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衣裳/巴黎文叢

生命的衣裳/巴黎文叢

《生命的衣裳》作者呂大明熱愛中國古典文學、優美的文化、西歐的文明。知性與感性,唯美與浪漫主義的色彩,這都豐富了作者創作的領域。創作是作者終生的夢,而夢是一把開啟智慧之門的鑰匙。夢是敏銳的藝術刀筆,夢深化了人世的痛苦。這本《生命的衣裳》的每一篇創作,都傾注了作者的心血。

基本介紹

  • 書名:生命的衣裳/巴黎文叢
  • 作者:呂大明 閻純德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34779723
  • 外文名:LesOrnements de L'existence
  •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 頁數:178頁
  • 開本:16
  • 品牌:大象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在熙熙攘攘來往於北京與巴黎之間的學者和作家中,不少人都是一流的法國文學翻譯大家和作家,他們的辛勤耕耘,使中法文化長河兩岸的景觀日益賞心悅目。
“巴黎文叢”很像一次關於法蘭西的文學筆會。呂大明的《生命的衣裳》是其中之一。作者基本都通曉中法兩種語言,深諳中法兩種文化,多是神奇的“畫師”,他們自擬文題,用其或樸實或高雅的筆墨,從不同的視角,既形似又神似地描繪了他們所認識的法蘭西精魂。
讀本書很像乘坐旅遊車觀光,既可在時光隧道里讀歷史,又可在紛紜社會中看現實。總之,本書多維度、多層面地展示了法蘭西的魅力與誘惑,同時也是對法蘭西精神的記錄與詮釋。

作者簡介

呂大明 台灣藝專畢業後人英國牛津學院高等教育中心學習。英國利物浦大學碩士,法國巴黎大學博士研究。曾任台灣光啟社編審.台灣電視台基本編劇。歐洲華文作協第二屆副會長,法國文化部法國作協會員.歐洲學術聯誼會會員。現旅居法國凡爾賽。

出版著作有散文集《這一代弦音》《英倫隨筆》《來我家喝杯茶》《大地頌》《塵世的火燭》等十餘種,翻譯《天主的子民》,戲劇《蘭婷》,並編寫電視、廣播劇《梅莊舊事》《孔雀東南飛》《雲深不知處》二百餘集。曾獲台灣幼獅文藝散文獎首獎,兩屆華文著述獎散文首獎等。

圖書目錄

羅浮精神(代序)
才女
生命這部書
詩琴
鶴兮飛去
古城漫步
聲音與記憶
談美——黃鐘與瓦釜
朱軒繡軸
尤瑟娜筆下的東方哲學
一座屬於珍·奧斯汀的莊園
不談生死
阿縞衣
家宴
琉璃世界
從詹姆斯·喬伊斯兩篇舊作談起
原鄉人手記
洛城的彌撒
聖日耳曼大街的黃昏
狼嗥·蜉蝣·庇里牛斯山
青春與老年
三聲蕾夢湖
夢見莎孚
黃金棺木
冬素馨
生命的馬拉松
支離破碎集
離愁
仙島筆記
十分貴族味兒
淚的小箋
生活也是藝術的品味
詭秘的故事
執王笏
吉光片羽
一座心靈的聖園
自由的另一種解釋
幽泣在我夢中的笛聲
小丑
夢短夢長都是夢
澄澈的心境
史詩——羅蘭之歌
情傷
最後的蝴蝶
司賓諾莎的哲學
生命的衣裳
珍惜自己所擁有的
溫柔
去實現一個夢
塞納河畔的憂鬱
我穿越世界如一片荒漠
談“守”的哲學
天色已近暮晚
兩盞火燭
有餘
一位園丁耕耘書的百花之園
扮演的角色
不是踉蹌味兒
也是一場美的盛宴
我生命中最美的夢痕——淇薇爾河
秋雁行
呂大明:歐陸茶宴泡出華夏香茗(代跋)/錢虹
橋(代後記)

