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學模型》是1979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史密斯。
基本介紹
- 書名:生態學模型
- 作者:史密斯
- 譯者:郎所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79年8月
- ISBN:130311071
《生態學模型》是1979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史密斯。
《生態學模型》是1979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史密斯。內容簡介 本書是理論生態學方面的專著。全書共分十二章,作者對生態學中模型的概念、食餌系統、有關繁殖季節與年齡結構、競爭、遷徙、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與複雜性之間的關係、自然選擇與領域性的關係等都作了論述。作者還試圖把數學模型與生物模型結合起來,...
擁擠的生態學模型是指以人的生態學模式考察擁擠現象的一種理論。強調有機體及其行為與環境的相互作用。認為人是擁擠背景ee的變換因素,而不是消極接受者;由於環境設計具有靈恬性,人能改變擁擠的環境結構,擁擠情境是由背景中的人數超過可利用機會的數量而造成的。機會的缺失降低了個體參與和被需要的感覺;他人的出現...
種群生態組織模型是麥可·哈南(M. T. Hannan)與約翰·弗里曼(J.H.Freeman)在1977年提出的,種群生態模型重點探討組織種群的創造、成長及死亡的過程及其與環境轉變的關係。組織種群是由在特定邊界內具有共同形態的全部組織所構成,也就是說在特定的系統中組織種群是現實存在的。種群生態模型涉及到組織的形式。組織...
20世紀40年代,Lotka(1925年)和Volterra(1926年)奠定了種間競爭關係的理論基礎,他們提出的種間競爭方程對現代生態學理論的發展有著重大影響。術語簡介 Lotka-Volterra模型(Lotka-Volterra種間競爭模型)是logistic模型(阻滯增長模型)的延伸。現設定如下參數:N1、N2:分別為兩個物種的種群數量 K1、K2:分別為兩...
根據現有的模型結構的差異,陸地生態系統碳循環模型大致分為兩大類,即基於靜態植被的生態系統碳循環模型和基於動態植被的生態系統碳循環模型(延曉冬,2004)。於貴瑞等(2003)在《全球變化與陸地生態系統碳循環和碳蓄積》中,系統地評述了陸地生態系統碳循環模型的發展,並且較詳細地討論了經驗-半經驗模型,基於植物生理...
《非線性生態學模型》是2005年9月2日科學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祖元剛 趙則海。編輯推薦 《非線性生態學模型》套用非線性科學的理論和方法,針對生物與環境相互關係中的生態結構、生態功能和生態結構與生態功能相互作用的複雜特徵研究中對定量分析的需求,總結了非線性生態模型的概念,構建了非線性生態...
因而模型研究已成為生態學的一個重要研究方法。種群動態模型 單種種群模型 種群在無限環境中的指數增長模型 自然種群是在現實的有限的環境中增長的。這裡先介紹一個理想種群在無限環境中的增長模型。種群增長可分為離散增長和連續增長兩類。如果現實種群只由一個世代構成,相繼世代之間沒有重疊,種群增長就屬於離散型。
濕地生態水文模型是濕地生態水文學研究的核心內容之一,在理解和揭示濕地生態水文過程、機理與效應的基礎上,採用數學方法和邏輯表達式,描述和模擬濕地生態水文過程及演變規律,是揭示濕地生態-水文過程相互作用關係及互饋機制、濕地生態需水量精細計算、濕地生態補水與水資源管理、變化環境下濕地生態水文回響預測以及濕地演變...
生態系統理論(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發展心理學中,由布朗芬布倫納(U Bronfenbrenner)提出的個體發展模型,強調發展個體嵌套於相互影響的一系列環境系統之中,在這些系統中,系統與個體相互作用並影響著個體發展。基本信息 儘管現代學習理論家班杜拉認為環境既影響著個體的發展,也受發展的個體的影響,然而他仍然沒有...
