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認證,全稱是退休人員生存認證,即國家規定退休人員每年到當地的社保局進行一次生存認證,即證明領取養老金的老年居民還健在、符合繼續領取養老金的條件。國家規定凡是在社保領取養老金的企、事業退休人員及生活補助人員每年都要到當地的社保局進行至少一次的生存認證;其目的在於堵住養老金流失的"黑洞",避免冒領養老金行為的發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生存認證
- 外文名:Survival certification
- 目的:避免冒領養老金行為的發生
- 時間:一年一次認證
生存認證簡介,生存認證存在問題,一、管理方式,二、認證方式,三、異地居住問題,四、對老人不尊重,生存認證方法,生存認證改進措施,
生存認證簡介
凡是在社保領取養老金的企、事業退休人員及生活補助人員,每年要進行一次領取養老金資格的生存認證工作。一般都是一年一次認證。本地認證時間由各省、市(地區)自主設定,異地居住生存認證時間為每年4月1日至6月25日(因每月25日至月末為社保增減結算時間段,所以25日後的業務算作下一月)。大部分地區為配合異地認證,本地認證時間段也會設定在4月至6月。
居住在本地的退休人員,需要本人攜帶社保發放的退休人員待遇證、身份證、戶口等前往居住地街道(鄉鎮)勞動保障事務所以及縣級以上社保機構進行認證(傷殘人員由家屬到社保部門登記後,由社保局統一時間段安排工作人員上門認證)。居住在異地的退休人員,攜帶本人身份證及《異地居住離退休人員領取養老金資格協助認證表》(此表可自行複印空表保存備用),到居住地所在地街道(鄉鎮)社會保險工作機構或縣(區)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辦理認證手續,再寄回到參保地社保機構。
生存認證存在問題
一、管理方式
隨著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深入,離退休人員的養老金髮放逐步過渡到社會化管理,通過銀行、郵政等委託機構進行委託發放,有效的保障了離退休人員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保障了離退休人員的應有權益。但同時,也暴露出了一些新的問題,離退休人員通過社會化方式進行管理,社保機構很難管理到離退休人員的健康以及生存狀況,離退休人員死亡後,很難及時對其進行終止處理。哈爾濱新晚報曾經刊發了兩則訊息,反應離退休人員死亡後,無法辦理養老金賬戶銷戶的情況,導致有關死亡人員繼續領取養老金的現象發生,養老金的冒領問題也日益突出,造成社保機構養老金的大量流失。為此,黑龍江省信息中心對我省目前養老保險生存認證工作進行了調研,並探索了通過技術手段完成生存認證工作的新途徑。
二、認證方式
因全國社保未統一管理,甚至大部分地區全省或全市、地區都未實行統一管理,各社保局都各有一套認證方式,對退休人員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弊端。相對偏遠地區還是實行對比“待遇證”上的照片的方式進行認證,失誤相對較大。
三、異地居住問題
由於各地社保部門都規定,領取養老金的居民需每年向領取社保的戶籍地社保部門做一次生存認證。因此,對於已經離開戶籍地,跟隨兒女到其他城市養老的老人來說,每年都必須想方設法在戶籍所在地的社保部門證明自己仍在世上,有些老人為了能領取養老金,必須每年回到戶籍所在地報到。
四、對老人不尊重
由於存在一定量的異地養老者,退休人員的“生存認證”就成了廣州市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有報導中稱:實際上,某些地方的“生存認證”就走入了這樣的誤區:有的照片認證要求老人舉著當天的報紙照相,仿佛罪犯一般;有的QQ視頻認證,一會兒要老年人舉左手,一會兒要舉右手,總之是要驗證對方到底是不是個“活物”。
既然認證不可避免,在科技發達的時代,我們可以尋求更好的解決方案。現市面上已有多種生物識別方法。例如,某些地方已經採用指紋識別的技術做養老金領取資格的認證,更有採用掌紋識別、指靜脈識別、虹膜識別、DNA識別技術等等。技術很成熟,套用也比較廣泛,能解決居住本地、方便出門的一部分離退休人員的問題。可是,上述的辦法,會給離退休人員在生活上、身體上、經濟上帶來極大的不便和麻煩。因退休人員大多年老體弱,有的有病不能走動,有的居住在外地,有的生活在農村,無論身處何地、身體狀況是否允許,都要耗時耗力地親臨有特定設備的網點才可進行認證。這些個方式仍無法解決居住異地或不方便出門到現場的認證問題。
生存認證方法
目前,中國一些城市推出了一些和時代相適應的便捷做法,比如經絡認證、面部掃描認證、指紋認證、照片認證、視頻聊天認證等等。
一是社保大廳直接認證。社保經辦機構設定了專門的生存認證登記視窗,由離退休人員本人持社保發放的退休人員待遇證、身份證、戶口等到居住地社保經辦機構認證。
二是街道社區勞動保障事務所協助認證。即離退休人員持社保發放的退休人員待遇證、身份證、戶口等,到居住地社區或就近勞動保障服務站,由社區或勞動保障服務站工作人員當面核對其身份證和退休證,經審核認定後,由離退休人員在填寫登記表並簽字,加蓋協助認證機構印章。
