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下“綠中村”改造和發展研究》是2021年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生態文明下“綠中村”改造和發展研究
- 作者:黃寧,王琪,王存頌 等
- 出版時間:2021年12月
- 出版社: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 ISBN:9787112268443
- 類別:建築類圖書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膠訂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我國經過二十年的城中村改造,大部分城中村已改造完成,目前剩餘的基本是改造艱難的生態區內城中村(武漢、西安等各大城市簡稱為“綠中村”)。該書以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實現城市高質量發展為目標,擬從城市與生態區城中村共生視角入手,研究城村不協調共展向城村融合良性共生轉變的導向和路徑。全書以城市與綠中村發展的全生命周期為主線,從四個方面開展研究:一是對綠中體認知,闡述綠中村的內涵及特徵,並分析綠中村與城市共展的演變和動力;二是通過田野調研判讀綠中村在城市中的經濟、社會、空間角色屬性,分析其存在價值和城村共展困境;三是通過回顧二十年的城市舊村改造經驗和教訓,結合 政策要求和新時期經濟的發展趨勢,提出綠中村的改造發展導向;四是提出綠中村的發展路徑括改造模式、主體利益協調、國土空間規劃探索、 改造振興策略。 在當前國土空間規劃劃定“三線”的背景下,城市生態區的修復和補償已成為一項工作,而生態區內綠中村正是城市內開展生態修復補償的對象之一,其未來何去何從關係到城市生態框能的落實和社會穩定發展。全書倡導了生態文明發展和鄉村振興的導向,實踐“兩山”理論,以綠中村的生態資源價值、鄉土文化價值城區位價值為基礎,對接城市發展訴求,從短期的經衡轉向實現生態、經濟、社會、文化多重可持續發展目標,走出一條新的綠中村發展路徑,將綠中村與城市的不協共生轉化為有機良性互動,對實現城市國土空間高質量發展有著積極意義。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綠中村體認知
第一節 城中村(綠中村)的概念
一、城中村的概念
二、綠中村的概念
第二節 城中村(綠中村)在城市中的演變
一、城中村在城市中的演變階段劃分——以武漢市為例
二、城市發展對城中村(綠中村)演變的動力分析
第三節 典型城市綠中村情況
一、武漢市綠中村情況
二、深圳市綠中村情況
三、杭州市綠中村情況
第四節 綠中村的屬性認知
一、區位屬性
二、價值屬性
三、空間規劃屬性
四、建設要求
第五節 小結
第二章 綠中村改造前在城市中的表征
節 綠中村在城市中的經濟表征
一、綠中村主要經濟表現
二、綠中村經濟發展成因
三、綠中村經濟表征體判讀
第二節 綠中村在城市中的社會表征
一、半城市化的社會
二、雙軌式社會治理
第三節 綠中村在城市中的空間表征
一、城市風貌破敗
二、環境品質落後
三、能孤立
四、土地效益低下
第四節 綠中村與城市的互動關係
一、互動關係的主要特點
二、自然演變前景預期
第三章 綠中村的未來發展價值導向思考
節 城中村(綠中村)改造的內涵
一、城中村改造的概念
二、城中村改造的主體
三、城中村改造的模式
第二節 城中村改造的反思
一、經驗和效果
二、問題和教訓
第三節 新形勢下綠中村改造的導向思考
一、改造模式思考
二、效益導向思考
三、改造主體思考
四、政策思考
五、經濟思考
六、資源思考
七、規劃思考
八、城村互動關係的再定向
第四章 綠中村的道路選擇
節 發展道路選擇
一、發展道路的兩層含義
二、發展道路的價值導向
第二節 改造模式選擇
一、適應綠中村改造的三種模式
二、不同影響因素下改造模式的選擇
三、綠中村改造模式細化分類——以武漢市為例
第三節 綠中村改造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中的落位
一、國土空間規劃對綠中村改造的關鍵指引
二、綠中村內涉及的生態空間分級
三、綠中村內生態空間管控利用
第四節 振興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生態補償機制,實施綠中村生態修復工程
二、融合城鄉新經濟業態,提高村集體產業活力和村民個人收入
三、完善村莊基礎設施,提升人居環境品質
四、傳承優秀鄉土文化,發展文化經濟,培育新文化標籤
五、融合鄉村自治與社區治理理念,強化綠中村基層治理能力
第五章 後城中村時代的未來展望
第一節 結論
第二節 未來展望
一、綜合、高質量的鄉村振興示範點
二、健康、可持續的生態文明實踐範本
三、良性互動的城鄉融合發展地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