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與適應:南京城郊失地農民生活考察

生存與適應:南京城郊失地農民生活考察

《生存與適應:南京城郊失地農民生活考察》是2008年12月1日中國經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葉繼紅

基本介紹

  • 書名:生存與適應:南京城郊失地農民生活考察
  • 作者:葉繼紅
  • ISBN:9787501788088
  • 頁數:344頁
  • 出版社:中國經濟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年12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32
作者簡介,內容簡介,目錄,

作者簡介

葉繼紅,男,1969年生,漢族,安徽省長豐縣人。先後畢業於福州大學和南開大學,獲碩士和博士學位。2004-2006年,在南京大學做博士後研究。現為蘇州大學社會學院副教授。研究領域:社會人類學、科學社會學。近年來先後承擔了國家社科青年基金“走出土地的農家繡女”,全國教育科學青年專項“科技道德、學術規範與高校德育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生存與適應:南京城郊失地農民生活研究”,以及江蘇省社科基金“城市新移民的文化適應研究”等課題。主要學術成果有:“論白領犯罪的形成及其社會控制”(《社會科學戰線》),“失地農民城市適應的困境與解決路徑”(《中國軟科學》),“從生產、生活和交往看失地農民的城市適應”(《中州學刊》),“高校科研人員對網路學術論文認同度研究”(《自然辯證法研究》),“科技創新多元化模式的戰略思考”(《中國科技論壇》),《傳統技藝與文化再生》(群言出版社,獲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叄等獎),《蘇州鎮湖刺繡產業集群研究》(古吳軒出版社)。本書是對南京城郊失地農民日常生活所做的一項社會學研究。

內容簡介

《生存與適應:南京城郊失地農民生活考察》是對南京城郊失地農民日常生活所做的一項社會學研究。失地農民的出現是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必然結果,是世界範圍內的一個普遍規律。城市的發展必然以農民失去土地為代價,從而造成大量的失地農民。農民失地正在帶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並將對社會發展和穩定產生不利影響,迫切需要加以認真研究和對待。從文化適應的角度來研究農民失地後的生活是一個全新的嘗試。社會文化人類學認為,人類群體在面對特定環境壓力時會對自身的行為作相應的調整,以取得與環境的重新適應。對於失地農民來說,他們從農村來到城市也面臨著物理適應(更新生產技術)、社會適應(建構社會網路)和觀念適應(培育市民價值觀)的問題。“技術”、“網路”和“價值觀”構成了失地農民文化適應的最小單元。總體上,南京城郊失地農民在征地後表現出了很強的可塑性和適應性,面對突變的社會生活環境,能夠及時地轉變觀念和調整自我,主動參與市場化就業,積極構建和拓展社會關係網路,努力學習技術文化和培養市民意識,以適應新的生存環境。

目錄

序言
第一章 結論
一、研究緣起
二、理論視角
三、分析框架
四、研究方法
第二章 失地農民的形成與農民失地的影響
一、城市發展與失地農民的形成
二、開發區、大學城建設與失地農民的形成
三、土地管理不善與失地農民的形成
四、農民失地的影響
第三章 失地農民的拆遷安置與利益補償
一、征地拆遷過程與失地農民的行動策略
二、征地補償的類型和標準
三、征地拆遷與補償安置中存在的問題
四、對征地拆遷與補償安置存在問題的思考
第四章 失地農民的就業/111
一、農民非農就業的一般理論
二、失地農民的總體就業狀況
三、失地農民就業的主要類型
四、失地農民的求職路徑
五、影響失地農民就業的因素
第五章 失地農民的生活滿意度
一、生活滿意度的概念與測量
二、失地農民的總體生活滿意度
三、失地農民的具體生活
四、征地對農民生活的影響
第六章 失地農民的城市適應
一、失地農民城市適應的主要表現
二、失地農民城市適應的特點
三、影響失地農民城市適應的因素
四、失地農民城市適應存在的問題
第七章 失地農民的認同
一、認同及其建構
二、失地農民的身份認同
三、失地農民的地位認同
四、失地農民的城市歸屬感
第八章 提高失地農民城市適應性的策略
一、主體層面
二、政府層面
三、社區層面
四、社會層面
結語 失地農民的生存邏輯與適應模式
一、失地農民的生存邏輯
二、失地農艮的適應模式
附錄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