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奧秘/中學學科故事叢書

《生命的奧秘(高中生物)》共有四十三個章節,介紹了各種生物和動物的生存內幕。

基本介紹

  • 書名:生命的奧秘/中學學科故事叢書
  •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 頁數:186頁
  • 開本:32
  • 品牌:大千紅文化
  • 作者:李桂琴 高鎖剛
  • 出版日期:2003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202032147
媒體推薦,圖書目錄,文摘,

媒體推薦


河北人民出版社傾力推出的《中學學科故事》叢書是送給中學生朋友們的一份厚禮。它以國家教育部最新頒布的中學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的課程標準為依據,參照上述學科各年級現行教材,以各科教材講述的知識點、公式、定理、定律或重要概念為中心或基本單元,從博大浩瀚的中外科學史及文明史上去發掘材料,講述這些公式、定理、定律等知識誕生、發現、發明、發展的歷程,講述這些以公式、定理、定律為導引的科學家的故事以及這些知識在我們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套用,以此來激發中學生朋友們的學習興趣.拓寬視野,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創新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人適應未來社會發展所必備的基本素質。如何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這一套叢書做了有益的嘗試。事實證明,讓學生了解知識生成、發展的過程及知識在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套用比了解那些現成的知識結論更重要,因為知識複雜的形成過程蘊含了太多的我們從一般的教科書上看不到的東兩,蘊含了太多的創新和實踐的因素。閱讀這些故事,會帶給我們許多啟發,讓我們看到科學家是如何為追求真理而獻身的,使我們的心靈和情操得到陶冶和升華;會讓我們悟出探索真理所必須具備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思維方式,使我們懂得如何去創造和探索;會讓我們了解知識的價值,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這套書既不同於一般的教輔讀物,也不同於一般的故事書。它們講述的內容是與同學們日常的學科學習緊密相關的,以數、理、化、生及信息技術等學科的知識為主線,講述公式、定理、定律等知識背後的生動故事。這對同學們了解這些知識的生成、發展的過程以及加深對這些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會有直接的幫助。除了圍繞教材中的知識點展開故事外,編寫者在寫作時還做了一些適當的拓展和延伸,這對開闊同學們的學習視野會有很大的好處,也為同學們開展探究性學習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我樂意向廣大中學牛朋友推薦這套從書。
韓清林
2002年11月25日

圖書目錄

1.揭開生物體化學組成之謎
2.細胞的結構和功能是如何發現的
3.細胞周期鐘
4.生生死死話細胞
5.細胞的癌變
6.微觀世界的操作——細胞工程
7.酶的發現及酶工程
8.李普曼與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研究
9.植物的無十栽培
10.揭開光合作用的奧秘
11.為揭示動物體內糖類代謝而奮鬥不息的格蒂
12.因研究細胞呼吸獲諾貝爾獎的生物化學家瓦爾堡
13.植物為什麼會有向性運動
14.植物生長素的發現
15.想當“居里夫人第二”的羅莎琳——動物激素調節研究
16.生理學家坎農與“應急學說”
17.克隆動物——是福是禍
18.受精作用是怎樣發生的
19.生物是怎樣長大的
20.DNA是遺傳物質的發現過程
21.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
22.芭芭拉·麥克林托克——孤獨的基因研究先行者
23.基因如何分離和自由組合
24.摩爾根——小果蠅中發現大秘密
25.人類的伴性遺傳病
26.基因突變
27.多倍體生物的培育
28.人類遺傳病與優生
29.基因工程
30.腐革可以化螢,腐肉可以生蛆嗎——斯帕蘭扎克對生命起源的研究
31.恐龍化石第一發現者——曼特爾
32.為生物進化研究做出貢獻的科學家
33.人類能否離開地球——“生物圈二號”的啟示
34.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植物保護自己的方法
……