文摘

才女
古代希臘抒情詩人Pindar說:“時間的門扉開了,美麗的植物看見了芳郁的春天。”而透過時間的門扉,我們看到一個華麗而又典雅、溫柔而又深情的精神世界,它是由一雙雙才女的手所雕塑的世界……
1
古代希臘有位被稱為第十繆斯(tenth Muse)的,她就是最偉大的女詩人莎孚。繆斯原是司掌文藝的女神,一共有九位,莎孚被稱為第十繆斯,可知她的詩章瑰麗無比。她不但被稱為第十繆斯,還被稱為“歌蕾斯女神之花”(Flower of the Graces),歌蕾斯是希臘神話中司掌美麗優雅的三位女神。
莎孚大約生於公元前6世紀,她留傳下來的詩都是一些斷簡殘編,有些零碎的詩章是被發現寫在埃及的紙草上……我站在巴黎博物館莎孚的雕像前流連駐足,她的側面雕像美如女神,她自己形容“美”是:
甜透的蘋果,成熟在最高枝頭……
在希臘雅典的落日海灣,在斷垣殘壁的希臘古廟旁,一定還會有人吟唱起莎孚的詩,那些絕美的詩章有的永遠也找不回來了,“失掉莎孚的詩,就是失去人世間最寶貴的財富”。不只是J.A.Symonds這么說,世人中讀過莎孚詩的人也會這么說。
而美國女詩人狄金遜就被認為是自莎孚以來最偉大的女詩人,她的詩美在空靈、美在玄學、美在與自然融為一體……狄金遜鏗鏘的詩章已不是人世間的語言,而是綸音天語。每當我讀R.魏爾伯描寫十月波特南楓葉的詩句:
這些葉子不久就將凋落,
卻從沒像今天這般永恆……就會想到狄金遜的詩句,就會為之黯然情傷……
2
英國詩壇有對兄妹詩人羅賽蒂兄妹,羅賽蒂的妹妹克麗斯汀娜,與伊莉莎白·白朗寧齊名,同是英國聞名的女詩人。克麗斯汀娜以《哥布林市場》(Gablin Market,有的作者譯為《鬼市》)一書揚名於世。
左思的《三都賦》曾掀起洛陽紙貴的風潮,但少有人知道左思的妹妹左芬也是位才女。
晉武帝知道左思的妹妹有文才,以為必是絕色,就選人後宮,但左芬相貌平凡,得不到晉武帝的寵幸,就在深宮長苑中度過漫漫寂寞的歲月。
她與兄長左思手足情深,經常以詩、以賦互相酬答,左芬雖然不美,但文采斐然,思想清標,我最偏愛她的一首短詩——《啄木》:
南山有鳥,自名啄木。
飢則啄木,暮則巢宿。
無乾於人,唯志所欲。
性清者榮,性濁者辱。
這隻啄木鳥不就是左芬的化身嗎?讀了這樣的詩句就會覺得造化常常帶著幾分嘲弄的態度,來安排人生的情節,讓這么一位性情中人,這么一位機杼之才,隱藏在平庸的外形里。
不過左芬一定另有超然的看法,她安分守己,她就是南山的啄木鳥,追求志節的清標,而不為俗世濁染。
左芬是我心儀的才女,也是我為人處世的典範。
3
談到中國才女就不會忘記李清照、朱淑真,與因一句“未若柳絮因風起”而流芳千古的謝道蘊,能詩能畫的管夫人……
管夫人一首曲曾被譜為藝術歌曲,也是大家所喜愛吟詠的,那就是:
你儂我儂,忒煞情多,情多處,熱似火。
把一塊泥捏一個你,塑一個我,
將咱兩個一齊打破,用水調和。
再捏一個你,再塑一個我。
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我與你生同一個衾,死同一個梆。
朱淑真是繼李清照後的女詞學家,她的命運坎坷,遇人不淑,詩詞中含有濃厚的感傷色彩:
滿院落花簾不捲,斷腸芳草遠。寫的就是她自己的心境,所以她的詞就名為《斷腸集》。現代的才女如果遇到重利輕別離的不淑之人,或嘮叨且容易拉長臉孔的丈夫,又是怎樣的斷腸心境?現代的才女必然不寫另一部《斷腸集》,反而像操縱電影鏡頭一般,逐漸將人生的情節,淡化出一個文學的世界。
4
唐朝的上官婉兒、魚玄機、薛濤都是才女,後人愛在這幾位人物身上加上浪漫色彩,可能與她們極為淒艷的身世有關。
其實上官婉兒對當時的文學有諸多貢獻,她也是當時聞名的女詩人,後來因韋氏案失敗而被殺。魚玄機也因婢女綠翹的死而入獄,她在獄中寫的“明月照幽隙,清風開短襟”的詩句,就讓人覺得詩的作風浪漫而開放。薛濤出自煙花柳巷,是位名妓,她常與元稹互相以詩句切磋,詩才極高。這些女詩人,尤其是上官婉兒與魚玄機,不同於中國歷代那些傳統、溫淑、幽靜才女的典型,而是女性中的異數。
P1-3

