通的前提下,充分支撐位於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之間的膜元件3。
進一步地,如圖2所示,第一流道111的內表面上可以設有沿第一半管1的軸向(例如圖2中所示的上下方向)延伸軸向加強筋114,多個第一橫向加強筋組113在軸向加強筋114的兩側布置。由此,可以進一步提高對膜元件3的支撐效果,提高第一半管1的強度。
優選地,軸向加強筋114的自由端(例如圖2中所示的軸向加強筋114的內端)可以具有倒圓角,由此,軸向加強筋114可以在支撐膜元件3的前提下,降低流體在第一流道111內的流動阻力,保證第一流道111暢通,同時還可以避免損傷膜元件3。
優選地,如圖2所示,每個第一橫向加強筋組113均可以包括兩個第一橫向加強筋1131,且兩個第一橫向加強筋1131沿軸線方向上間隔的距離不小於2毫米。由此,可以在保證第一半管1強度的前提下,降低流體在第一流道111內的流動阻力,保證第一流道111暢通,同時還可以均勻支撐膜元件3,使膜元件3受力更加均勻。
優選地,如圖3所示,第一橫向加強筋組113可以與第一配合面齊平,且第一橫向加強筋1131的自由端(例如圖2中所示的第一橫向加強筋1131的內端)可以具有倒圓角,由此,第一橫向加強筋1131可以在支撐膜元件3的前提下,避免損傷膜元件3,使第一半管1的結構更加合理。
優選地,軸向加強筋114和第一橫向加強筋1131的厚度可以在1毫米到2毫米範圍內,由此可以在支撐膜元件3和提高第一半管1強度的前提下,減少流體在第一流道111內的流動阻力,保證第一流道111暢通。
在該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在軸向(例如圖2中所示的上下方向)上每相鄰的兩個第一橫向加強筋組113之間均設有第一過孔112,由此可以在提高第一半管1強度的前提下,使第一過孔112分布更加均勻合理。
在該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如圖5所示,第二流道21的內表面上沿垂直於其軸線的方向相對的兩側上均設有多個第二橫向加強筋組24,且第二流道21的內表面上相對的兩側上的多個第二橫向加強筋241可以交錯布置。由此,可以在保證第二流道21暢通的前提下,充分支撐位於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之間的膜元件3。
進一步地,如圖5所示,每個第二橫向加強筋組24均可以包括兩個第二橫向加強筋241,且兩個第二橫向加強筋241沿軸線方向上間隔的距離不小於2毫米。由此,可以在保證第二半管2強度的前提下,降低流體在第二流道21內的流動阻力,保證第二流道21暢通,同時還可以均勻支撐膜元件3,使膜元件3受力更加均勻。
優選地,如圖6所示,第二橫向加強筋組24可以與第二配合面齊平,且第二橫向加強筋241的自由端(例如圖5中所示的第二橫向加強筋241的內端)可以具有倒圓角。由此,第二橫向加強筋241可以在支撐膜元件3的前提下,避免損傷膜元件3,使第二半管2的結構更加合理。
優選地,第二橫向加強筋241的厚度可以在1毫米到2毫米範圍內,由此可以在支撐膜元件3和提高第二半管2強度的前提下,減少流體在第二流道21內的流動阻力,保證第二流道21暢通。
在該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如圖5所示,在軸向(例如圖5中所示的上下方向)上每相鄰的兩個第二橫向加強筋組24之間均設有第二過孔23。由此可以在提高第二半管2強度的前提下,使第二過孔23分布更加均勻、合理。
在該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第一半管1的兩端可以均設有沿其周向延伸的第一工藝定位槽115,第一流道111位於兩個第一工藝定位槽115之間,第二半管2的兩端均設有沿其周向延伸的第二工藝定位槽25,第二流道21位於兩個第二工藝定位槽25之間。當第一半管1和第二半管2裝配完成後,第一工藝定位槽115和第二工藝定位槽25平齊。由此,通過利用第一工藝定位槽115和第二工藝定位槽25定位,可以便於膜元件3的卷制,提高膜元件3的卷制效率,同時也限定膜元件3的最終尺寸。此外,在膜元件3卷制完成後,可以沿第一工藝定位槽115和第二工藝定位槽25切除中心管100的多餘的部分,從而進入下一步裝配工序。
