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質能資源(精)》是2020年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立欣。
基本介紹
- 書名:生物質能資源(精)
- 作者:趙立欣
-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0年7月1日
- 頁數:234 頁
- 開本:16 開
- ISBN:9787122363954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為“現代生物質能高效利用技術叢書”中的一個分冊,從整體上介紹了生物質能資源,包括生物質資源與生物質能源的概念,以及生物質資源的種類,逐章介紹了各種生物質資源的資源量和空間分布、利用現狀和能源化利用潛力分析,涵蓋了農作物秸稈資源、畜禽糞便資源、林業剩餘物資源、能源植物資源及其他生物質資源。
本書具有較強的技術性和針對性,可供從事資源轉化與能源利用等領域的科研人員、技術開發人員和管理人員參考,也可供高等學校能源工程、資源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及相關專業師生參閱。
圖書目錄
章 生物質能資源概述
1.1 概念
1.1.1 生物質
1.1.2 生物質資源
1.1.3 生物質能源
1.2 生物質資源種類
1.2.1 農作物秸稈
1.2.2 畜禽糞便
1.2.3 林業剩餘物
1.2.4 能源植物資源
1.2.5 其他生物質資源
參考文獻
第2章 農作物秸稈資源
2.1 資源量和空間分布
2.1.1 資源量估算方法
2.1.2 資源種類和數量
2.1.3 資源空間分布
2.1.4 理化特性
2.2 資源利用現狀
2.2.1 肥料化利用
2.2.2 飼料化利用
2.2.3 能源化利用
2.2.4 基料化利用
2.2.5 原料化利用
2.3 能源化利用潛力分析
2.3.1 利用原則
2.3.2 潛力分析
參考文獻
第3章 畜禽糞便資源
3.1 資源量和空間分布
3.1.1 資源量估算方法
3.1.2 資源種類和數量
3.1.3 資源空間分布
3.1.4 理化特性
3.2 資源利用現狀
3.2.1 肥料化利用
3.2.2 能源化利用
3.2.3 飼料化利用
3.2.4 其他利用
3.3 能源化利用潛力分析
3.3.1 利用原則
3.3.2 潛力分析
參考文獻
第4章 林業剩餘物資源
4.1 資源量和空間分布
4.1.1 資源量估算方法
4.1.2 資源種類和數量
4.1.3 資源的空間分布
4.1.4 理化特性
4.2 資源利用現狀
4.2.1 原料化利用
4.2.2 基料化利用
4.2.3 能源化利用
4.2.4 肥料化利用
4.2.5 其他利用
4.3 能源化利用潛力分析
4.3.1 利用原則
4.3.2 潛力分析
參考文獻
第5章 能源植物資源
5.1 資源種類和資源量
5.1.1 纖維素類能源植物
5.1.2 油酯類能源植物
5.1.3 非糧澱粉類能源植物
5.1.4 糖類能源植物
5.1.5 能源微藻
5.2 邊際土地資源分析
5.2.1 我國土地資源狀況
5.2.2 可利用邊際土地面積與分布
5.2.3 開發利用現狀及潛力分析
5.3 能源植物開發潛力分析
5.3.1 纖維素類生物質資源能源化套用潛力
5.3.2 油脂類生物質資源能源化套用潛力
5.3.3 非糧澱粉類生物質資源能源化套用潛力
5.3.4 糖類生物質資源能源化套用潛力
5.3.5 能源微藻生物質資源能源化套用潛力
參考文獻
第6章 其他資源
6.1 農產品加工剩餘物
6.1.1 資源量
6.1.2 利用現狀
6.1.3 潛力分析
6.2 生活垃圾
6.2.1 資源量
6.2.2 利用現狀
6.2.3 潛力分析
6.3 工業有機廢水
6.3.1 資源量
6.3.2 利用現狀
6.3.3 潛力分析
6.4 市政污泥
6.4.1 資源量
6.4.2 利用現狀
6.4.3 潛力分析
參考文獻
附錄
農作物秸稈含水量試驗方法
索引
作者簡介
趙立欣,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研究員、副院長,在農作物秸稈資源化高效利用、禽畜糞便高效厭氧轉化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主持國家、省部級課題65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獲國家發明10件、實用新型33件,出版專著7部,發表論文126篇。在以下四個方面取得創新成果:
(一)開展秸稈資源評價研究,創新性地從總量、經濟性、空間和時間分布等角度提出秸稈資源評價技術指標體系,提出了《農作物秸稈資源調查與評價技術規範》,對全國秸稈資源進行全面系統調查與評價,探明了我國秸稈資源總量、分布和利用現狀,研究成果被政府採用。
(二)創新研發了秸稈成型技術、設備和工藝,提出了秸稈成型燃料標準體系,制定並發布12項農業行業標準。搶先發售提出了可修復孔型壓輥擠壓成型、以及孔型表面結構、內外套嵌接式壓輥等技術,集成開發了3種型號顆粒成型機和2種型號壓塊成型機;發明了基於強制餵料、連續餵料與調質餵料相結合、全程負壓成型燃料生產工藝,在北京大興建立了我國自動連續的生物質成型燃料生產線,制定的標準被政府部門、檢測機構、企業等廣泛套用。
(三)首創基於高揮發分、高灰分、高鹼金屬的秸稈成型燃料抗結渣技術和燃燒設備。基於燃料灰分含量及灰成分分析,創新研發了抗結渣配方,有效解決了秸稈成型燃料燃燒過程中的結渣問題。創新研發了燃燒室內的主動清渣機構,研發了多級配風、旋轉燃燒技術,解決了秸稈結渣的靠前性難題,燃燒效率大於90%。
(四)建立了農業有機原料特性研究、原料預處理技術研究和適合不同物料厭氧工藝技術研究等一系列研究平台;創新提出的高效厭氧分相調控和轉化技術,解決了傳統厭氧過程沼液消納的難題;研製的增壓式秸稈自動進出料系統、固液兩相分離式厭氧消化裝置等系列裝備,完成了7項相關標準的制定,全面提升了我國農業廢棄生物質厭氧消化領域的裝備技術水平和標準化水平。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先後獲得“全國優選工作者”“全國三八紅旗手”“農業科研傑出人才”“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