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為了鞏固長城的根基,普通學校為了打場翻身仗,“搶奪優秀生源”就成了大、中、小各級學校的戰略性任務之一。平時很“摳門”的領導們這時變得大手大腳起來:抽出專門的人手,四處打探尖子生的信息;籌集專門的財力,對高分考生許以重金。這樣一個新的行當就出現了:生探。
簡介,產生,故事,活動範圍,手段,對象,
簡介
從理論上說,生源競爭只是十分普通而正常得一個競爭現象而已,因為只有此途才有質量提升的可能,對學生來說是件好事。但是,理論和現實總是有鴻溝的,現實中惡性的生源競爭已打亂了基礎教育正常的生態鏈條。 所以,“生探”的出現無疑是學校之間進一步競爭的催化劑。
產生
誰能提前攬到尖子生或者是奧賽有潛質的學生,那么,在3年後的高考中,保送生或名校錄取上就會“占有優勢”,也許還能搶到一些考上清華北大的“苗子”,這無疑對高中的下一屆招生有利。每年招生季節,學校花在生源競爭上的費用多達數十萬元。有關部門雖然對學校也有綜合評估,但到最後其實還是要看升學率,而家長們更看重這。為提高學校口碑,除了積極實行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外,必須能招收到優秀的生源。為了能招攬到好學生,學校與學校之間、甚至區與區之間都在進行著“暗戰”。因為老師們都明白,每年生源大戰即是一次考驗,一旦“尖子生”大量流失,必將使學校在中考或高考中處於不利地步,升學率越低,生源流失就越嚴重。最終將導致教師軍心不穩、學校經費緊張,形成“惡性循環”,最終甚至可能導致學校被更好的學校“吞併”
故事
我有一位要好的大學同學,出大學校門第二年就把結婚這檔子事給辦了,所以他也成了我們那幫哥們中第一位當爸爸的“幸福人”,更讓我們羨慕的是這傢伙有一對“龍鳳胎”的兒女。同學聚會,閒時嘮嗑,我們這些“淪落人”必提及的一個人就是他,也每每讓我們羨慕得瞳孔放大、眼裡放電。可是,這位幸福人卻有點傷感:為兒女選擇幼稚園之事。說起來也是很“小”的一件事。他家住城東,全市最好的“附小”卻在城西,為了能讓孩子日後上“附小”必須先進它的幼兒班。可是有個條件,每個孩子每年要交4800元的擇校費。這讓小兩口的喉頭猛地一塞,這可是他們的經濟能力所不能承受得。您想,光這一項就接近1萬,那還有學雜費、書籍費、校服費、吃喝拉撒費等咋辦?最終,他們只能把孩子入托城東的一所普通學校。
這小兩口的做法儘管在某些方面值得商榷,但從一個側面真實地反映出如今的教育現狀。升學率把家長的目光引向某些名校;升學率依然是衡量教學質量的秤桿子;搶奪生源仍然是學校之間關係緊張的因素之一……所以,我們努力地扛著素質教育的大旗,卻賣力地耕耘著應試教育的承包地。
不可忽視的是,幼稚園、國小、國中、高中如今已組成了一個“完美”的升學鏈,最終我們都是為了面帶微笑等待著高考之鞭的抽打。在變態的應試體制占統治地位的教育領域裡,叫喊得已力竭的素質教育顯得十分可笑。在這種大背景下,優等生的需求就是潛在的原始的經濟動力,各校之間為爭奪資源而進行的明爭暗鬥就十分讓人容易理解了。它就像一根蔥,慢慢咀嚼確實是可口的下飯小菜。但是一旦你大口猛吃時,一股辛辣味立即會從你鼻子裡猛地竄出來。這哪裡是享受美味,分明是破壞胃口嘛。
活動範圍
手段
“生探”一般有兩種渠道:一是到市內各國小或者國中畢業班進行摸底,拿到各類考試成績排位名單,探聽到學生的聯繫電話;二是深入各大培優機構、賽事組委會,拿到全市國小或國中生的各類競賽獲獎名單,以及學生報名時的詳細資訊。“當‘生探’蠻不容易,既要訊息靈通、能說會道,還需要不少技巧。”一所高中專職“生探”說,遊說家長要摸準心理,看家長最看重金錢獎勵,還是為孩子配備的師資等等,“總之要說得家長動心。”
對象
“小升初”階段是考試成績排前列,或在各類知名競賽中獲獎的學生;國中升高中階段是在初三元月、四月調考排名靠前,或者在省數理化等競賽中獲獎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