進一步地,如圖2和圖5所示,第一流道111的兩端與對應的第一工藝定位槽115之間的距離可以在10毫米到20毫米的範圍內,且第二流道21的兩端與對應的第二工藝定位槽25之間的距離可以在10毫米到20毫米的範圍內。由此可以提高第一半管1和第二半管2的強度,使第一半管1和第二半管2的結構更加合理。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由於在裝配的過程中,在卷制膜元件3之後,第一工藝定位槽115和第二工藝定位槽25上下兩端需要切除之後再進行裝配,這樣,通過在第一工藝定位槽115和第二工藝定位槽25與第一流道111和第二流道21之間預留一定的間隙距離,可以提高切割後的第一半管1和第二半管2的端部的強度,提高中心管100的使用壽命。
在該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參照圖2和圖5,第一半管1和第二半管2中任一個至少一部分的截面可以形成為半圓形,也就是說,第一半管1的截面可以部分形成為半圓形,也可以全部形成為半圓形;第二半管2的截面可以部分形成為半圓形,也可以全部形成為半圓形。第一過孔112可以設在第一半管1的弧形面上,第二過孔23可以設在第二半管2的弧形面上。由此,通過第一半管1和第二半管2的配合,可以使中心管100形成中空的直管狀。
例如在圖2和圖5所示的示例中,第一半管1的中間段的截面形成為半圓形,第二半管2的全部截面形成為半圓形。當第一半管1和第二半管2的形成為半圓形的截面配合之後,可以形成為圓形結構,與傳統結構的柱狀中心管100結構類似,由此可以便於裝配,也可以更好地與其他傳統結構的設備進行配合。
在該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第一半管1的兩端可以分別設有第一上配合點和第一下配合點,第二半管2的兩端可以分別設有第二上配合點和第二下配合點,第一上配合點可以和第二上配合點扣合,第一下配合點可以和第二下配合點對應扣合,由此可以將第一半管1和第二半管2裝配在一起,提高第一半管1和第二半管2的裝配效率和裝配精度。
進一步地,如圖1所示,第一上配合點和第一下配合點均可以包括沿垂直於第一半管1軸線的方向間隔布置的兩個卡凸116,且第二上配合點和第二下配合點均可以包括設在第二管部上垂直於其軸線的方向上的兩側的兩個卡槽26。由此,通過卡凸116與卡槽26的配合,不僅可以進一步提高第一半管1和第二半管2的裝配精度和裝配效率,還可以提高第一半管1和第二半管2連線的可靠性。
優選地,參照圖1,第一上配合點和第一下配合點沿軸線方向(例如圖1中所示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可以不相同,由此可以實現第一半管1和第二半管2裝配時的防呆,避免第一上配合點與第一下配合點誤裝。
可選地,如圖2和圖5所示,第一上配合點上可以形成有第一凹槽118,第二上配合點上可以形成有第二凹槽28,由此,可以便於在裝配的過程中,快速識別第一上配合點和第一下配合點、以及第二上配合點和第二下配合點,防止裝錯,提高裝配效率。
在該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第一半管1上沿軸向的兩端均可以設有凸出第一配合面的凸台117,且第一上配合點和第一下配合點分別布置在凸台117上。由此可以便於第一半管1與第二半管2配合後可以形成間隙,以便於裝配膜元件3。