文摘

書摘
格蒂10歲時,父親為她精心挑選了一所條件非常好的私立女子學校。這種學校是專門為有錢人家的女兒開辦的,目的在於提高闊小姐的文化修養和社交能力。父母的願望是培養她具有相夫教子的本領,為女兒將來的生活幸福提供保障。但猶太人與生俱來的對知識的渴求並沒有在格蒂的心中泯滅。知識本身具有的魅力吸引著她,這是一種不帶任何功利性質的對知識的純粹追求,使得格蒂的學習輕鬆有趣而快樂。格蒂的好學引起了她的叔叔羅伯特的注意,羅伯特是日耳曼大學醫學院兒科教授。在他的影響下,格蒂於1912年從女子學校畢業後,用了兩年時間補習了一般歷時8年才能達到的拉丁文水平和需要5年才能具備的數理化知識,1914年考入布拉格日耳曼大學德文部醫學院。從小嬌生慣養的格蒂從此放棄了,父親為她安排的蜜罐似的生活,踏上了十分艱難曲折的求索之路,最終登上了諾貝爾領獎台,實現了她的人生價值。
格蒂非常喜歡牛物化學,學習成績優異。1920年,格蒂與同學卡爾·科里雙雙獲得了醫學博士學位,年底舉行了婚禮。科里夫婦來到維也納,格蒂成為乍羅琳兒童醫院的助理醫師,卡爾從事生物醫學研究。戰後的歐洲經濟蕭條,食物缺乏,科里夫婦經常餓得頭昏眼花,格蒂患了缺乏維生素A的乾眼病。在這種惡劣的條件下,格蒂仍進行科學研究,總結出甲狀腺製劑對痴呆病患者進行治療前後的患者體溫的變化規律及其原因,發表了幾篇研究報告。當格蒂回布拉格看望父母時,一看見寶貝女兒因飢餓瘦得不成樣子,父母心疼地落淚了。格蒂勸慰父母:生活雖然艱苦,但她內心是充實幸福的,而且,絲毫沒有為自己的選擇後悔。從小生活優裕的格蒂面對飢餓表現得英勇非凡,讓卡爾欽佩不已。
一個偶然的機會,卡爾接受了美國紐約州布法羅惡性腫瘤研究所所長蓋洛德的邀請去美國從事研究工作,格蒂做化驗員工作。在對癌症診療的過程中,格蒂和卡爾對糖在人體內的代謝問題產生了濃厚興趣。lO年前,德國生化學家邁耶霍夫指出:活動著的肌肉中的糖原轉化成為乳酸,但糖原代謝過程的許多細節模糊不清。夫婦倆在實驗室展開了一系列極其複雜而艱巨的實驗研究,卡爾負責推算和推理。格蒂負責實驗,經過6年的努力,搞清了動物體內糖類的代謝過程:肝糖原在肝臟被轉化為葡萄糖,山血液輸送到身體各部分作為能源;在肌肉細胞中,肌糖原代謝成乳酸,由血液輸送回肝臟,重新被作為肝糖原儲存起來。這就是著名的“科里循環”。
隨後,格蒂和卡爾又轉到密蘇里州聖路易斯的華盛頓大學工作,因為這裡沒有堅決拒絕婦女在大學任職,任命格蒂為研究助理,卡爾足傘職教授並且擔任藥學系主任,薪水是格蒂的5倍。格蒂並不在乎這些待遇的不公,只是埋頭苦幹。1936年,他們發現,分離了葡萄糖一1一磷酸,證明它是糖原轉化為葡萄糖的第一步,也是葡萄糖轉化為糖原的最後一步,卡爾將葡萄糖一1一磷酸命名為“格蒂酯”。1938年,夫婦倆發現了“磷酸化酶”,它使糖原分解為“格蒂酯”,使糖類代謝研究首次進入分子時代。1943年,他們在試管里用磷酸化酶完成了糖原的合成。1947年,格蒂成為華盛頓大學的教授,卡爾擔任生物化學系的系主任。1947年10月,他們雙雙榮獲諾貝爾獎。此後,他們的實驗室成為諾貝爾獎的搖籃,先後孕育出6位諾貝爾獎得主。由於研究工作中接觸了過量的X射線,格蒂患了骨髓硬化症.無法產生紅血球,只能靠輸血維持生命,格蒂仍堅持工作,有時把行軍床放在實驗室里指導助手們做實驗。1957年10月26日,61歲的格蒂與病魔抗爭了10年之後在家中去世。
12.因研究細胞呼吸獲諾貝爾獎的生物
化學家瓦爾堡
呼吸作用是一個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產生ATP的過程,它包括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有氧呼吸是細胞從大氣中吸收游離的氧氣,徹底氧化分解體內有機物,產生二氧化碳、水和ArIP的過程,主要場所是線粒體。無氧呼吸是在無氧條件下,細胞把糖類等有機物分解為不徹底的氧化產物並釋放少量能量的過程,這個過程對於高等植物來講稱為無氧呼吸,對於微生物來講,習慣上稱為發酵。
