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吃茶

用心吃茶

《用心吃茶》是2009年1月1日中國物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胡付照,顧琴。本書主要記載作者與其弟子用心吃茶,靜心品味紫砂壺藝的心路歷程,也是經過潛心鑽研而對從事茶文化和紫砂壺藝文化教學研究的總結。

基本介紹

  • 書名:用心吃茶
  • ISBN:9787504728869
  • 頁數: 275頁 
  • 出版社:中國物資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年1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編輯推薦,作者簡介,目錄,序言,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用心吃茶》作者是一位大學教師,這本《用心吃茶》,是師生共同的對茶道壺道體悟的思想火花。一小節,一小段,各成一體,或評或述,時有不同,文之美,情之真,處處打動人。是交流,是傾訴,是把讀者作為最親近的朋友,以平實的語詞,娓娓將茶的美味,壺的性情道來。

編輯推薦

取壺或杯盞,放茶葉,倒水沖泡,喝茶,這是平常人飲茶的習慣辦作。而《用心吃茶》,是帶著思悟去感受茶之味,藝之美,壺之道,感受為人之道,習茶之悟。作者在江南習茶弘道十年不輟,十年來,經受茶文化、壺文化薰陶的學子超過五千人,這是真心愛茶讀壺的師生共築的茶道壺道的思悟雅集,燈下伴讀,也許能給您紛忙的人生旅途帶來片刻清靜,分享,一段和諧美好的茶韻時光……

作者簡介

胡付照,安徽省懷遠畏龍亢人。工學碩士。現任教於江南大學商學院,兼任江南大學食品文化研究所項目研究員、江南大學旅遊與生態環境研究中心項目研究員。
1997年本科畢業於安徽財經大學商品學專業;2000-2002年進修於蘇州大學工商管理研究生班;2007年江南大學食品貿易與文化碩士研究生畢業。
主要研究茶文化、紫砂壺藝文化、旅遊文化與規劃、行銷策劃及企業管理文化等。近年來,公開發表學術砑究論文十餘篇;已出版《茶葉商品與文化》著作一部,參編《現代企業管理》、《食品文化概論》、《生態導遊員基礎教程》(茶與旅遊篇)著作三部;主持和參與科研課題二十多項,其中旅遊規劃項目十多個,主要負責項目發展戰略規劃、形象策劃、行銷策劃、文化品牌策劃等方面的項目課題研究。
在和茶、壺日日交流中,以“,日日能證得一杯茶的真味”為理想,快樂從教,靜心科研,奉獻學者的一份勤勞與責任。
顧琴,江蘇省無錫市人。江南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無錫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南京印社社員、無錫國畫院畫師。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美術系書法專業,文學學士;古書畫鑑定專業,文學碩士;21308年就讀於上海大學藝術研究院,藝術學博士生。
書法精草隸、小楷;擅長現代圖形印“畫印”。作品曾參加“全國第七屆書法篆刻展”、“全國第四屆篆刻展”、“全國婦女書法展”、“中日篆刻家邀請展”等全國專業展。
具有多年豐富的書法、篆刻藝教經驗。1999年、2008年獲江蘇省優秀指導教師獎、2007年獲“榮智權獎教金”。
出版有印著《畫印尋意》、書法教程《袁安碑》;曾在專業學術期刊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書法、篆刻作品見諸於書法專業雜誌;曾參加中國當代篆刻藝術大展論壇學術研討會;曾隨書法家代表團訪問日本舉辦書法聯展並進行相關學術交流。
本書的篆刻藝術作品、封面書法、各篇名題字及插畫作品、論文《吃茶·印譚》、《關於藝術人的印記》等為顧琴老師為本書所作,請查閱目錄賞鑒。

目錄

弘道有悟篇
·茶品美味
·茶具溫暖
·茶道正心
·茶事隨緣
習茶心得篇
·品茶有悟
·刻陶心語
·思悟壺道
·文化追思
品茶鑒壺篇
·茶之探源
·選茶隨性
·擇具適心
·辨水調火
·藝道無邊
·清明茶境
·吃茶·印譚
關於藝術人的印記
附錄:《茶藝師國家職業標準》工作技能要求的相關內容
·後記

序言

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乃是教師最為得意之事;在教學中有心得而可奉獻則更是愜意之事;如若學生與教師相互呼應均有體會之言,同台並述,則更為盛事。放在我面前的這本((用心吃茶》一書就是一件盛事的記錄,豈不令人擊節稱賞!
本書作者是一位大學教師,這本書記載他與他的弟子用心吃茶,靜心品味紫砂壺藝的心路歷程,也是經過潛心鑽研而對從事茶文化和紫砂壺藝文化教學研究的總結,是師生共同的對茶道壺道體悟的思想火花。一小節,一小段,各成一體,或評或述,時有不同,文之美,情之真,處處打動人。是交流,是傾訴,是把讀者作為最親近的朋友,以平實的語詞,娓娓將茶的美味,壺的性情道來。
知茶之品,品茶之味者不少,可是既知茶之情性,又能探求茶之背後所隱含的文化者少之又少;進而又能說壺與茶之關係者似又少之又少;既說壺藝與茶,又懂得現代經營理念者少之又少;講壺藝而知壺之生產,又與造壺藝師有深層交往者少之又少,而本書作者卻是這少之又少者之一,這當然決定了本書的價值。
茶是飲料,是用來喝的,這是淺顯得幾乎盡人皆知的常識,何以說是“用心吃茶”?作者是用心吃茶的人,吃到春天的綠茶,便會體味到春色盎然,感覺到春之喜悅在品茶者臉上蕩漾。單只是烏龍茶,作者就可以體味到鐵觀音茶之天生的清香;武夷岩茶之特殊岩韻,豈不是用心在吃茶?作者無論到蘇州,蒞蘇北,游杭州,考察石台、祁門……都在尋覓好茶,都不忘了解當地茶館的風格和行銷狀況,都在研究茶之於人,品味一方水土之於一方人,這豈不是用心在吃茶?他珍愛的茶具是泥做的,但是在他的眼裡、心裡,卻是一個個充滿著靈性和個性的朋友,面對時常會有一種莫名的感動和快樂,頓覺精神得到自由,豈不是用心在吃茶進而因物及物?面對紫砂,作者修為的是一種心境,一種泰然處之的靜,而不是心驚之動。茶是物,壺是器,體物以明志,借器而味真,方是作者寤寐求之者。到此,便了,所謂“用心吃茶”,乃是於吃茶時體悟一種精神境界, “是一種帶著思悟去感受茶之味,藝之美,壺之道,感受為人之道,習茶之悟”。
壺本是一抔土砂,可是經過壺藝師的精巧加工,而成為一件藝術品。依茶選水,擇壺而沏,對於吃茶而言,竟是如此的重要,真是不學不知道,得“道”莫忘掉。中國人最深的莫過於鄉土觀念,何者為鄉?就是那一方水土啊!那一抔土,竟然是與故鄉混為一體的感情替代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