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信息顛覆世界》是我國傳播學者畢研韜教授的專業隨筆集,2007年9月由【香港】合一文化出版社出版公開出版。
基本介紹
- 書名:用信息顛覆世界
- 又名:Reconstruct the World with Information
- 作者:畢研韜
- ISBN:978-988-99988-1-3
- 類別:新聞與傳播
- 頁數:264
- 定價:HKD 36
- 出版社:【香港】合一文化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年9月
- 開本:890x1240 1/32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自序,書評,
內容簡介
戰爭宣傳與競選政治是傳播學誕生的兩大動因。傳播學是一門實戰性極強的套用學科,是一種攻防兼備的謀略藝術。本書試圖以通俗的語言和大量的事例揭示傳播學固有的建設力和破壞力,闡釋傳播學蘊含的韜略智慧。
作者簡介
畢研韜,男,山東新泰人,先後在[中國]曲阜師範大學和[英國]Coventry University學習,目前在歐洲研修政治傳播學。兼任[香港]經緯出版社總編輯、《香江評論》(季刊)主編、Global Unification中國事務主管、合一文化聯盟顧問、“關愛生命萬里行活動“顧問。主要研究興趣:國際傳播、政治傳播、文本分析。
自序
“用信息顛覆世界”是我的學生徐雅文為“傳播學”設計的廣告語,我很喜歡,因為這七個字揭示了傳播學的三大特徵:一,傳播學是一門套用學科;二,傳播的動機是“顛覆”即重塑目標客群心目中的“世界圖景”;三,傳播者的唯一工具是“信息”。傳播學的起源與發展都證實了這一見解。
傳播學傳入中國已有二十多年,它在中國的發展一度非常迅速。但傳播學在中國的普及卻相對滯後,其價值與威力也遠未被國人了解。原因之一是,中國的部分傳播學者為理論而理論,為學術而學術,卻不敢直面“現實”。既然傳播學是一門套用學科,那么能否有效地指導人類的傳播實踐便是檢驗其價值的唯一標準。原因之二是,國內學者對傳播學學科功能的認識存在偏差。傳播學不僅可用於建設和行銷,還可用於破壞和攻擊。傳播學的威力與魅力就在這“破”與“立”的矛盾運動中展現出來。傳播學還是一種方法論,它提供了看待世界的新思維、新視角,讓我們看到了先前熟視無睹的“風景”。
……。愛黨、愛國不僅僅需要熱情,更需要智慧。放眼望去,那些打著“愛黨”“愛國”旗號“害黨”“誤國”的事還少嗎?!
本書收錄的是筆者這幾年間撰寫的部分時評。遺憾的是,部分調查報告、政策建議卻未能收錄進來。筆者力圖將自己在英國所學與中國的實際相結合,試圖以個人的微薄之力展示傳播學的強大生命力,希望能為祖國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盡一份傳播學者的歷史責任。如果此書能昭示出筆者對祖國的忠誠與熱愛,能讓筆者因此結識幾位良師益友,能引發一些同仁的思考,筆者便阿彌陀佛了。
最後,感謝[香港]合一文化出版社及數位好友的鼎力支持。沒有他們強烈的歷史責任感、勇於創新的精神和敢負責任的魄力,這部純粹的學術文集或許就真的夭折了。
智者自智,仁者自仁。是為序。
畢研韜
2007年6月26日 于海之南
書評
傳播的動機是顛覆 ——評《用信息顛覆世界 》
何謂傳播學?傳播學的價值何在?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正制約著傳播學在中國的發展。傳播學者畢研韜在其新著《用信息顛覆世界》中指出,「傳播學是一門實戰性極強的套用學科,是一種攻防兼備的謀略藝術。」作者在序言中進一步指出:傳播學是一門套用學科;傳播的動機是「顛覆」,即重塑目標客群心目中的「世界圖景」;傳播者的唯一工具是「信息」。傳播學的起源與發展都證實了這一見解。
傳播學在中國的發展一度非常迅速,但目前在中國的普及卻十分緩慢,其價值與威力也遠未被世人所瞭解。畢研韜分析說,中國的部份傳播學者習慣於紙上談兵,為學術而學術,卻不敢直面「現實」,不敢或無力探討傳播學對人類實踐的指導價值。傳播學因困於象牙塔內而無法展示其盎然的生命力。與此同時,部份學者視野過於狹窄,對傳播學功能的認識存在偏差。傳播學不僅可用於建設和行銷,還可用於破壞和攻擊;片面突出其建設力而忽視其破壞力,絕非科學的態度。
《用信息顛覆世界》是作者的自選集,分政治傳播、大眾傳播、國際傳播.全球傳播、文化傳播、菩提樹.傳播心和書評六章。書中不僅剖析了中國的外交策略、媒體政策、管治模式,還收錄了部份政策建議和調查報告。作者「試圖以通俗的語言與大量的事例揭示傳播學固有的建設力和破壞力,闡釋中西合璧的韜略智慧」。此書也是作者將傳播學本土化的初步嘗試。但由於某些原因,這部原本要在中國內地出版的純粹學術文集,最後卻改在了香港出版發行。
更讓筆者欽佩的是,作者在序言中開篇就點明, 「『用信息顛覆世界』是我的學生徐雅文為『傳播學』設計的廣告語」。作者這種尊重學生智慧成果、樂於提掖後學的做法,頗值得當今中國學術界深思。
作者雖生於中國長於中國,但其研修西方語言文化已近三十年,加上在英國留學的經歷,使作者具備了一定的國際化思維,能夠站在中西文化的結合部觀察世界,提出既符合中國國情又符合國際慣例的建議來。但願畢研韜先生能為中國的發展與世界的和平,做出更大的貢獻。
馮薈潔 南方出版社編輯
(原載[香港]《傳媒透視》2007年9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