三是單位組織集中認證。由離退休人員所在單位將離退休人員集中組織起來,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派工作人員參加見面會,辦理生存認證登記。
四是異地居住人員認證。居住在異地的參保人員,辦理退休時在參保地社保部門領取“異地居住退休人員生存認證表”,每年生存認證時間,持表及證件到居住地社保機構進行生存認證。現全國已開通異地居住人員生存認證系統,除廣東等少部分地區未開通外,其他地區居住退休人員均可持‘待遇證’及身份證直接到居住地社保機構進行認證。
五是社保機構派人上門認證。離退休人員確因年老體弱或患病,本人不能前來辦理生存認證的,由本人或委託他人提出申請,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上門走訪辦理認證。
六是拍照認證。持經辦機構指定日期的日曆或報紙拍照,郵寄或由親屬交予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由經辦機構審核認定。
綜上可知,每種生物識別技術都有其獨特的優勢,也有不可避免的缺點。無論哪一種的生物識別技術都不能滿足社保生存認證領域的所有需求。與生物識別在其他領域的套用不同,社保生存認證具有用戶數量大、精度要求高、時間要求緊的特點,它要求系統既能同時支持多個社保經辦機構認證,又能夠為身體不佳、行動不便的老人提供遠程認證,不僅要確保異地認證準時、安全、無誤,還要能在龐大的認證數據中快捷整理認證結果等,這些工作都讓社保部門相當“頭疼”。由此可見,要徹底解決養老金被冒領的問題,社保部門僅僅引進生物識別技術是不夠的,更需要有專業的服務團隊提供一攬子的解決方案。
基於以上認識,廣東德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人臉+聲紋”的生存認證系統。這個系統把生物特徵識別技術與移動網際網路結合在一起,同時搭配以專業的人工服務,其最初原理是通過“技術+人工”的服務方式,為社保部門提供全套的遠程認證服務方案,也就是說,社保部門所採購的不是某件產品,也不是某套系統,而是生存認證的直接結果。這種服務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滿足社保部門的要求,確保遠程生存認證的高效安全,對現有社保認證方式來說,無疑是一個有力的補充。
生存認證改進措施
在利用先進技術的同時,我們更應該改善工作態度,時刻注意老年人的心理,在“生存認證”里融入服務意識,而不要讓老年人一聽到“生存認證”,就如同聽到“棺材”一般覺得晦氣。我們更應多用笑臉,多用溫馨的話語,和老年人交流,打消顧慮,長此下去,老年人就會把社保工作人員當成朋友。
為規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核發工作,防止冒領騙保,2015年廣東省在全省選取了14個鎮試點“人臉識別”認證技術。通過人臉識別後,居民以後每年的資格認證只需要找個有網路視頻的場所,甚至通過手機,直接“刷臉”就可以完成。本次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領取資格人臉識別認證試點,通過與省人社廳信息中心社會保障卡庫對接,充分利用社會保障卡照片信息,作為人臉識別的初始模板。資格認證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實現:待遇領取人可到村(居)委會或社會保障所等固定地點進行實時認證;也可以由村協管員攜手提電腦下到村里對待遇領取人進行拍照採集,待連線上網路後,與預存的初始模板進行比較;或是通過手機APP或網際網路進行遠程認證。人臉識別認證只需1-3秒就能完成,大幅提高資格認證效率。在通過驗證的同時,可根據新採集人像信息對初始模板進行修正更新。
全省選取14個鎮(街)試點
這14個鎮街試點包括,韶關市仁化縣石塘鎮、河源市和平縣合水鎮、河源市連平縣溪山鎮、惠州市博羅縣楊村鎮、汕尾市陸河縣河田鎮、江門市恩平市君堂鎮、江門市新會區司前鎮、湛江市坡頭區坡頭鎮、肇慶市德慶縣九市鎮、清遠市英德市沙口鎮、潮州市饒平縣柘林鎮、揭陽市揭東區玉窖鎮、揭陽市揭西縣河婆街道、雲浮市雲城區高峰街道。
數據
鑒南方都市報定君了解,“給死人發養老金”的事件並不只是在廣東省存在,在全國很多省市均有發生。2014年9月,海南省社保局統計,該省已有55萬餘名離退休人員進行了養老金資格認證,還有4.5萬餘名沒有進行認證,其中1519人連續兩年都沒認證。這1519人中,很多是已經去世的老人。而早在2012年,海南省共查處冒領養老金1681人,冒領金額803萬元。
“生存認證”之外,我們更需要法律法規的威懾,但不論冒領養老金的情況多么嚴重,法律該如何嚴懲,那些有養老金的老年人都是無辜的,甚至是受害者,他們活著的時候不可能是冒領者的,因此,社保工作人員絕不能把退休老人當成嫌疑人,而心存偏見,這點,我們必須注意,讓“生存認證”變作“愛心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