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與進化(全彩)》是2017年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科學新聞》雜誌社。
基本介紹
- 書名:生命與進化(全彩)
- 作者:【美】《科學新聞》雜誌社
- 類別:社科人文/成人科普/生物學
- 原作品:Life & Evolution
-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11月
- 頁數:428 頁
- 定價:88 元
- 開本:16(170×240)
- 裝幀:平裝
- ISBN:9787121328794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生命與進化(全彩)》內容簡介:電子工業出版社與美國科學與公眾協會(The Society for Science & the Public)及其出版的《科學新聞》雜誌(Science News)傾力合作,陸續推出“科學新探索”叢書,《生命與進化》正是該叢書的第七本書。本書介紹了人類對生命的起源與進化的不斷探索,以及在此過程中所發生的一個個令人著迷與驚喜的故事。
《生命與進化》一書的文章均選自近幾年《科學新聞》雜誌中尤為精彩、受讀者歡迎且值得閱讀的文章。《科學新聞》雜誌是美國專業、全面、及時的科學新聞來源之一。
作者簡介
美國《科學新聞》雜誌(Science News)由非營利機構美國科學與公眾協會(The Society for Science & the Public)出版,出版地為華盛頓特區。紙質版《科學新聞》雜誌(Science News)為雙周刊,同時開通了每日更新的新聞網站 (www.ScienceNews.org)。
紙質版《科學新聞》雜誌擁有超過9.3萬的付費訂閱者,網站年獨立訪問量高達1200萬。此外,《科學新聞》雜誌在社交媒體上也十分活躍,擁有220萬臉譜網冬粉和150萬推特冬粉。
《科學新聞》雜誌已有94年的歷史,一直致力於為公眾提供值得信賴的科學信息。1922年,報紙出版人愛德華·W. 斯克里普斯(Edward W. Scripps)創辦了《科學新聞》雜誌,最初名為Science News-letter,這是美國第一份旨在為公眾提供客觀嚴謹的科學新聞的出版物。如今,《科學新聞》雜誌的使命依然沒有改變,始終以“傳播育人”為己任,繼續將各個科學領域的重要發現傳遞給公眾。
《科學新聞》雜誌由優秀的團隊撰寫、編輯和設計,面向科學愛好者、希望更深了解前沿科學成果的學者,以及時刻關注其他領域發展的科學家。
目錄
一、生命起源與進化之路(Origin and Evolution of Life)
隕石坑可能養育了遠古生命
生命之初
早期生命跡象
櫛水母的基因改寫生命進化樹
進化之謎
早期挖掘者可能是蠕蟲
非洲肺魚在水中行走
不在水中飼養長大的魚為陸地變遷提供了線索
最古老恐龍的新競爭對手
早在侏羅紀蛇就已經出現
大量研究描繪出昆蟲歷史
微生物或許分開了物種
帝王蝶起源於北美
新化石引發關於鳥類起源的爭執
化石證據向前推進了哺乳動物的起源時間
中國發現了最早的農場貓
最早的新世界猴出土
新化石揭示靈長類歷史
氧氣幫助食肉動物進化
二、遠古生命的新證據(New Evidence of Ancient Life)
印在石頭上的古老海洋生物
遠古果實中重生出植物
早期化石看起來不像動物
葬身琥珀中的蟎蟲似曾相識
最早的節肢動物有著令人驚嘆的大腦
原始魚脖子結構初現
三角龍的成年狀態被重新定義
雷龍找回自己的名字
四翼恐龍做急轉彎
或許恐龍都曾長著羽毛
恐龍是冷血動物的論據越發撲朔迷離
恐龍是半水棲動物
恐龍的新陳代謝介於冷血動物和溫血動物之間
巨龜換新名
鳥類的譜系圖改變了鳥類學歷史
遺傳學研究修改了鳥類族譜
化石頭骨或能提供齒鯨回聲定位的進化線索
最早的靈長目動物是有踝骨的
三、奇特的生物形態(Fancy Creature Forms)
甲蟲的尖角並非累贅
蜜蜂右側觸角有來電顯示功能
兵蟻的蟻足可感受警報
蟑螂如何喪失對糖的味覺
防水黏液可用作塗料
雌性新穴蟲體內發現最極端的陰莖
海蛞蝓長有可丟棄的雄性生殖器
在頭部穿刺是海蛞蝓的性交特徵
鰭刺魚可重新長出肢體
射水魚噴水的秘密
鮭魚的鼻細胞能夠嗅出磁場
胰島素可能會燃燒生長過盛的器官
某些穴居魚類部分失聰
蝦蛄在色覺測試中表現不佳
鋸鰩名不副實
肝臟為大白鯊遷徙提供能量
從鳥類大腦看磁效應
