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學(山西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開設的在校課)

生態學(山西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開設的在校課)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7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生態學是山西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開設的在校課程、專業主幹課程。據2021年5月山西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官網教學大綱顯示,該課總學時為48學時、無實驗學時,學分為3學分。

該課程內容共十章,講述了地球上的生命與生物圈、生態系統的組成與結構、環境的概念及其類型、種群及其基本特徵、生物群落的組成與結構、生態系統的類型、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生物多樣性的價值、全球變化的內容和影響等內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生態學
  • 類別:高校線下課程、專業主幹課程
  • 總學時:48學時
  • 學分:3學分
  • 面向專業生物科學、環境生態工程
  • 開設院校:山西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課程性質,課程背景,適應專業,課程大綱,教學計畫,教學目標,教學要點,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要求,學習預備,預備知識,學習資料,考核標準,

課程性質

課程背景

21世紀,由於人口激增及人類對自然資源的掠奪式開發,全球生態環境發生了急劇變化。生態學研究已從原生的、未被擾動的生態系統向以人類為關鍵組分、聚焦生態系統服務和人工生態設計的生態系統研究“轉型”,成為可持續生物圈的科學基礎。由此,生態學已經成為學科活力較強、發展速度較快的學科之一。科學技術發展的生態化趨勢已成為新技術革命的一個重要特徵,生態學方法與理論幾乎貫穿每一個學科門類,使生態學從生物學的一門分支學科已發展成為一個橫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學科群,並在2011年被提升為和生物學相併列的一級學科,生態學的發展進入了新的時期。

適應專業

生態學課程適用生物科學類、環境生態工程類專業進行學習。

課程大綱

第一章 緒論
1、教學內容
(1) 地球上的生命與生物圈
(2) 生態學的形成與發展
2、重、難點提示
(1) 環境對生物的決定和塑造作用,生物對環境的適應;適應環境的生物對環境的改變作用
(2) 生態學的研究方法論:觀察法;實驗法;科學研究的基本思路
第二章 生態系統
1、教學內容
(1) 生態系統的組成與結構
(2) 生態系統的特徵
(3) 生態系統的基本原理
2、重、難點提示
(1) 生態系統結構:三大功能類群+無機環境 食物鏈、食物網;生態系統的動態及調節: 負反饋、生態平衡
(2) 生態系統的功能:物質生產(初級生產、次級生產)、能量流動、物質循環(生物地球化學循環)、信息傳遞等
(3) 生態系統的分布規律及主要類型特徵
(4) 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的功能
(5) 生態系統的結構與生態系統的功能關係
(6) 生態系統的動態變化與演替
第三章 生態系統中的自然環境與生物
1、教學內容
(1) 環境的概念及其類型
(2) 生態因子作用分析
(3) 生態因子的生態作用及生物的適應
① 光因子的生態作用及生物的適應
② 溫度因子的生態作用及生物的適應
③ 水因子的生態作用及生物的適應
④ 土壤因子的生態作用及生物的適應
2、重、難點提示
(1) 環境因子、生態因子概念及分類;生態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徵;生態因子作用的規律;光因子、溫度因子及水因子的生態作用及對生物的適應
(2) 生態因子作用的規律;節律性變溫和非節律性變溫對生物危害的機理
第四章 生態系統中的生物種群
1、教學內容
(1) 種群及其基本特徵
(2) 種群生活史
(3) 種內和種間關係
2、重、難點提示
(1) 種群增長模型(與密度相關的);種群調節方式(假說);繁殖策略:K選擇和r選擇;R-C-S型生活史式樣
(2) 種內關係:密度效應——最後產量衡值法則,-3/2自疏法則
(3) 種間關係:競爭和生態位,植物的防衛作用;植物與食草動物之間的協同進化
(4) 種群的遺傳變異,物種的形成與分化
第五章 生態系統中的生物群落
1、教學內容
(1) 生物群落的組成與結構
(2) 生物群落的動態
2、重、難點提示
(1) 群落的物種組成:種類組成;種類數量特徵;種間的關聯;
(2) 群落的結構:生活型—— 垂直結構(層片;層次);水平結構(鑲嵌性);外貌;季相;群落交錯區;邊緣效應
(3) 群落的動態:演替 —— 演替系列,演替頂級
(4) 影響演替的因素:內因,植物的繁殖體、動物活動、生物關係改變;內部環境改變;外因:外接環境改變,人類干擾
(5) 島嶼生物學理論;演替頂級理論和學說
第六章 生態系統的類型
1、教學內容
(1) 陸地生態系統
(2) 水域生態系統
(3) 景觀生態學
2、重、難點提示
(1) 陸地生態系統的基本特徵
(2) 水域生態系統的基本特徵
(3) 景觀生態學的基本特徵
(4) 植被的分布規律
第七章 生態系統的功能
1、教學內容
(1) 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2)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
(3) 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
2、重、難點提示
(1) 物質循環一般特徵
(2) 生物地球化學循環
第八章 生態系統與景觀
1、教學內容
(1) 景觀的結構、功能及動態
(2) 景觀異質性與景觀類型
(3) 景觀規劃與管理
2、重、難點提示
(1) 景觀概念及特徵
(2) 景觀動態及其監測方法
第九章 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性
1、教學內容
(1) 生物多樣性的價值
(2) 生物多樣性的喪失
(3) 生物多樣性的保護
2、重、難點提示
(1) 生物多樣性的定義
(2) 生物多樣性的層次
第十章 生態系統與全球變化
1、教學內容
(1) 全球變化的內容和影響
(2) 全球變化的趨勢
(3) 應對全球變化的策略
2、重、難點提示
(1) 生物入侵和生態安全
(2) 減緩全球變化的機制
(註:教學內容排版從左到右列

