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邊界

產業邊界是指在同類或者有密切替代關係的企業群或企業集合中,由於同一產業內的企業之間存在競爭關係和資源置換的合作關係,而在不同產業之間存在著進入壁壘與退出壁壘,從而導致不同產業之間存在著的各自的邊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產業邊界
  • 意義:邊界是系統理論中的基本概念
  • 範圍:邊界存在的範圍非常廣泛
  • 特徵:動態性、模糊性、滲透性
產業邊界的理論,產業邊界的特徵,

產業邊界的理論

邊界是系統理論中的基本概念。邊界存在的範圍非常廣泛,在系統與環境之間扮演著雙重角色,是人們對於系統和系統與環境之間關係的未來演化進行預測和決策分析的重要依據。將系統理論中的邊界概念引入產業組織理論研究,由此而得到“產業邊界”的概念。
產業邊界是由產業經濟系統諸多子系統構成的與其外部環境相聯繫的界面。邊界是由各個產業的技術、業務、市場、服務、企業、監管機制等特性加以區分而形成的,尼古拉斯·尼葛洛龐帝(Nicholas Negroponte)的三個不同圓圈出現交叉、重疊和包含,表明產業邊界已經模糊、互相滲透甚至消失。Ron Ashkenas提出,企業成功的要素由靜態環境下的規模、角色清晰、專門化和控制逐步演變為動態環境下的速度、柔性化、整合和創新,說明在動態環境中,產業邊界不可避免地隨著環境而變化,產業間的邊界也由此呈現出模糊化的趨勢。吳廣謀、盛昭渤從組織生命周期角度考察了組織邊界的動態性,認為產業的動態邊界是產業作為短時間尺度的、實現產業目標的決策變數。周振華在對傳統的電信、廣電、出版等產業以及工業生產行業的特性進行分析後,用技術、業務、運作、市場四個緯度來界定產業邊界,如表所示。技術邊界,即每一個產業是用一種特定的技術手段及裝備和與此相適應的工藝流程來生產某一種產品的;業務邊界,即每一個產業通過不同的投入產出方式向消費者提供其產品或服務並形成自身獨特的價值鏈;運作邊界,即每一個產業的活動有其特定的基礎平台及配套條件;市場邊界,即每一個產業的交易是在一個特定的市場通過不同的環節與流轉方式進行的。
邊界類型
定義
定必符
表征指標
技術邊界
由生產的技術手段與裝備及其相適應的工藝流程定義
生產
專用性程度
業務邊界
由產業提供其產品與服務的活動方式定義
產品
差異性程度
運作邊界
由產業活動的基礎平台及配套條件定義
組織
專用性程度與可容量
市場邊界
由同一或替代產品與服務的競爭關係定義
交易
市場結構性質

產業邊界的特徵

從系統的、動態的觀點,產業邊界的特徵可歸納為三點:動態性、模糊性、滲透性。
(1)動態性。吳廣謀、盛昭渤(2001)從組織生命周期角度,考察了組織邊界的動態性。他們認為,隨著市場和技術的變化及其節奏的加快,組織的生命周期不斷縮短,其一次性建立組織的成本不能和以往一樣被無限次的交易分攤,確定組織的邊界與確定組織邊界的成本一起作為組織決策的前提,組織邊界變化是組織效率的決策變數。類似地,我們認為,產業邊界具有動態性,產業的動態邊界是產業作為短時間尺度的、實現產業目標的決策變數。在表現形式上,產業邊界的動態性既可以表現為在內外模糊度上的連續變化,也可以表現為非連線的跳躍式動態變化。
(2)模糊性。一般來說,適應靜態環境的要求,傳統產業的邊界是明確而固定的;而在動態的市場環境中,產業邊界不可避免地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產業間的內部與外部邊界也由此呈現出模糊化的趨勢。究其原因,產業邊界的模糊性可歸結為構成產業經濟系統的經濟元一一企業其成功要素由靜態環境下的規模(size)、角色清晰(Role Clarity)、專門化(Specialization)和控制(Control)逐步演變為動態環境下的速度(Speed)、柔性化(Flexibility)、整合(Integration)和創新(innovation)(Ron Ashkenas,1999)。
(3)滲透性。與生物體相類似,產業經濟系統也存在著一種“組織膜”或“亞組織膜”,通過膜的特殊通道傳遞組織體內外的物質,並阻隔有害於組織體的物質。組織膜的工作方式即滲透,產業邊界所具備的過濾、感測和“胞飲胞吐”等功能都通過滲透方式來實現。產業邊界的滲透性是有選擇的,符合產業組織規範和產業組織制度的外部物質有資格進入產業組織;同時,在符合產業組織原則的前提下,允許一部分內部物質通過“組織膜”向外滲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