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消費問題研究

生態消費問題研究是一篇姚永利著的論文

基本信息,中文摘要,

基本信息

副題名
外文題名
導師
蔣敏元指導
學科專業
林業經濟管理學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東北林業大學
學位授予時間
2007
關鍵字
生態環境 消費 生態經濟 可持續性發展
館藏號
F062.2
館藏目錄
2009\F062.2\3

中文摘要

自人類社會誕生以來,所經歷的文明過程本質上是一個不斷消耗自然資源,並持續地向生態系統排放廢棄物的過程。因此,人與自然界的關係,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人類的消費行為、消費方式與對自然的開發、利用和破壞的關係。儘管我們不能絕對的說自然生態的變化均因人類消費行為所為,但是,面對全球積重難返的資源危機和環境危機,毋庸置疑,人類的消費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正是近現代社會以來人類不良消費模式所帶來的消費問題很大程度的改變了人們生存的生態環境,並嚴重的腐蝕和影響著我們的社會風氣。不受限制的消費欲望在邏輯和現實中必然造成人與自然的對峙,並進而導致環境危機和資源枯竭問題。為此,必須改變傳統的消費模式,建立一種符合生態規律的、生態化的消費模式——生態消費模式。 與傳統的消費觀相比,生態消費是基於人類社會在發展過程中造成的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生態平衡嚴重失調等問題的出現而提出的一種全新的消費理念,它把人類的消費納入生態系統之中,接受生態系統對人類消費的約束,使之與生態系統協調統一,是可持續發展思想在消費領域的具體體現。因此,對生態消費進行研究也就是探尋一條從消費的角度來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途徑。 本文的著眼點是以通過調整人類的消費行為推動可持續發展的實現,就消費的相關理論、傳統消費模式的不可持續性進行了理論上的梳理,在以生態經濟學、生態倫理學、可持續發展理論等理論的支撐下,對生態消費作了全新的界定,並就生態消費模式、生態消費者、生態消費品等問題進行了研究,從定量研究的角度構建了生態消費水平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對中國全面實施生態消費模式給出了建議性的對策。 人類發展目前所面臨的生態危機,特別是產業社會消費的不可持續性是進行生態消費研究的現實依據,而生態經濟學、生態倫理學、可持續發展理論、系統論等為生態消費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在此基礎上,本文從廣義和狹義兩個角度對生態消費進行了界定,闡述了生態消費的基本特徵和原則,並通過生態消費與其相關的消費觀念的比較得出了生態消費是人類自然生態本性的基本要求和人類自然性的回歸。 生態消費不僅僅是一種消費理念,也是一種實實在在的消費過程,因此,生態消費的主體與客體是生態消費研究的重要理論命題之一。本文提出作為生態消費的主體生態消費者具有較強的生態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其消費行為產生外部經濟效應,追求的是生態、經濟、社會綜合效用,消費行為的結果是生態需要的滿足等特徵,並針對影響生態消費者行為的因素提出了引導生態消費者行為的建議。對於生態消費的客體生態消費品在明確其內涵的基礎上,本文提出了生態消費品的基本特徵,為區分生態消費品和普通消費品提供了依據,並分析了生態消費品價格的構成及價格的決定因素,由於生態消費品的價格高於傳統消費品的價格,從而影響了生態消費品的供給和需求,限制了生態消費的實施,所以從商品流通和市場規律著手分析了生態消費品市場的特性和變動規律,並就生態消費品市場可能形成的三種形態進行分析,為解決生態消費品市場發展存在的障礙提供了基本思路。 消費模式是反映消費行為的一個重要方面。本文對生態消費模式的作了界定,提出了生態消費模式的基本特徵,分析了對生態消費模式構建的影響因子及構建生態消費模式的準則,並嘗試性的提出了構建中國生態消費模式的途徑。同時結合中國的國情探討如何去實施生態消費模式。生態消費模式的實施需要政府、企業、公眾三者的合力推動,針對政府、企業、公眾在推進生態消費的實現方面的地位、作用的不同,對政府、企業、公眾推進生態消費的方法和手段進行了有益的探討。 生態消費作為人類的一種消費活動,其過程結果的好壞、質量的高低應能進行評價以便進行比較,比較的結果會更能說服人們主動地實現消費模式的轉變。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本文設計了生態消費水平綜合評價指標體系,設計了相應的測度計算方法,並選取吉林省為對象,通過對吉林省實施生態省建設計畫之前(2000年)和實施生態省計畫建設第一階段結束時(2005年)的基礎數據的比較和分析,驗證了上述方法的實用性,得到了處於不同階段的吉林省的生態消費發展水平,並進行了深入地分析和評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