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鞭影落春堤

生查子·鞭影落春堤》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的作品。此詞上闕寫作者騎馬游經春堤,堤岸與春水之景;下闕寫歸來面對櫻桃宴時落寞的心情。詞中的意象“齧膝”、“菱絲”、“新燕”等將詞人春風得意的心情,舒暢的感受表達得十分真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生查子·鞭影落春堤》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出處:《飲水詞》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納蘭性德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生查子1
鞭影落春堤2,綠錦鄣泥3卷。脈脈逗菱絲,嫩水4吳姬眼。
齧膝5帶香歸,誰整櫻桃宴6。蠟淚惱東風,舊壘7眠新燕。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生查子,原為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名。
2、鞭影:馬鞭的影子。
3、鄣:同“障”。阻塞,阻隔。鄣泥:即馬韉。垂於馬腹兩側,用於遮擋泥土的東西。
4、嫩水:指春水。吳姬:指吳地的美女。
5、齧(niè)膝:良馬名。
6、櫻桃宴:科舉時代慶賀新進士及第的宴席。始於唐僖宗時期。後來也指文人雅會。
7、舊壘:舊時的堡壘、營壘。

白話譯文

騎一匹駿馬,馳過長堤,步步催馬,鞭影橫飛,我要看盡這春色的美。駿馬飛奔,馬鞍兩邊垂障上的輕塵騰飛。路旁女子含情脈脈,目光炯炯有神,好比吳地佳麗的眼渡。
我游遍全城,騎馬歸來,帶回一縷春的芬芳。是誰主持了一場櫻桃宴會,要來慶賀新科進士們。東風徐徐,蠟燭被吹得跳躍起來,弄得它“淚流滿面”。去年的燕巢中鑽進了新來的燕子,一切似乎如此春風得意。

創作背景

這首詞作於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納蘭性德在朝廷的殿試考中”二甲七名”後,在二十二歲仕途騰達的起點上,懷著喜悅激動的心情作出了這首詞。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上闋中寫春色正濃,在這個時候橫鞭策馬,還有佳人含情的目光,一雙“嫩水吳姬眼”把女子的美貌描繪得生動形象。“鞭影”、“綠障”、“春堤”、“菱絲”、“嫩水”,各種充滿了動感、孕育著生命力的事物重合,將詞人激動的心情,舒暢的感受表達得淋漓盡致。
下闕承接寫至“歸”。“歸”為“齧膝帶香歸”,踏盡繁花,享受了眾人艷羨的目光,即使歸來,依舊滿身余香。而為了迎接歸來,又有人備好了“櫻桃宴”,觥籌交錯,均是慶賀之詞,燭光閃爍,天色已晚,流年似水,這場宴會不知舉辦過多少次了,但今年卻是輪到“新燕”。“蠟淚”本多為悲涼之意象,但在此,一個“惱”字卻將紅燭也寫得俏皮了起來,紅燭不再是孤獨垂淚,顧影自憐,卻似怨惱東風不該,更為人性化,與“東風”恰似一對冤家。最後一句以“新”“舊”對比,暗喻光陰流逝,“舊壘”住進“新燕”,雖有感慨,卻依舊積極明媚,因為今年的詞人,正是入眠的新燕,也正是如此循環往復,世界才得以生生不息。
《生查子》作為納蘭前期的代表作之一,可以從中看到年少的他意氣風發,與往後納蘭厭倦官場後的繾綣之詞有很大的差異,也正是這種差異,才可以看得出一個人的成長曆程。

名家點評

現代作家趙秀亭、馮統一《飲水詞箋校》:“是闋為及第後春遊詞,作於康熙十五年暮春。首二句出遊。三四句言郊景明媚,五六句言歸來宴賀,末二句言心情振奮,頓覺已非舊時之人,所謂‘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據此詞,可知性德早年原有積極用世之心,非如後之悲斫沮喪。”
現代作家張秉戌《納蘭詞箋注》:“上片寫騎馬游經春堤,堤岸與春水之景。下片寫歸來之傷情。本來‘櫻桃宴’意味著仕進得意,但詩人卻心緒索寞,面對‘東風’、‘舊壘’、‘新燕’而傷情。那面前的‘蠟淚’猶如自家的眼淚,撩人惱人,這正是所謂傷心人別有懷抱了。”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諱改性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是清代最為著名的詞人之一。正黃旗滿州人,大學士明珠長子,生長在北京。幼好學,經史百家無所不窺,諳悉傳統學術文化,尤好填詞。康熙十五年(1676)進士,授乾清門三等侍衛,後循遷至一等。隨扈出巡南北,並曾出使梭龍(黑龍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擾東北情況。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年僅三十一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