測試破譯海豚聲吶技能之謎
哺乳動物耳朵生來有缺陷
鼴鼠以鼻代眼感知3D 世界
大象如何遠距離傳聲
對羊角來說,最大的未必是最好的
四、不可思議的動物行為(Incredible Animal Behavior)
櫛水母提前開始繁殖
線蟲精子可能帶來危害
藤壺無須接觸也能交配
交配受挫的蠅類形態需要付出代價
果蠅幼蟲同類相食
面臨危機時,果蠅表演轉彎特技
蟋蟀唱歌,音有高低
螞蟻游泳技能數次進化
蟬的同步性之謎
蜂蜜哼出花朵之音
蜣螂利用星光導航
離開後的蟒蛇能夠找到回家的路
欺騙助力小龍蝦戰鬥
岩礁魚類被發光入侵者激怒
鳥類以類分形飛行軌跡覓食
鳥類測量速度限制
斑頭雁的遷徙飛行就像過山車
找到命中注定的那個“她”是右眼的工作
孔雀華麗開屏,只為發聲傳情
雌孔雀是差勁的聽眾
五、現象背後的真相(Truth Behind the Phenomenon)
某些珊瑚蟲破碎後仍能存活
南極環境不利於船蛆生存
水母蜇刺背後的真相
年齡太小不對性行為有感覺,卻對異性氣味有所反應
蚊子如何在雨中生存
石螞蟻在黑暗中偏向左方
無論死活,古比魚都在競爭父權
綠色光可以幫助魚類識別紫色
會發出聲音的仔魚種類比科學家預測的要多
壁虎黏附力與電有關
V字隊形飛行的鳥類振翅效率更高
現在看起來灰不溜秋,但雌鳥曾有過更多彩的進化
大鼠被誘導出“暫停”狀態
精子聚集有助於它們直線運動
狗刨動作研究拆穿水下漫步概念
食肉動物不喜甜食
現實世界中,獵豹很少全力以赴
大象可辨識出令人不安的聲音
攀爬沙丘的蛇形導師機器人
蚊子改造
六、不同生物間的協作與較量(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 among Different Organisms)
苔蘚的氣味吸引精子攜帶者
植物知道讓什麼鳥為它授粉
花朵散布咖啡因招引蜜蜂
病害侵襲園林鳳仙花
“尼安德特”螞蟻種植奇異的食物
白蟻穴中的排泄物抵禦有害生物
瘋蟻和火蟻對決,會解毒的螞蟻勝出
顏色明亮的毛蟲失去了生存優勢
吸菸者的口臭拯救了毛毛蟲
蝴蝶上的斑點模擬眼睛嚇走鳥類
寄生的杜鵑鳥可能是大救星
模仿讓鳥類持續行騙
阿拉斯加的鳥染上瘧疾
樹懶、飛蛾、藻類之間或許存在三方互惠協定
斑馬條紋或許是抵禦蠅類叮咬的防禦手段
麋鹿的口水可以克制草類的防禦
輸入的蛙類傳播疾病
兩棲類殺手迫使免疫細胞自殺
抗登革熱的蚊子爭取占領東南亞小島
蝙蝠深受白鼻症困擾,歐洲菌株毒性更強
蝙蝠完勝大鼠成為最主要病毒宿主感染源
亞洲真菌威脅著蠑螈
迪斯科蛤的閃光是為了警告捕食者
電鰻可以控制獵物
不尋常的頭部形狀幫助小海馬成為神秘的捕食者
深海生物發光充當誘餌
七、環境變化與生物適應(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Biological Adaptation)
大部分樹木離死亡只有一滴水的距離
工業噪聲干擾植物
拯救瀕危的紫花景天
寒冷氣候迫使大斑蝶轉向北方
公路防凍鹽改變了蝴蝶的形態
旅鴿的數量有增有減
蜂鳥,時機不對
燕子進化出更短的翅膀
都市不眠夜催生鳥類性早熟
吵鬧的鳥窩中幼鳥更難存活
窗戶是主要的鳥類殺手
單純的恐懼就能縮減鳥類種群
海水酸化改變了魚類的行為
垂釣行為可能對大嘴黑鱸魚施加進化壓力
貓科動物每年要殺死幾十億隻鳥和小動物
氣候變化可能改變習性
噓,人類!我們不過是在這裡生存!
移動中的動物
八、動物的社會性(Sociality of Animals)
動物也需要朋友
黑猩猩群間的習慣轉移
黑猩猩在分配的時候會公平競爭
木頭?石頭?黑猩猩的文化傳承
獅子魚通過跳舞發出“開始捕獵”的信號
混雜的結果
群居的狐猴更加鬼崇
個性相配可以加速繁殖
美洲鳴鶴由年長者帶領年幼者
藍知更鳥媽媽引發種族內戰
鯨魚和猴子的社會性學習
虎鯨媽媽的兒子們活得更久
逆戟鯨絕經後帶領鯨群尋找食物
九、動物展現出不同尋常的智慧(Unusual Wisdom Showed in Animals)
不一樣的智慧
競爭有助於果蠅的智力發展
蜂類快速找到最短路徑
小雞們習慣於小數目在左邊
烏鴉熟諳類比法
狗狗可以區分人類的表情
大象模仿人類說韓語
熊通常都是很聰明的
數字任務中鳥類與靈長類的較量
黑猩猩的記憶神話或許只是海市蜃樓
臉部識別的智慧
十、未知世界探秘(Exploration of the Unknown World)
南極湖泊中存在多種生物
冰下生命探索
抵抗深水壓力
深海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