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液結構調整

產液結構調整

產液結構調整是指通過已有的產液資料對單井、分類井、全油田井的產液情況進行分析,確定油井合理的產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產液結構調整
  • 外文名:The production structure adjustment
  • 目標:提高採收率
  • 學科:石油工程
  • 內容:單井、分類井、全油田井
  • 套用:勝利油田等
簡介,主要內容,在勝坨油田三區坨七斷塊的套用,產液結構分析,配套工藝,調整效果,

簡介

產液結構調整是一項很複雜的工程, 它不僅涉及到油藏工程研究, 而且也涉及到採油工藝技術。在結構調整中必須充分發揮調整井、分層注水、分層堵水、分層壓裂和優選油井工作制度等各種措施的作用。要搞好結構調整, 首先要搞清不同油層的注水狀況、開採狀況以及地下油、水分布狀況, 掌握不同油井不同油層的生產能力、含水率和壓力變化,在這個基礎上研究油田的各種潛力。這些潛力是油田實現結構調整、穩油控水的基本條件。
在了解油田的潛力後, 就可以著手編制油田進行注水、采液、含水結構和穩油控水的總體方案。在結構調整最佳化目標的控制下, 就可以進行產液結構調整。

主要內容

1 . 全油田分區的產液結構調整
將全油田總的年產油量目標, 按每區的含水率、采出程度、剩餘可采儲量採油速度、潛力的分布和調整井的部署等, 分配到每個區, 確定分區的年產液目標。
2 . 分類井的產液結構調整
在滿足分區年產油量目標的前提下, 根據基礎井網和不同時期投入的調整井的含水率和開採狀況, 調整分類井的產液和含水結構。
3 . 單井結構調整
根據每類井確定的具體目標, 把各種措施落實到每類井的每口井上, 進行每類井井間的注水、采液和含水結構的調整。
整個油田產液結構調整最佳化的關鍵, 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最佳化好基礎井網的產液量和產油量。從生產實踐中得到兩方面的認識: 一是不能只注意調整井的投產和產量的接替,而忽略基礎井網的調整。這種做法雖然全區能實現穩產, 在有調整井投產前提下, 可以穩產甚至還能增產, 全區含水上升率也能得到有效控制, 但往往由於整個工作重點, 過分集中在新井投產上, 基礎井網的油量明顯下降, 含水率仍繼續上升, 影響基礎井網本身開發效果的提高; 二是在調整井接替基礎井網的部分產油量以後, 不能過多強調基礎井網的穩產, 而忽略了基礎井網的控水工作。這種做法在調整初期可以使全區含水率下降一個台階, 但是由於基礎井網下降一個台階以後, 仍主要採取提液的方法來保持穩產, 全區含水率和產液量仍然迅速增長。
因此在進行注水產液結構調整時, 對基礎井網既不能放鬆調整工作, 又不能只重視控制產油量的遞減, 而忽略控制含水率的上升。應該在充分做好平面調整的基礎上, 努力控制產油量的遞減和含水率的上升, 使基礎井網的控水工作建立在不斷改善其開發效果的基礎上進行。油田在高含水期尤其高含水後期進行注水產液結構調整的最佳化目標應該是: 在不斷改善基礎井網的開發效果的條件下, 保持全油田產油量的穩定和產液量少量增長。

在勝坨油田三區坨七斷塊的套用

產液結構分析

坨七斷塊沙二段位於勝坨油田三區, 1964 年試油投產, 1990 年進入特高含水開採期。該斷塊含油麵積大, 斷層多, 油層多, 層間差異大, 特別是經過電泵、大泵的強采, 使得高滲透主力層單元含水特高, 采出程度高; 低滲透非主力層單元能量低, 機械採油方式及產液構成極不合理。該斷塊經過30 年的開發, 到1992 年底, 不同類型油層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一類油層采出程度高, 含水高, 平面上油層水淹特別嚴重, 電泵比例偏高, 電泵、大泵提液效益差;
二類油層因油層滲透率低, 水井吸水狀況差, 油層能量低,電泵、大泵提液受到一定限制, 油層生產潛力得不到充分發揮;
三類油層油砂體形態變化大, 儲量分散, 井網控制程度差, 注采對應率低, 油層能量低。
針對以上問題, 自1992年開始, 在對油藏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 實施了以配套工藝為手段的產液結構調整, 巨觀控制含水上升率, 減緩自然遞減率。

配套工藝

產液結構調整是針對儲層出現的主要矛盾, 採用配套工藝技術措施, 減少高含水井的產液量, 增加低含水井的產液量, 從而實現降水穩油, 改善開發效果。
(1) 合理調整電泵井布局, 保證井點液量分布均衡, 改善整體開發效果。1~3 主力油層綜合含水率高達94 . 5% , 電泵單井產油量低於區塊平均產油量, 電泵井生產效益較差。為了提高電泵井效益, 減少耗水量, 對產油量低於7 t/ d 的低效電泵井採取拔電泵或改層生產。
(2) 最佳化電泵排量結構。為了使井點液量增長更適應地層條件, 進一步最佳化硬體結構配置, 一是實驗套用了50 m/ d、100 m/ d 的小排量電泵; 二是推廣了200~250 m/ d 中等排量電泵。
(3) 配套發展有桿泵採油工藝, 擴大套用領域, 增大排液能力。
(4) 搞好提液井的油層保護。提液井由於采液強度大, 地層出砂和破壞儲層結構是主要矛盾, 為了防止出砂, 必須防止砂粒由地層向井筒運移。可採用低傷害高效固砂穩定劑來防止砂粒運移。

調整效果

通過3 年的產液結構調整, 區塊開發形式出現了明顯好轉, 主要表現在: 不同類型的油層產液結構基本趨於合理; 電泵井數比例增長速度得到控制; 特高含水井點含水穩中有降; 自然遞減、綜合遞減明顯減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