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怎樣適應季節變化

生物怎樣適應季節變化,是講述生物冬眠的一個科普知識

從綠色植物來看,一年生植物一般都是春季萌芽伸展,夏季生長發育,秋季開花結實,冬季枯老死亡,留下種子,為來春萌發作好準備。二年生植物的成長過程需要兩個年度,它們在第一年末,通常地上部分枯萎,地下部分卻貯存著豐富的養料,來春長出新芽,重展枝葉,開花結實後死亡。至於多年生植物,一般冬季並不枯萎,但生長速度大為減慢,有點“偃旗息鼓”的意思。總之,隨著冬季的到來,綠色植物的生長量必然大大降低。因此,那些依賴植物為生的昆蟲和其他動物,都不可避免地會遇到食物匱缺的困難。在饑寒交迫之下,它們又該怎么辦呢?
冬天,絕大部分低等動物,採取了隱蔽的策略,許多原生動物、蠕蟲、軟體動物、甲殼類動物等,在第一次冰凍之後便大量減少,僅僅留下卵或者處於各個發育階段的幼體,它們不吃不動,在靜穆中排遣時光,以待來春東山再起。像危害水稻的三化螟,一到冬季,幼蟲就會鑽到稻根中,在上口吐封一層絲隔,封閉得嚴嚴的,防風防雨防寒,自身蟄伏其中,安然度過嚴冬。來年4月化蛹、變蛾,等水稻一出苗,蛾子就趕上了產卵季節,於是一次新的侵害循環又開始了。
有的動物卻採取迥然不同的對策,它們每當嚴寒來臨之前,即舉家遷移到比較溫暖而且食物也比較豐富之地。
候鳥遷徙最為典型,它們一年一度南來北往,用艱難的長途跋涉,換取經常生活在合適環境中的權利。這種策略比起前者來,當然要積極得多了。
還有些動物則採取長眠的辦法來度過嚴寒的歲月,這又另有一番風度了。冬季來臨前,青蛙常常在池塘底部的泥土中挖洞躲藏,生命節律大大降低,它們利用貯藏在體內的脂肪維持著緩慢的代謝。就這樣,甜乎乎的酣睡,使它們忘卻了天穹的傾轉,一覺醒來已是春暖花開、百草萌發的大好時節了。細細體味起來,這確實是自然設計師非常巧妙的一著,因為如此一來,把什麼困難都輕巧地迴避過去,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為之讚嘆呢?
還有一些生物則另有高招,他們不迴避矛盾,而是採取“存糧備荒”的策略來度過嚴寒的歲月。每當秋風緊吹之際,它們胸有成竹地把採集到的糧草嚴嚴實實地貯藏起來,以備冬季食用。老鼠、星鴉等都是這方面的行家。
除此之外,也有一批生物世界的“硬漢子”。它們在食物稀少、競爭劇烈的情況下,既不迴避、也不遷移,而是依然居住於原來的地方,在艱苦掙扎中求得生存權利,生活在北方荒野中的雪鞋兔就是這方面的典型。它們即使在白雪覆蓋大地的時候,也必須去尋找樹皮、嫩芽等食物來維持生計,在這種條件下,為了適應需要,體態發生了相應的變化。譬如說,雪鞋兔夏季皮毛是灰褐色的,冬天來臨時,夏毛便開始脫落,並長出了新的、純白色的長毛,同時它的腳上也開始長出濃密的毛來,所以在大雪紛飛之際,它們的毛色巧妙地融化在自然環境之中,極不容易被敵人發現。而且因腳上長滿毛茸,能夠輕鬆地在浮冰上奔跑,不論對於尋找食物,還是逃避敵害都非常有利。不用說,這正是自然選擇在歷史過程中贈送給它們的一份厚禮!
其實地球上有些區域,除冬季外,還有環境條件同樣非常惡劣的其他季節,如在熱帶,乾旱季節到來時天氣會變得又乾又熱,非常難堪。為了排遣這些日子,不少喜濕生物,像青蛙、蟾蜍、蠑螈以及某種魚類等,往往躲藏到濕潮而隱蔽的地方,靜靜地待候,直到乾旱過去,大雨到來時才重新活躍起來,人們常說它們是在“夏眠”。
總之,各種生物為了對付嚴酷的氣候,採取了各種各樣的策略。這些策略不管怎樣不同,卻都非常適合於它們自身生存的需要,使它們度過災難,在多變的環境裡立足下來,順利繁衍後代。環顧一下充滿生機的大自然,我們不是可以深深感受到這一點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