優選地,如圖1所示,沿垂直於第一半管1的軸線方向,卡凸116凸出凸台117的高度可以在1毫米至2毫米的範圍內,由此可以在形成膜元件3裝配間隙的前提下,避免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之間的間距過大,從而使中心管100的結構更加合理。
在該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第一半管1可以包括主體11和設在主體11兩端的第一柱體12和第二柱體13,第一柱體12內可以形成第一通孔121,第二半管2可以與主體11配合併位於第一柱體12和第二柱體13之間。這樣,在卷制膜元件3時,通過利用第一柱體12和第二柱體13可以將中心管100平穩地安裝在卷制機械中,由此可以實現卷制膜元件3的機械化生產,提高生產效率。
進一步地,如圖4所示,第一通孔121的內周壁上可以形成有沿第一通孔121軸向延伸的定位槽122,由此,在第一半管1與接頭等其他部件安裝的過程中,定位槽122可以便於連線時的定位,同時還可以與第二半管2進行區分識別,防止錯配。
在該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如圖3和圖6所示,第一半管1的第一端(例如圖3中所示的第一半管1的下端)可以設有沿軸向(例如圖3中所示的上下方向)延伸並與第一流道111間隔開的第一定位孔131,第二半管2的第一端(例如圖6中所示的第二半管2的下端)設有沿軸向(例如圖6中所示的上下方向)延伸並與第二流道21間隔開的第二定位孔27,由此,通過利用第一定位孔131和第二定位孔27與外部元件配合,可以對中心管100進行固定,提高中心管100安裝的可靠性。
可選地,如圖2所示,在第一半管1的第一端(例如圖2中所示的第一半管1的下端)還可以設定工裝卡口132,由此,在卷制膜元件3時,工裝卡口132可以用於中心管100與卷膜機械連線,將中心管100固定在卷膜機械上,並傳遞捲動的動力。
在該發明的一些實施例中,在卷制膜元件3之後,根據該發明實施例的中心管100,可沿第一工藝定位槽115和第二工藝定位槽25進行切割。例如,圖1為中心管100未切割前的示意圖,圖8-圖10為中心管100在卷制膜元件3後,沿第一工藝定位槽115和第二工藝定位槽25切割後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地,參照圖8-圖10,,膜元件3位於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之間,並將第一流道111和第二流道21分開,其中第一流道111分別與第一通孔121和第一過孔112連通,第二流道21分別與第二過孔23和第二通孔22連通,第一流道111和第二流道21中的其中一個收集滲物,另一個收集濃縮物或將未過濾的流體流入膜元件3。切割後的第一通孔121內有定位槽122,以便於區分第一半管1和第二半管2;切割口的第一通孔121和第二通孔22可與外部流體元件連線以延伸流道,也可以對中心管100進行固定;切割後的第一定位孔131和第二定位孔27可與外部元件配合,對中心管100進行固定。
根據該發明第二方面實施例的過濾裝置,包括上端蓋200、下端蓋300和根據該發明上述第一方面實施例的用於濾芯的中心管100。
具體地,如圖12所示,上端蓋200上設有第一導流管201和第二導流管202,上端蓋200分別與第一半管1的第二端(例如圖9中所示的第一半管1的上端)和第二半管2的第二端(例如圖9中所示的第二半管2的上端)相連,且第一導流管201插接到第一通孔121內、第二導流管202插接到第二通孔22內。由此,通過利用上端蓋200不僅可以將第一半管1的第一流道111和第二半管2的第二流道21外延,還可以對第一半管1和第二半管2在膜元件3中的位置起到固定限制作用。第一半管1和第二半管2的第二端(例如圖9中所示的第一半管1和第二半管2的下端)分別與下端蓋300相連,以固定中心管100。
根據該發明實施例的過濾裝置,通過設定上述第一方面實施例的用於濾芯的中心管100,從而提高了過濾裝置的整體性能。
