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全程觀

出現於20世紀40年代。以生命全程為視角研究人的心理發展的觀點。主要觀點有: (1) 人的發展包括從胚胎到死亡整個生命的全程,不局限於某一階段;(2) 人的發展是不同層次和不同方向的;(3) 個體發展受到社會、生理等因素的制約,具有可塑性。對發展心理學的研究具有很強的方法論意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生命全程觀
  • 外文名:View of life span
  • 套用學科:心理學
  • 套用範圍:發展心理學
概述,理論前提,

概述

“生命全程”作為一個術語最初出現於本世紀四十年代,然而只是在最近十幾年中,它才逐步確立為一種關於人類心理發展的觀點,一種發展心理學的理論,並且逐漸形成了一種促進整個心理科學發展的運動。在世界範圍內,“生命全程心理學”似乎已取代了傳統的“發展心理學”,而人格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等,也都正以“生命全程研究”所顯示的意義在調整自己的研究結構和研究方面。

理論前提

從七十年代開始,以“生命全程研究”為主題的專著愈來愈多。“生命全程心理學”不但得到了公認,而且至今仍是心理學中最受關注的一個運動或一種發展方向。根據其中較有影響的幾本專著,我們可以把“生命全程研究”的基本理論前提歸納為如下四個命題:
人的發展是整個生命發展的過程;
人的發展是多層次的;
人的發展是多方向的;
人的發展是由諸多因素共同決定的。
這四個命題也即代表了“生命全程發展”的基本觀點,就“人的發展是整個生命發展的過程”而言,它意味著一個人心理的發展變化將不再被限定於某一個特定時期,而被看作是屬於一個人從生到死的整個生命過程。人的發展變化可以發生在生命的任何一個時期。顯然,這一命題是對傳統觀念的挑戰,它迫使人們重新審查和思考弗洛伊德甚至皮亞傑的發展觀點,它把一直被忽視的中年及老年階段收入了自己的研究範圍,把它們視為人的發展的不可忽視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第二與第三點“人的發展是多層次與多方向的”而言,其基本含義為把社會、心理與生物等諸種因素都看作是人的發展中的必然背景,在這一背景中,人的發展與變化可以有不同的速度和不同的渠道。在一個人身上,有些方面的發展可能會表現為一條上升的直線,但是在另一些方面,則有可能會表現為一條波動的曲線。人的有些屬性與品質是終生不變的,但有些卻在獲得時便開始發生變化。比如,就人的智力而言,一般可分為“流體智力”“晶體智力”。前者包括記憶和推理能力等,後者主要指語言、技能等。這樣智力的發展就表現為“在人的一生中,流體智力與晶體智力會有不同的發展與變化模式,也即表現發展的“多方向”性。流體智力一般是隨生長而上升,隨年老而下降。但是晶體智力卻在老年仍有不同程度的發展。第四點“人的發展是由諸多因素共同決定的”,人的行為的變化反映著一個人生命過程中社會、心理與生物等多種因素的互動作用,因而發展、生長與衰老就不單單是一種生物性的現象。而這些因素的互動作用則會給人的發展帶來多種多樣的變化,也即人的發展中的變化可能會有許多不同的原因造成,即使是相同的變化在不同的年齡也會有不同的起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