動態全球植被模型 動態全球植被模型,模擬植被的時間變化與氣候的動態影響的一類模型。如倫德-波茨坦-耶拿(Lund-Potsdam-Jena)動態全球植被模型(LPJ-DGVM)在同一模式框架中整合了機制性的陸地植被動態以及碳和水循環等。
本書以期為環境科學、環境生態學相關領域的高校學生、科研工作者和流域管理者提供借鑑。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流域水生態模型簡介 第一節 流域水生態模型研究的重要性 第二節 常用的流域水生態模型 參考文獻 第二章 AQUATOX模型理論基礎 第一節 水生態系統食物網特徵 一、生產者群落 二、消費者群落 三、分解者群...
系統分析在生態學研究中的套用始於60年代。採用模型來描述和預測生態系統行為,主要根據等級組織原理,即把一個大系統劃分為若干亞系統,亞系統可再分為亞亞系統,從而造成一個有層次結構的系統。在預測系統或亞系統行為時,可以把其內部結構不清楚的對象看成“黑箱”,把外部對這個系統的影響看成輸入,而把這個對象...
本書系統地介紹了森林生態學建模與仿真的基本概念、數學理論、量綱分析、模擬程式和語言,以及建模的基本原則和理論,從多個方面對森林生態學模型進行了分類,選擇當前較為著名的各類模型進行剖析,評述了各類模型的建模理論、方法、套用範圍及存在的問題;對林隙模型進行了改進,並套用於紅松林結構和動態過程的模擬;最后綜述了...
4.7 基於生物一光學的水體透明度模型套用——太湖典型沉水植物恢復潛力分析(以夏季為例)4.8 本章小結 第5章 太湖水質及富營養化特徵與模擬研究 5.1 太湖水質特徵 5.2 太湖水質模擬研究 5.3 多元線性回歸模型 5.4 太湖藻類生長的人工神經網路模擬 5.5 太湖富營養化生態學模型研究 5.6 本章小結 第...
描述某些生態現象的數學關係比較複雜,包括一系列方程式,一般用電子計算機求解,因而也稱為生態系統的電子計算機模型。 系統分析在生態學研究中的套用是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的,最早的論文集《生態學的系統分析》(Sуstem Analуsis in Ecologу)出版於1966年。由於系統分析對分析和說明生態學問題具有獨特的優越性,已...
為了提供對未來全球變化及其生態回響的預測能力,一些更具有綜合性的模型將不斷出現,數位化地球技術也為全球生態學模型提供了更好的基礎。中國在全球變化研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和影響,包括兩個方面:首先,中國科學家參與了許多重要項目的國際合作,如IGBP,MAB和IPCC等;第二,中國的全球生態學研究有著鮮明的地域特色...
《森林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模型》可供從事自然保護區保護學、生態學、環境科學、地理學、水土保持學、森林經理等專業的研究、管理人員及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的師生參考。圖書目錄 序 前言 第1章 緒論 第2章 森林生態系統結構模型 第3章 森林水文生態功能模型 第4章 保育土壤功能模型 第5章 生物多樣性保護功能模型 ...
研究隨機非自治Lotka-Volterra模型和污染環境下的非自治競爭模型、互惠模型和捕食-食餌模型周期解的存在性。探討Markov過程和環境噪聲共同干擾下捕食-食餌模型平穩分布的存在性。這些結果進一步深化了人們對生物發展規律的認識,同時也是數學和生態學領域裡的一項嶄新的基礎性工作。圖書目錄 前言 第1章緒論 第2章隨機生態...
《生態模型基礎》是2008年1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共475頁。《生態模型基礎(第3版)》闡述了生態建模的概念和過程,代表了該領域的最新發展和權威介紹,為讀者提供了構建生態模型的工具。在綜合闡述生態模型的理論、方法和套用的基礎上,更加注重讀者獨立建模的實踐性。為了幫助讀者更好地掌握生態建模技術,多數...
大陸-島嶼模型 大陸-島嶼模型是數學生態學名詞。中文名稱 大陸-島嶼模型 定 義 該模型假定一個具固定基因型頻率的大陸種群和一個基因型頻率可變的島嶼種群,遷移由大陸種群單向流向島嶼種群。套用學科 生態學(一級學科),數學生態學(二級學科)
大氣環流模型 大氣環流模型是2006年公布的生態學名詞。定義 模擬全球和大區域氣候變化過程的一種大氣動力學模型。出處 《生態學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