後記

橋(代後記)
我站在一座橋上,如果我擁有卡夫卡“橋”的思想,我絕不會這么悠閒地欣賞晚春落英漂在水上的景致,卡夫卡筆下的橋是人體,是生命,雙腳雙手都埋在岸邊,牙齒咬著碎泥,罩在身上的衣裳在兩肋間飄蕩……
雨後一座虹橋高高地架在天邊,可不是古代巴比倫想建造而始終沒有完成的通天塔——所謂“巴別塔”?
去建一座橋在心與心之間,就如在混沌黑暗中點燃了火燭,以翻譯的手筆,讓笛韻與小提琴般的文字韻律,能在民族與民族之間傳遞。
從人類順應自然的變化悟出自我超脫的哲學是莊子精神的領域。我讀莊子依然不能遠離人間的悲喜歡憂,我是凡人,與聖人的大道相去甚遠。但讀了莊子,我看淡了人世的是非爭執,我的心不像寂滅的灰燼,但卻很寧靜,有座無形的橋溝通了莊子與我。
2012年1月9日

序言

羅浮精神(代序)
我讀過一篇文章,我還記得那位作家大概這么說:如果他住在有鐵欄桿的陽台與灰磚牆的大街上,他也許會成為狂熱的工黨分子;但如果他坐在漢姆頓皇宮花園的一株老橡樹下,他一定會受到莊嚴的迷惑,而不得不承認古老事物的價值,傳統的和諧完美,而對那些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文物肅然起敬。
“羅浮博物館”就是這樣一株象徵莊嚴與古老事物的價值,象徵傳統和諧完美,與經得起時間考驗的老橡樹……
中世紀的“羅浮”是一座皇宮,內部大概也不是燈火輝煌,它的位置正說明我們中國人講求的“地靈”,它靠近風光旎麗的塞納河畔,面朝著渲染傳統藝術的協和廣場,那一帶全是巴黎的精華,而“羅浮”又是巴黎精華中的精華。
面對“羅浮”這座人類歷史、藝術的華殿,人類再也不是使蚉負山、商蚷馳河……人類的精神與力量已經發揮到巔峰,拓展到海天遼闊的境界。
法蘭西這個民族生來就有一種天才,那就是愛美。這其實只能算癖好,不能算天才。但由於愛美,他們便愛文學、音樂、藝術、建築……而這些都來自天才。法蘭西人單靠天才是不夠的,那是經過源遠流長的努力才達到的極致境界。他們的祖先原是高盧人(Gaulois),在公元前l世紀被羅馬人征服,因此這片土地變成羅馬帝國的一省,在那段時期經過羅馬文化的洗禮。後來羅馬帝國勢力逐漸衰弱,日耳曼民族中的法蘭克(Francs)民族戰勝了羅馬,拓擴它的領域,這就是法蘭西民族的祖先。翻讀法蘭西的歷史,或去參觀原始的村落,高盧文化拙樸的遺風仍在,但法蘭西人從羅馬統治時代就已不斷學習與吸收外來的精華,譬如拉丁語文,也許當時還說不上是優美、文雅的拉丁文,卻已開始懂得咬文嚼字,如今女兒的老師每逢學生造句、講話不合文法,就會幽默地說:“這是原始人的語言,我們現在是不用這類語言的……”
