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大數據體系,是衡量經濟和環境決策價值的重要依據,為生態文明建設,也為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的社會階段夯實基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生態文明大數據
- 外文名:Eco-Civilization BigData
背景及概念,套用層面,
背景及概念
中國在探索和踐行可持續發展和綠色金融的過程中,已經積累了豐厚的生態系統數據、環境監測信息,以及社會經濟數據。這些數據無論是容量還是存量都非常龐大。綠色金融在中國雖然只是剛剛起步,但如果要在中國建立起高效的綠色金融機制,離不開生態文明大數據作為支撐。德稻集團順應信息發展的需求提出生態文明大數據體系,將成為衡量經濟和環境決策價值的重要依據,為生態文明建設,也就是為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的社會階段夯實基礎。
大數據是對複雜和多元數據的管理處理方法,國外目前已經有許多相當成熟的生態大數據工具(比如英國自然資本委員會的EVL等)。生態文明大數據體系的構建能夠為自然資本的管理、投資、保護與合理利用提供決策依據,有利於解決自然資本的權屬問題,提高資本配置效率;從企業角度,大數據能夠幫助企業達到長遠發展目標,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轉折。
隨著網際網路經濟時代和分享經濟時代的來臨,中國在可持續發展、節能減排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根據企業數據研究報告,中國人使用打車軟體,每年能減少729萬噸碳排放,相當於6億棵樹全年的生態補償總和,也相當於三個中等城市一年的碳排放量總和。這些生態文明大數據對於人類而言,並不僅僅是冰冷的數字的集合。它通過數據挖掘技術、雲計算、信息篩選技術,能夠將我們日常的決策和行為與這個地球的生存健康狀態緊密相連,為這些冰冷的數字賦予更多信息和意義。大數據是資訊時代發展的主流趨勢,它的威力不僅僅存在於數字和數字之間的統計關係,更存在於對人的決策和行為的影響力中。
套用層面
生態文明大數據,從自然資本、價值總覽報告(簡稱IR)的角度,聯合國際頂尖的高科技資源,通過全球創新網路,對大數據進行抓取、篩選和重構,立足於政府、企業、個人和金融四個層面,為所有人提供數據服務與交易服務,共同建設美麗中國,建立多邊合作機制,應對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下降等全球性生態挑戰,助力全球生態安全,實現對生態文明的財務和非財務價值進行精準表述和全面落實。
政府層面,通過未來新經濟體系對試點地區的生態文明大數據的測算,找出關鍵生態系統環境問題的自然資本投資領域;吸引社會投資自然資本,探索可持續發展的最佳實現戰略。
企業層面,為企業提供了解自身整體價值(包括自然資本與其它非財務價值)核算的平台。通過IR為企業管理層和投資者提供新的價值核算方法論和溝通方式,能對公司整體價值和戰略進行計算和管理,提高企業和股東及其他重要相關人之間的交流效率。建立在未來新經濟的全面資本價值評估體系之上,提供低風險、公正、高效的交易服務。
個人層面——公眾參與推動生態文明,通過未來新經濟體系,了解區域自然資本和整體IR非財務價值信息,吸引人才落地。該平台促發個人生態信息的上傳與核算,建立民間自然資本大數據。同時,為大眾提供未來新經濟體系的淺、中層數據計算、決策支持服務與交易服務。
金融層面,生態文明大數據,核算自然資本和非財務價值所產生的效益和流量,評價由生態系統變化帶來的商業與金融風險,形成綠色金融的基礎。未來的新金融體系包含更廣闊的金融手段,如保險體系、銀行體系、投資體系、綠色債券、綠色信用等核心部分,以及更廣泛的價值核算體系,並與政府、企業和個人三個層面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