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科關停潮

產科關停潮

產科關停潮,是媒體用來形容醫院產科正在經歷著“停診”、“關閉”、人員“分流”、“失業”的社會現象。2022年,全國關閉了十幾家醫院產科,2024年一季度已經先後有3家醫院發出產科停診公告。

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教授、婦產科專家段濤發出“救救產科”的呼籲,“如果不改變現狀,產科整個學科可能真的就塌方了。”呼籲的背後,是“二胎政策”實行後第7年,中國少了的近1000萬分娩量,和不斷被系統擠壓出逃,或者說,無處可逃的產科科室和產科醫生。

如何應對和維持產科服務,成為越來越多醫院面臨的難題,而建立功能齊全、服務優質、技術精湛的產科則是長遠之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產科關停潮
  • 發生時間:2022年(起)
  • 現象表現:出生率下降,產科遇冷
產科困境,關停經過,專家呼籲,專家建議,社會評價,

產科困境

  • 出生率下降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2年末全國人口為141175萬人,比上一年末減少85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6‰,這是我國人口自1962年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2016年,是產科分娩量最高潮的時候,社會在一種亢奮的“全面二孩”的氛圍里,2016年分娩量達1786萬。然而生孩子很快從一床難求變成一個人的“包場”。2017年開始,每年跌個10%左右。到2023年公開報導的分娩量是902萬,少了將近1000萬。
床位是在放開生育之後,政府出面要求醫院加出來的,現在分娩量少了,床還在。但這些床創造不出更多的價值,產科門診診室的數量和產科床位數量,在一天天變得更少。
  • 產科遇冷
產科困境不止於出生率。開設產科是一件不划算的事,收費低,運行成本高。對於24小時不眠的科室來說,一個孕婦在深夜中突然分娩,意味著至少要配著兩個產房醫生、一個麻醉醫生、一個新生兒科醫生、兩到三個護士。在現行醫療考核體系中,國家衛健委對三級公立醫院的綜合考核(國考)強調疑難複雜病例處理能力,如CMI指數和四級手術比例等。但是產科的CMI指數很低——越是正常分娩,CMI指數越低,只有可憐的不到1。產科的四級手術更是罕見,比罕見病還要罕見。這與鼓勵保障母嬰安全、降低剖宮產率的婦幼保健體系發展方向相矛盾,給產科帶來壓力。
留不住年輕人的科室,是沒有未來的。病人量越少、新的產科醫生越學不到東西,他們能接觸到的臨床案例,正在急劇萎縮。

關停經過

產科已經進入了下行的通道,難說會何時見底。這距離2016年的出生人口高峰(指2000年以來),才不過八年的光景,產科就經歷了從擴張到被砍掉的“塌方”過程。
2022年,全國關閉了十幾家醫院產科。
2023年,在產科關停的名單上,又增添了浙江嘉興平湖市中醫院、廣州新造醫院、浙江溫州蒼南縣中醫院、廣西來賓市武宣縣祿新鎮中心衛生院、江蘇新沂市婦幼保健計畫生育服務中心、浙江寧波鄞州二院。
2024年
2月1日起,定南南方中西醫結合醫院經醫院院長辦公會研究決定並報定南縣衛生健康委批准,該院助產技術服務停止開展,並按檔案精神不再開具《人口出生醫學證明》,不再開展孕期四維彩超診斷及產前篩查業務。同日,浙江江山市中醫院宣布,根據醫院產科業務實際情況,本院不再開展產科(平產、剖宮產)業務。
3月11日,江西贛州市第五人民醫院公告稱,該院停止產科服務。

專家呼籲

2024年2月28日,知名婦產科專家、同濟大學附屬第一婦嬰保健院教授段濤在微博就產科發展問題公開呼籲:“救救產科吧!你們擔心的是生娃的人少了,我擔心的是產科學科的塌方。”,這句振聾發聵的話引起了無數醫生的深思和共鳴,獲得了上萬的點讚。
產科關停潮
2024年段濤發布關於產科發展問題的微博

專家建議

產科的發展,要從粗放式管理向科學管理和精益管理轉型。段濤總結出產科轉型發展的三個方向:改善客戶體驗,學科建設,口碑/品牌/IP的打造。
改善客戶體驗。需要整個醫護和管理團隊要改變自己的認知、心智和行為。
學科建設。在產科分娩量持續下降的今天,有可以為患者創造價值的能力,能解決別人無法解決的問題,才是王道。產科的學科建設強調系統規劃,按照專科-亞專科-專病的層次設計,落地執行的時候則是要從專病開始,專病建設即創造差異性和唯一性,讓你成為得了這個病的患者的首選。
口碑/品牌/IP打造。單純靠產品和服務的功能性已經不足以滿足民眾的需求,還需要講究顏值、個性與體驗。

社會評價

一句話,產科關停不是一件小事,要科學決策、謹慎對待,確保助產服務可及性,特別是公立醫療機構要承擔兜底責任。(澎湃新聞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