每個民族都在不斷學習,不斷進步,不單只是一個法蘭西民族。但法蘭西民族畢竟是愛美的民族:在中古時期,他們承繼了高盧文化;在16世紀,他們接受並欣賞希臘羅馬的古代藝術;到了路易十四時代,他的愛好藝術,更將法國人愛美的精神發揮到登峰造極,乃至影響了整個歐洲,成為一時風尚。儘管他的執政也許功過都有,但不可否認,這個時期已來到文藝的黃金時代……
法蘭西人有很多值得驕傲的事物,譬如:他們的香水、葡萄美酒、站在世界尖端的服裝、城市建築之美、印象派大師流傳下來的那些價值連城的畫卷……但是,還有一些無形的事物,那就是法蘭西人的精神遺產——他們的大思想家伏爾泰、盧梭、孟德斯鳩,大詩人拉馬丁、維尼、雨果、繆塞,大戲劇家拉辛、高乃依、莫里哀,偉大小說家司湯達、福樓拜、喬治桑、巴爾扎克、左拉、莫泊桑……我冗繁地談到的這些原也是與羅浮有密切關係,對於法蘭西這個感情與理性的民族、這個崇尚古典與愛美的民族來說,羅浮就是一座象徵精神世界的金字塔,而貝聿銘先生把羅浮構想成一座創新的玻璃金字塔,又是何等微妙地發揚了古典傳統的精神,加入了嶄新的意義。
我參觀羅浮不止一次,這次卻是為了新落成的玻璃金字塔。我們到達的時候,等著參觀的人已排成一條長龍,我們排了半小時隊才買到入場券。一位癱瘓的老太太,由人推著輪椅也在參觀行列中,小學生由老師帶隊,年輕人則三三兩兩結伴同行,排隊長龍中的各色人種,人人喜愛羅浮,人人嚮往羅浮的丰采,即使排長隊買票,也沒有任何人打退堂鼓。
羅浮參觀的範圍極廣,有人進來就打算消磨一整天,專門研究考古的學生還帶了筆記本,記下每件展出作品的年代、背景、特色……想走馬看花似的看羅浮者,只能捕捉一些浮光掠影的印象,所以羅浮內部設有餐飲店,讓人逛累了可以歇歇腳,再繼續這段長長的藝術巡禮。
一步人羅浮第一個印象是:這不再是中世紀那座燈火昏暗的皇宮,這裡天遙地闊,將人類歷史文明的曙光回溯到極早的遠古時代,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800年,達希王朝弓射手的浮雕拙樸而生動,巴比倫王《漢穆拉比法典》與波斯阿契美尼德王宮大殿里哥德式建築的大柱頭,也在此展出。公元前2000年左右《母與子》的石雕,已表現出現代雕塑自由與抽象的風格,中世紀《持祭品的女郎》體形優雅,神采盡現……
展出石棺的地下室,像一座冷森森的山洞,幽暗的燈火恍惚迷離,幽深得令人窒息,每一座石棺都是一件華麗的藝術品。看到古代的兵器,心中駭然,似乎出現一片古戰場,想到血肉相搏的穿骨利鏃,戰鼓震動山川的場面,想到漠漠黃沙的日炙苦寒,或地處極北的霜雪沒脛、征馬踟躕的場面,那真是天地為愁。
而光榮屬於希臘,偉大屬於羅馬。
