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2009年12月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6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是2009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印曉星、楊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生物藥劑學與藥物動力學
  • 作者:印曉星、楊帆
  • 出版時間:2009年12月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ISBN:9787030260956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著重於概念的理解與套用,對內容的重點進行適當調整,對冗長的數學公式的推導進行適當的精簡,尤其是對生物藥劑學和藥物動力學在新藥研發、臨床合理用藥中的實際套用進行詳細介紹。

圖書目錄

前言
第1章 生物藥劑學概述
第一節 生物藥劑學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藥物體內過程及其與藥物效應之間的關係
一、藥物的體內過程
二、藥物的體內過程與藥物效應
第三節 生物藥劑學的研究內容
第四節 生物藥劑學與相關學科的關係
第五節 生物藥劑學研究方法及其進展
一、生物藥劑學研究方法
二、生物藥劑學研究的新技術與新方法
第2章 口服藥物的吸收
第一節 藥物的膜轉運與胃腸道吸收
一、生物膜的結構與性質
二、藥物的細胞膜轉運機制
三、胃腸道的結構與功能
第二節 影響藥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一、消化系統因素
二、循環系統因素
三、疾病因素
第三節 影響藥物吸收的物理化學因素
一、pH分配學說
二、藥物溶出速率
三、藥物在胃腸道中的穩定性
第四節 劑型因素對藥物胃腸道吸收的影響
一、劑型對藥物吸收的影響
二、固體製劑的崩解和溶出
三、製劑處方對藥物吸收的影響
四、製備工藝對藥物吸收的影響
五、給藥方式和藥品儲存對藥物吸收的影響
第五節 口服藥物吸收與製劑設計
一、生物藥劑學分類系統概述
二、BCS分類系統與劑型設計
三、緩、控釋藥物劑型設計
第六節 口服藥物吸收的評價方法
一、體外法
二、在體法
三、體內試驗方法
第3章 非口服給藥的吸收
第一節 注射給藥
一、給藥部位與吸收途徑
二、影響注射給藥吸收的因素
第二節 口腔黏膜給藥
一、口腔黏膜的特徵
二、口腔黏膜給藥方式的分類及特點
三、影響藥物口腔黏膜吸收的因素
第三節 皮膚給藥
一、皮膚的結構與藥物的轉運
二、影響藥物經皮吸收的因素
三、經皮吸收的研究方法
第四節 鼻黏膜給藥
一、鼻腔的結構與生理特點
二、影響藥物鼻黏膜吸收的因素
三、鼻黏膜給藥的研究方法
第五節 肺部給藥
一、呼吸器官的結構與生理
二、影響藥物肺部吸收的因素
第六節 直腸與陰道給藥
一、直腸黏膜給藥
二、陰道黏膜給藥
第七節 眼部給藥
一、眼的結構與生理
二、藥物吸收途徑
三、影響藥物眼部吸收的因素
第4章 藥物的分布
第一節 概述
一、藥物的組織分布與藥效
二、藥物的體內分布與蓄積
三、表觀分布容積
第二節 影響藥物體內分布的因素
一、組織器官血流量
二、血管的通透性
三、藥物與血漿蛋白結合率
四、藥物與組織親和力
五、藥物相互作用
六、藥物理化性質
七、藥物劑型因素
第三節 藥物的淋巴系統轉運
一、藥物從血液向淋巴液的轉運
二、藥物從組織液向淋巴液的轉運
三、藥物從消化道向淋巴液的轉運
第四節 藥物的腦內分布
一、藥物由血液向中樞神經系統轉運
二、藥物從中樞神經系統向外周的轉運
第五節 藥物的胎兒內分布
一、胎盤的藥物轉運
二、胎兒體內的藥物分布
第六節 藥物在紅細胞內的分布
一、紅細胞的組成與特性
二、藥物的紅細胞轉運
第七節 藥物的脂肪組織分布
第八節 藥物的體內分布與製劑設計
一、被動靶向製劑設計
二、主動靶向製劑設計
三、物理化學方法的主動靶向
四、長循環微粒給藥系統
  • 第5章 藥物代謝
  • 第6章 藥物排泄
  • 第7章 藥物動力學概述
  • 第8章 單室模型
  • 第9章 多室模型
  • 第10章 重複給藥
  • 第11章 非線性藥物動力學
  • 第12章 統計矩原理及其在藥物劑型研究中的套用
  • 第13章 群體藥物動力學
  • 第14章 藥物動力學與藥效動力學的相互關係
  • 第15章 藥物動力學在新藥開發中的套用
  • 第16章 生物利用度與生物等效性
  • 第17章 藥物動力學在緩、控釋製劑研究中的套用
  • 第18章 藥物動力學在臨床藥學中的套用
  • 附錄
  • 中英文名詞對照索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