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附湯,中醫方劑名。出自《仁齋直指方論》卷十八。具有散寒除濕,溫經止痛之功效。主治受濕腰痛。
基本介紹
- 名稱:生附湯
- 出處:《仁齋直指方論》卷十八
- 組成:附子、蒼朮、杜仲、生乾薑、白朮、茯苓、牛膝、厚朴、甘草
- 功用:散寒除濕,溫經止痛
- 主治:受濕腰痛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附方,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附子(生)一分(7.5g),蒼朮(炒)、杜仲(姜制炒)各半兩(15g),生乾薑、白朮、茯苓、牛膝(酒浸,焙)、厚朴(制)、甘草(炙)各一分(7.5g)。
用法用量
1.古代用法:上銼。每服三錢,加生薑四片,大棗二枚,食前煎服。
2.現代用法:上銼。每服9g,加生薑4片,大棗2枚,水煎,空腹時服。
功用
散寒除濕,溫經止痛。
主治
受濕腰痛。
附方
名稱:生附湯
組成:大附子、蒼朮、香附、白朮各一錢,甘草三分,乾薑五分,杜仲、牛膝、茯苓、厚朴各八分,生薑三片,大棗二枚
用法:水煎八分服
主治:濕溜下部,兩足無力,步履艱難,腰膝疼痛
出處:《玉案》卷二
名稱:生附散
組成:附子(去皮臍,生用)、滑石各半兩,瞿麥、木通各三分,半夏(湯洗七次)三分
用法:上為末。每服二大錢,水二盞,加生薑七片,燈心二十莖、蜜半匙,煎七分,空心服
主治:冷淋。多因飲水過度,或為寒泣,心虛氣耗,小便秘澀,數起不通,竅中疼痛,憎寒凜凜
出處:《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二
名稱:生附湯
組成:生附子8g,炒蒼朮、杜仲(姜制,炒)各15g,生乾薑、白朮、茯苓、牛膝(酒浸,焙)、厚朴(制)、炙甘草各8g
用法:上藥切碎。每次9g,加生薑4片,大棗2枚,水煎,空腹時服
主治:寒濕痹阻經絡,腰重疼痛
出處:《仁齋直指方論》
功用:散寒除濕,溫經止痛
名稱:生附湯
組成:附子(生)、滑石各七分,木通、半夏(制)、瞿麥各一錢二分
用法:上銼,作一貼,入生薑七片,燈心二十莖,蜜半匙,空心,水煎服
主治:冷淋,小便澀痛,增寒凜凜
出處:《世醫得效方》
重要文獻摘要
方論選錄
1.《丹溪心法附余》:“生附湯《仁齋直指方論》治受濕腰痛腿疼。附子(生)二錢半,蒼朮(炒)、杜仲(姜炒)半兩,牛膝(酒浸,焙)、厚朴(姜制)、乾薑、生白朮、茯苓(去皮)、甘草(炙)各三錢半。上㕮咀,每服五錢,姜三片,棗一枚,水一鐘半,食前煎服。”
2.《東醫寶鑑》:“治濕莫若生附、蒼朮為快,宜用生附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