教學計畫

學時分配
章目
教學內容
教學環節
理論教學學時
緒論
2
生態系統
2
生態系統中的自然環境與生物
10
生態系統中的生物種群
10
生態系統中的生物群落
8
生態系統的類型
4
生態系統的功能
6
生態系統與景觀
2
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性
4
生態系統與全球變化
2
總計
48
(註:表格內容參考資料

教學目標

1、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全面、系統掌握生態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把握生態學認識生命世界、認識生態環境的特殊視角和解決相關問題的基本方法和思路,提高學科素養。
2、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環境的興趣,建立關愛生命、關愛人類共同家園的生態意識和情懷,在遵循生態規律前提下,正確運用生態原理和方法去開發生物資源、維護生態安全、管理自然環境。

教學要點

教學重點

個體生態學、種群生態學、群落生態學、生態系統生態學。

教學難點

種群動態變化,生物群落間的種間關係,生物群落的組成、結構和生態演替,群落初級生產力、生態系統的能流和次級生產力,生態系統的分解作用與生物地球化學循環。

教學方法

案例分析與啟發式教學
選擇針對性強的相關案例,進行深度剖析,提出富有思考性的問題,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師生雙向互動逐步深入,得出結論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使學生獲得具體生動的生態學知識,激發起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
觀察和實踐的方法
生態學是一門隨著人類環境問題出現和變化,以及適應生態建設和資源利用事業需要而不斷發展的科學體系,在教學上儘可能因地制宜地通過觀察和實踐,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應該經常使用的教學方法。由於課時、教學資源有限等因素,同時也由於學生對主要環境問題都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可採用間接觀察——通過文字(課本、課外讀物、報刊)、圖表、儀器、模型、電影、錄相、幻燈等進行閱讀或觀看,了解環境、資源問題出現的特點、變化的動態,剖析其中存在的規律、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等。
運用發現法教學
利用生態學實驗和野外實習,將科學研究的發現過程融合到課程學習中。

教學手段

1. 多媒體技術的套用。要求採用自己製作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
2. 課堂討論。學生討論問題時,教師發揮主導作用,防止空泛議論;及時啟發導向,不使討論偏離中心議題。
3. 專題講座。在教學之餘,利用教學地舉辦的學術會議,安排學生參加生態學及其相關的學術活動。

教學要求

1、普通生態學的理論課教學應注意把具體的生態學知識融合到整體的生態思想和理論中,突出對學生系統觀、動態觀、時空尺度觀等生態思維方式的培養。
2、實踐教學中應注意培養學生的生態學研究方法和技能,提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習預備

預備知識

學習生態學課程,需要先修植物學、動物學等或普通生物學等課程。

學習資料

書名
作者
ISBN
出版時間
出版社
《生態學》
9787030348913
2012年7月
科學出版社
《生態學(第二版)》
楊持
704022996X
2008年
高等教育出版社
《基礎生態學(第2版)》
牛翠娟等
9787040225167
2007年
《生態學(第5版)》
Robert Ricklefs著、孫儒泳等譯
7040121956
2004年7月
《生態學》
麥肯齊等著、孫儒泳等譯
7030082478
2000年8月
科學出版社
(註:表格內容參考資料

考核標準

生態學課程考核方式筆試且閉卷形式進行考核,成績由考試成績加平時成績構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