希臘與羅馬是象徵過去光輝的一頁,羅馬文化有著濃厚的巴洛克色彩,尤其是在文藝復興時期,拉斐爾是泰斗型的人物,驚人天才是米開朗琪羅,拉斐爾的老師斐魯奇與米開朗琪羅的老師奇藍達都是聞名的畫師。法蘭基斯可的畫風嚴肅、細膩、含蓄、優美,而徹馬布艾的畫中已不含拜占庭風格,頗蘭的浮雕、尼古拉的雕塑同樣出自絕妙之刀筆,斐魯奇畫中那片蔥鬱的原野、丘陵與波提切利畫中以藍色光調寫出的青春,令人入迷,還有古典而又拙樸的圓柱、精巧的拱廊……在羅浮展出的斷垣殘壁,雖然經過久遠的年代,有的已經是齜牙咧嘴、殘破不堪,但仍然有一種古典飄逸的神采,隱藏在古蹟的精髓之中。
來羅浮的人也絕不會忘記他們窺寶的目的,那就是欣賞蒙娜麗莎的微笑與維納斯的雕像。關於維納斯還有這么一段軼事:早年就旅居巴黎的海涅,在1848年5月間,自知不久於人世,他默默地來到羅浮向這座美的女神維納斯雕像伏地頂禮,傷心痛哭,這就是文壇上海涅哭維納斯的一段佳話。
看到希臘羅馬光榮的過去,我又想起達·文西自己的藝術觀點,他認為:畫家應該去研究一般自然的現象,去思考所看到的事物,將每一件事物美的部位加以組合,用這種方法,畫家的內心就會像一面鏡子真實地反映出第二層次的自然……達·文西顯然是有感而發,他看到羅馬後來的畫家不斷競相模仿,畫風卻一代不如一代……
希臘與羅馬的光榮是否可以不斷保持下去,那就得期待一道陳新遞古的偉大藝術曙光,看了羅浮,令人深思。
與我們同行的克麗斯汀是一位大學講師,也是專門研究伏爾泰思想的學者。在茶座上,她意味深長地說:“伏爾泰也是一座羅浮,並不比大羅浮小……”我聽了一愣,以伏爾泰來比羅浮畢竟是驚人之論。
“伏爾泰是一部百科全書,他寫詩,寫散文,寫悲劇、喜劇、史詩……他的創作包羅萬象,他好學不倦,對任何知識都有一份狂熱,他是哲學家、史學家、偉大的作家,他寫查理十二史跡、路易十四時代,他寫愷撒之死,寫穆罕默德……伏爾泰在我心中代表了羅浮精神……”克麗斯汀如是說。
伏爾泰一生就是一部傳奇,他一生四處流亡,在路易十六登位後,才回到他日夜牽念的巴黎,受到空前熱烈的歡迎。
人人景仰這位大思想家,人人想一睹他的丰采。
但見不到的是他流亡生涯的心境,是他旅途中堅強的毅力與不斷求知的勇氣,他醞釀了18世紀法蘭西民族崇尚自由民主的思潮,他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
羅浮不是一天造成的。
一個成功的人背後也是由血汗累積而成的一座金字塔,所以克麗斯汀才以伏爾泰來比喻羅浮。
走出羅浮,仰看落在玻璃金字塔上空的一抹金色晚霞,它所珍藏的不再是缺□斷壁的記憶,而是人類歷史藝術的精華。我懷著虔敬的心情,去參與這次藝術的巡禮,如閱讀一部驚世之著,最後在讚嘆之中掩卷而別。我不知道現代的法蘭西,將在未來的歷史、文學、藝術史上留下什麼?是否也繼續保留他們祖先的光榮,或有更多的突破?千秋萬世以後的事,又豈是我們可以輕易預言的……
1990年8月4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