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安全文化

生活安全文化

生活安全文化(Life Security Cultrue)是社會安全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是人類生活中的安全心理、安全行為習慣、安全語言、安全關懷、安全設施、生活資料安全設計方法等諸多精神活動的總和,它以關照社會個體及家庭成員的生命健康為目標,通過安全教育、科普等方法,緩和新的物質生活方式與舊的生活習慣之間的矛盾,科學地、積極地降低生活意外傷害的發生幾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生活安全文化
  • 外文名:Life Security Cultrue
概念提出,時代背景,安全需求和安全,兒童意外傷害,老年人意外傷害,主要特徵,

概念提出

2013年8月28日,以傳播生活安全文化、規避人身意外傷害為目的的“紅手套”微力行動公益項目正式啟動,同時倡議發起“生活安全文化”建設。該活動讓更多的社會成員系統掌握生活安全常識,主動排查隱患,改善不良習慣,降低意外傷害的風險,利他利己,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時代背景

安全需求和安全

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1943年在《人類激勵理論》論文中所提出“需求層次理論”,第二層便是安全需求;安全需求(Security needs),即“安全感、不被限制的生活和自我保護”。其中,社會個體(即人)在生活安全(或稱“家庭安全”)是社會安全保障的最基本單元。隨著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複雜,關係到人身安全的問題、對策也理應得到加強,但長期以來生活中的安全管理一直面臨這樣一些問題:
1.潛藏在個體、家庭層面,不好統一管理;
2.內容太寬泛,類別劃分困難;
3.“事後治理”容易,“安全預防”艱巨;
4.沒有形成輿論氛圍;
5.安全教育機制中的缺失。

兒童意外傷害

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發表的《世界預防兒童受傷報告》稱:每年有83萬名兒童死於意外傷害。另外,還有數以百萬計的兒童意外受傷,需要長期住院治療和接受康復訓練。報告提示:若能採取行之有效的預防措施,每天至少可以挽救1000名兒童的生命。

老年人意外傷害

同樣,老年人也是意外傷害的高發人群。武漢大學護理學院李斯儉教授從2005年10月起歷時一年多時間,在武漢的社區先後調查了364位60歲以上的老年人。在被調查對象中,意外傷害發生率為21.6%。調查發現:大於70歲的老年人,意外傷害發生率高達40%;60~70歲的老年人,意外傷害發生率為13.9%。

主要特徵

1.要與市政、生產類安全隱患區分開,關注的是生活中的問題;
2.不只是關注兒童和老人的生活安全問題,而是全部社會成員;
3.不良習慣往往比實物隱患還可怕,更注重努力改善安全習慣;
4.重在激發每個市民的安全情緒和傳播力,營造安全輿論氛圍;
5.強調細節,只有細節中才能發現生活安全的隱患和解決辦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