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失衡

生態失衡

生態失衡(ecological unbalance):由於人類不合理地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其干預程度超過生態系統的閾值範圍,破壞了原有的生態平衡狀態,而對生態環境帶來不良影響的一種生態現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生態失衡
  • 外文名:ecological unbalance
  • 由於:人類不合理地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
  • 干預程度:超過生態系統的閾值範圍
定義,相關問題,解決方法,

定義

要理解什麼是生態失衡,首先需要對什麼是生態平衡做一個了解。生態平衡(ecological balance)是指在一定時間內生態系統中的生物和環境之間、生物各個種群之間,通過能量流動、物質循環和信息傳遞,使它們相互之間達到高度適應、協調和統一的狀態。也就是說當生態系統處於平衡狀態時,系統內各組成成分之間保持一定的比例關係,能量、物質的輸入與輸出在較長時間內趨於相等,結構和功能處於相對穩定狀態,在受到外來干擾時,能通過自我調節恢復到初始的穩定狀態。在生態系統內部,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環境之間,在一定時間內保持能量與物質輸入、輸出動態的相對穩定狀態。
例如:亂砍濫伐或毀林開荒,採伐速度大大超過其再生能力,造成資源衰竭,生態失衡,從而導致氣候變劣,水土流失,引起生態系統的報復。
20世紀的重大科學發現之一是環境科學,環境科學在發展中形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分支科學是環境生物學。環境生物學闡述的最主要內容就是生態平衡。要維持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必須保持和維護生態平衡,一旦生態失衡,人類將面臨許多問題。

相關問題

環境生物學研究的主要內容是,對人類生存環境的功能進行生物學分析,以求了解生物種群、生物群落及生態系統的結構、功能同環境質量的相互關係。環境生物學家告訴我們,維持生態平衡對於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是多么的重要。地球上的自然界是經過了上億年的優生劣汰適者生存的鬥爭進化演變過來的,在這漫長的歲月中動植物群落和非生物的自然條件逐漸達到一種動態平衡,各種因素(相互排斥的生物種和自然條件)通過相互制約、轉化補償、交換等作用,達到一個相對穩定的平衡階段。這時地球上的生物群落和地理環境等非生物的條件相互作用,形成一個生態系統。這個系統能夠自動調節達到平衡。大至整個地球,包括高山、原野、島嶼、湖泊、河流、海洋、空氣等等,以及生存於其間的動植物組成了一個大生態系統,其間各種生物以食物鏈相互聯繫,能夠通過自動調節達到大生態系統的平衡。小至一座孤島、或一片森林、或一片水域,其間的各種生物也能通過食物鏈組成一個小生態系統,並能通過自動調節使生態在該系統的小範圍內達到平衡。
生態失衡
然而,外界過多的干預會使得生態系統自動調節能力降低甚至消失,從而導致生態平衡遭到破壞,甚至造成生態系統崩潰。在生物世界中由於人類一枝獨秀的格局已經形成,如果人類不按自然規律辦事,維持生態平衡,而只顧眼前或局部利益,過分地不恰當地發揮自己的力量,則人類的行為對生態系統來說就會變成一種外界的干預,就會致使生態失衡,造成災難性的後果,這已被無數事例所證實。

解決方法

國內情況
我國生態環境現狀是森林資源毀壞嚴重、水資源短缺、耕地面積銳減、環境污染嚴重、礦物資源耗盡。人口爆炸帶來的巨大需求壓力的影響、低層次的產業結構帶來對資源掠奪式的開採、策略失誤因素給自然資源造成巨大的破壞導致我國生態環境失衡。
生態失衡
國內對策
解決我國生態失衡的對策:
1、控制人口增長。
2、提高人口素質。
3、依靠科技進步。
4、轉變經濟成長方式。
5、依靠政府。
6、調整經濟政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