在該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如圖13所示,第一導流管201的外周壁上可以形成有與第一通孔121內的定位槽122配合定位的定位凸緣203,通過定位凸緣203與定位槽122的緊密配合,可以形成防呆結構,便於在操作時快速識別第一通孔121和第二通孔22,防止錯配,提高裝配效率。
可選地,如圖13所示,上端蓋200的頂壁上可以形成有第一限位筋204,第一限位筋204可以用於限定密封膠,保證膜元件3與上端蓋200配合後的密封性,同時還可以提高膜元件3密封工序的效率。
可選地,如圖11所示,上端蓋200的上部的外周壁上可以形成有便於裝配使用的環形密封槽205。
在該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參照圖9並結合圖15,第一半管1的第一端(例如圖9中所示的第一半管1的下端)可以設有沿軸向(例如圖9中所示的上下方向)延伸並與第一流道111間隔開的第一定位孔131,第二半管2的第一端(例如圖9中所示的第二半管2的下端)可以設有沿軸向(例如圖9中所示的上下方向)延伸並與第二流道21間隔開的第二定位孔27,下端蓋300上設有第一定位管301和第二定位管302,第一定位管301插接到第一定位孔131內,第二定位管302插接到第二定位孔27內。由此,不僅可以使下端蓋300與第一半管1和第二半管2形成緊密配合,還可以對中心管100起到限定固定的作用。
進一步地,如圖14所示,第一定位管301和第二定位管302可以關於下端蓋300的中心點對稱,這樣,在裝配下端蓋300時,第一定位管301也可以插入第二定位孔27中,第二定位管302可以插入第一定位孔131中,由此可以提高裝配效率。
在該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如圖14所示,下端蓋300的底壁上可以形成有多個第二限位筋303,第二限位筋303可以用於限定密封膠,保證膜元件3與下端蓋300配合後的密封性,同時還可以提高膜元件3密封工序的效率。
在該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如圖14所示,下端蓋300的外周壁上形成有多個彈性定位件304,多個彈性定位件304沿下端蓋300的周向均勻間隔分布,彈性定位件304具有一定的彈性橫向變形能力,由此可以保證下端蓋300的裝配性。
下面將參考圖1-圖15描述根據該發明一個具體實施例的過濾裝置。
過濾裝置包括中心管100、上端蓋200和下端蓋300。
具體地,如圖1所示,中心管100形成為第一半管1和第二半管2組成的圓柱形結構,膜元件3設在第一半管1和第二半管2之間。
如圖2所示,第一半管1包括主體11和設在主體11兩端的第一柱體12和第二柱體13,主體11的截面形成為半圓形、且具有沿其軸向延伸的第一配合面,第一配合面上開槽形成有沿軸向延伸的第一流道111。第一流道111的內表面設有軸向加強筋114和多個第一橫向加強筋組113,多個第一橫向加強筋組113沿軸向加強筋114的兩側交錯布置。每個第一橫向加強筋組113均包括兩個鄰近設定的第一橫向加強筋1131,兩個第一橫向加強筋1131的間距不小於2毫米。第一橫向加強筋1131和軸向加強筋114的寬度均在1毫米~2毫米之間,且第一橫向加強筋1131和軸向加強筋114的自由端具有倒圓角。
如圖2-圖4所示,第一半管1的側壁上、每相鄰的兩個第一橫向加強筋組113之間均設有第一過孔112,第一過孔112與第一流道111連通。第一半管1的上端形成有貫穿第一柱體12並與第一流道111連通的第一通孔121。第一通孔121的內周壁上形成有沿其軸向延伸的定位槽122。第一半管1的下端形成有與第一流道111間隔開的第一定位孔131,第一半管1的下端進一步形成有將中心管100安裝至卷膜機械上的工裝卡口132。
