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毒微生物(toxigenic microorganism)是2012年公布的微生物學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產毒微生物
- 外文名:toxigenic microorganism
- 所屬學科:微生物學
- 公布時間:2012年
產毒微生物(toxigenic microorganism)是2012年公布的微生物學名詞。
產毒微生物(toxigenic microorganism)是2012年公布的微生物學名詞。定義能產生對宿主有損傷性物質的微生物。出處《微生物學名詞》第二版。1...
粘附是微生物定殖(colonization)的基礎,也是細菌致病感染的先決條件之一。凡具有粘附作用的細菌結構成分,統稱為粘附素或定居因子(colonizationfactor)。通常是細菌表面的一些大分子結構成分,主要是革蘭氏陰性菌的菌毛,其次是非菌毛粘附素...
腸產毒性大腸埃希氏菌 腸產毒性大腸埃希氏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是2012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微生物學名詞。定義 產生熱穩定毒素和(或)熱不穩定毒素的大腸埃希氏菌。出處 《微生物學名詞》第二版 ...
《微生物在有毒赤潮藻產毒中的作用研究》是依託廈門大學,由鄭天凌擔任項目負責人的專項基金項目。項目摘要 本申請項目針對當前赤潮研究中的難點與疑點―甲藻麻痹性貝毒(PSP)的來源及共附生菌對其調控作用問題,採用申請者已成功獲得的無菌...
1989年,美國FDA批准A型肉毒毒素(商品名BOTOX)作為第一個微生物套素臨床藥物上市。數年後英國、中國也推出同類產品。BOTOX等肉毒毒素產品已成為斜視、眼瞼痙攣、面肌痙攣、頸部肌張力障礙等疾病的一線治療藥物。2002年BOTOX美容除皺適應症...
該細菌是抗菌物質中毒和一般營養不良時成為次級的微生物區系的主要細菌。因乳製品和肉類的腐敗而出現的中毒,認為多由此類細菌引起,原因是葡萄球菌在增殖過程中可產生腸毒素(enterotoxin)。這種毒素的生物活性在於能刺激嘔吐中樞產生催吐...
白喉桿菌在缺乏鐵的條件下產毒素量達到較高水平。一些產芽胞細菌分泌毒素往往在芽胞形成時,因該時最終導致細菌裂解,細胞質中蛋白質包括毒素隨之釋放。例如所有梭菌屬菌產毒都是這種方式。在生物機體中,像傷口污染,有些細菌在生長過程中...
已確定的產毒最高的物種是溝鞭藻類,是赤潮的致病微生物。此外,在淡水和海水河魨魚、兩棲類動物(斑蟾)、紅藻類和從甲藻細胞中分離出來的細菌。這些藻類產生的毒素,通過食物鏈蓄積於濾食性貝類、魚、蝦、蟹等水產品中,如貽貝、石房...
影響麴黴菌生長繁殖及產毒的因素有很多,與食品關係密切的主要有水分、溫度、食品基質、通風條件等。水分 水分是微生物生存不可或缺的,食品中水分以結合水和游離水兩種狀態存在,結合水存在於食品的組織本身,它是活組織的一部分,是...
產TTX的微生物類群有弧菌屬(Vibrio)的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和鰻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假單胞菌屬(Pseudomonas)、希瓦氏菌屬的腐敗希瓦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交替單胞菌(Alteromonas)、芽孢桿菌(Bacillus)、...
OTA與OTB在羧基肽酶A和糜蛋白酶的催化下,可水解成苯丙氨酸和毒性較小的Oa,其中OTB的酶解速度是OTA的6~7倍,瘤胃微生物有很強的類似反應活性。De-berghes等(1995)在赭麴黴菌培養液中加入5單位的羧基肽酶,培養18天,與對照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