瓦爾堡1883年生於德國的巴登,他是實驗物理學家愛米爾.瓦爾堡的兒子。由於家庭環境的關係,小瓦爾堡從小就有機會接觸一些學術界的名流人物。瓦爾堡長大後,即考入柏林大學,攻讀化學專業。入學後,他學習勤奮,各科成績優良,成為全校才華出眾的學生。1903年瓦爾堡在當時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費歇爾指導下做了第一項研究工作。費歇爾素以要求嚴格聞名,他要瓦爾堡將母體化合物結晶3次,再重結晶5次,又說“現在再乾25次吧!”這種苛刻的訓練使瓦爾堡終生受益。大學畢業後,瓦爾堡留做費歇爾的研究生,研究多肽化學。經過3年的努力,他獲得博士學位。後來瓦爾堡又來到海德堡大學學習臨床醫學並獲得第二個博士學位。
瓦爾堡確實是一位多才多藝的科學家,在柏林他跟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能斯特學習熱力學,後又跟自己的父親學習物理學和光化學。所以在他長達65年的研究生涯中曾涉及60多個專題,並且在每個專題上一般都發表有5—10篇文章,其中研究最為深入的是細胞呼吸、光合作用機制和腫瘤代謝。
瓦爾堡不但知識面廣,而且實驗技能特強。為了準確測定細胞呼吸,瓦爾堡利用自己具有很好的物理化學知識,親自動手研製實驗儀器,在不長的時期內就建立了很多重要的生物化學研究技術,特別是他在20年代初設計的測定氧消耗量以確定細胞呼吸速率的測壓計,對細胞呼吸和代謝的研究貢獻很大,被稱為瓦氏呼吸計。當時,他對細胞呼吸的研究深入到了尖端水平,因其出色的工作,瓦爾堡被授予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1932年--1933年,他在酵母細胞中發現一種重要的呼吸酶,即黃素蛋白,這項發現帶動和影響了世界上許多研究單位的工作,把細胞呼吸的研究水平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1941年他再度被提名為諾貝爾獎候選人。
瓦爾堡對光合作用的研究持續了50年之久,他首次把光量子概念引入光合作用的定量研究中去,並富有創造性地把光能測定技術用於小球藻的光合速率測定,這些工作使他成為現代量子生物化學的奠基人。他對癌的研究也持續了50年之久,他首次發現癌細胞對氧的需要量低於一般細胞,後來,他對癌細胞的起因和防治也進行了多方面的探討和研究。
瓦爾堡把自己的一生全部奉獻給了科學研究工作,終生未婚。他開闢了不少新的研究領域,做了許多開創性工作,一生中做出的科學發現的數量之多,重要性之大都使他成為當時世界上最有造詣的生物化學家。然而這位傑出的科學家卻並不富有,在他的研究室的40多個房間裡,除了一般的實驗室外,瓦爾堡沒有為他自己建立一間辦公室、會議室和書房。為了專心研究,他謝絕了各種與科學研究沒有多大關係的職位,只有到他80歲生日時,才由德國生理生化學會建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獎章。
是什麼促使瓦爾堡能有這么多重要發現呢?除了他的天賦外,我們或許能從他的一席話中找到答案。瓦爾堡說:“一個科學家必須有勇氣去衝擊他所處時代未解決的重大問題,解決的途徑就是必須被迫勇往直前地進行無數實驗。”瓦爾堡認為實驗就是為了尋求真理,要達到這個目的必須有嚴格的科學態度和老老實實的作風。敢於研究重大難題的膽略和善於研究的嚴謹作風,這就是瓦爾堡鮮明的學術研究風格,也是他留給後人的寶貴精神財富。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