如圖2和圖3所示,第一半管1的兩端均形成有沿其周向延伸的第一工藝定位槽115,第一流道111位於兩個第一工藝定位槽115之間,且第一流道111的兩端與對應的第一工藝定位槽115之間的距離在10毫米~20毫米之間。主體11的兩端均設有凸出第一配合面的凸台117,第一上配合點和第一下配合點分別形成在上下兩端的凸台117上。第一上配合點和第一下配合點上均形成有兩個間隔設定的卡凸116,卡凸116凸出凸台117高出1毫米~2毫米,且第一上配合點的卡凸116與第一下配合點的卡凸116尺寸不同。第一上配合點上進一步形成有便於快速識別裝配的第一凹槽118。
如圖5-圖7所示,第二半管2的截面形成為半圓形、且具有沿其軸向延伸的第二配合面,第二配合面上開槽形成有沿軸向延伸的第二流道21。第二流道21的內表面設有多個第二橫向加強筋組24,多個第二橫向加強筋組24沿垂直於其軸線的方向相對的兩側交錯布置。每個第二橫向加強筋組24均包括兩個鄰近設定的第二橫向加強筋241,兩個第二橫向加強筋241的間距不小於2毫米,第二橫向加強筋241的寬度均在1毫米~2毫米之間、且其自由端具有倒圓角。
如圖6所示,第二半管2的側壁上、每相鄰的兩個第二橫向加強筋組24之間均設有第二過孔23,第二過孔23與第二流道21連通。第二半管2的上端形成有與第二流道21連通的第二通孔22。第二半管2的下端形成有與第二流道21間隔開的第二定位孔27。
如圖5所示,第二半管2的兩端均形成有沿其周向延伸、並與第一工藝定位槽115相對的第二工藝定位槽25,第二流道21位於兩個第二工藝定位槽25之間,且第二流道21的兩端與對應的第二工藝定位槽25之間的距離在10毫米~20毫米之間。第二半管2的兩端形成有第二上配合點和第二下配合點,第二上配合點和第二下配合點上形成有與卡凸116卡合的卡槽26。如圖7所示,第二上配合點上進一步形成有便於快速識別裝配的第二凹槽28。
如圖11-圖13所示,上端蓋200的頂壁上設有向下延伸的第一導流管201和第二導流管202,第一導流管201的外周壁上設有定位凸緣203,上端蓋200的頂壁上進一步設有用於限定密封膠的第一限位筋204。上端蓋200的外周壁上形成有便於裝配使用的環形密封槽205。
如圖14和圖15所示,下端蓋300的底壁上設有向上延伸的第一定位管301和第二定位管302,第一定位管301和第二定位管302關於中心點對稱。下端蓋300的底壁上形成有多個用於限定密封膠的第二限位筋303。下端蓋300的外周壁上形成有多個保證其裝配性的彈性定位件304。
在裝配的過程中,先將第一上配合點和第二上配合點、以及第一下配合點和第二下配合點卡和,此時,第一工藝定位槽115和第二工藝定位槽25平齊。將第一半管1和第二半管2安裝在卷膜機械上,將膜元件3卷制在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之間,並使膜元件3完全覆蓋第一工藝定位槽115和第二工藝定位槽25之間。膜元件3卷制完成後,沿第一工藝定位槽115和第二工藝定位槽25切割中心管100。圖8-圖10為膜元件3卷制完成後切割後的中心管100的結構示意圖。
在上端蓋200的頂壁和下端蓋300的底壁上填充密封膠,將上端蓋200的第一導流管201和第二導流管202分別插入圖9中所示的第一通孔121和第二通孔22內,此時,第一導流管201外的定位凸緣203與第一通孔121內的定位槽122配合,並利用密封膠將上端蓋200固定在中心管100上,完成對膜元件3的上端的密封工序。將下端蓋300的第一定位管301和第二定位管302分別插入圖9中所示的第一定位孔131和第二定位孔27中,利用密封膠將下端蓋300固定在中心管100上,從而完成膜元件3的下端的密封工序。
根據該發明實施例的過濾裝置,通過採用有第一半管1和第二半管2組合而成的中心管100,由此可以簡化中心管100的結構,便於中心管100的開模,實現中心管100的批量生產,從而提高中心管100的生產效率。此外,根據該發明的中心管100適於安裝在卷制機械上,由此可以實現膜元件3卷制的機械化生產,提高膜元件3的卷制效率。

榮譽表彰

2021年11月,《用於濾芯的中心管和具有其的過濾裝置》獲得第八屆廣東專利獎銀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